调查:中国16%大学生有自杀意念 没对象风险更高

【新唐人2015年04月07日讯】(新唐人记者明志综合报导)世界卫生组织将自杀意念认定为评价自杀风险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近日,有关专家对中国大学生近六数千人的自杀意念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到16.39%,没对象风险更高,女学生有自杀意念的比男学生多。大陆媒体称,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有关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研究。

齐鲁晚报报导,山东大学自杀预防研究中心(Centre for Suicide Prevention and Research, Shandong University)的研究者秦萍(音译,Ping Qin)和唐方(音译,Fang Tang),对中国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以及社交网路、应对策略在减少自杀风险上的作用展开了研究,这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有关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研究。

研究者和武汉市六所高校进行了合作,共有5972名大学生(其中53.43%的男生,46.57%的女生;年龄跨度16-25岁,平均年龄20.85岁)参与了调查。

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到16.39%,他们报告自己在近一年内有过自杀的想法。其中15.82%的学生只是偶尔这么想,而剩下0.57%的学生却经常考虑自杀。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女生中有自杀意念的人比男生多57%——这也符合中国女性自杀人数多于男性的现状。

研究者发现,在校园中没朋友又没对象,而且不爱参加社团的学生自杀风险更高。在那些觉得自己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的人中,40.74%都报告自己曾有过自杀的想法。可见社交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高度相关。研究者据此认为改善社交能力对预防自杀大有裨益。觉得自己没有朋友的人,自杀风险更高。他们中40.74%都报告自己曾有过自杀的想法。

研究者表示,随着大学扩招,学历贬值,大学生要面临更严峻的学业和工作竞争。责任和压力这两座大山可能会压垮这些身心尚不完善的年轻人。学校需要从社交和应对策略两方面着手,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自杀风险。学校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既能交朋友,又能学习应对策略的活动,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定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或是由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开展团体辅导。这些工作需要由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承担起来。

这项研究虽然没有提出社交、应对策略和自杀意念之间直接具有因果性的证据,但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改善社交环境以及提高个人应对能力可以部分降低自杀风险。今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或许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