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从美国带给我的礼物
朋友从美国给我带回来一件T恤,颜色质地款式我都喜欢。一看价格为45美元,我有点儿乐,因为同品牌在国内价格肯定在千以上。还有让人更乐的,衣服里边用英语清楚标明“中国制造”。
从美国带回一件中国生产的东西,现在已经十分平常,常听说有这回事儿。这个一点也不奇怪,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连苹果手机都是中国人组装的,更甭说衣服这类技术含量并不高的东西了。
关税加运费加销售成本,卖价居然比国内产地还便宜,这还不考虑美国人挣的钱跟中国人挣的钱比价多少的因素呢,因而我有点意外,但这却是真的。传说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因为中国人出去都成了购物狂。你若跟人说你挣一千美元,我只挣两千人民币,一换算还差得远呀,不过马上会有人说人民币购买力强什么的。总之,不承认有钱别人就是不乐意,于是中美经济总量比较的时候有人拿“购买力”说事,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的时候也拿这个说是事儿……说得多了连俺们自己也有些陶陶然。可看一件衣服的价钱,美国45个美金的购买了已经超过了一千元人民币的购买了,所以就会知道,说人民币购买力比美元强这类说辞基本是瞎话或者说自欺欺人。
事情到此仍不算完,我满意朋友带给我的衣服也不仅仅是因为品牌,而是这衣服跟国内同款衣服还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没有像我们常常买到的不管内衣外衣的领子内侧都有一块大小不一的标牌。
说实话,衣服的商标是一个困扰我多时的问题,在我印象中,不管什么衣服,标牌总是必不可少,而且不管主料质地是什么,衣服商标牌子一定是化纤布料,穿在身上总觉得有人在用一把小毛刷不停地刷你的后脖颈儿,尤其是天热出了点汗更是难受之极,生生的就像有条毛毛虫在身上爬来爬去。于是我买衣服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拆商标,令人不解的是,越是没名气的衣服商标缝得越是牢实,越是品牌不响的衣服标牌越多,除了衣领,左腋下端还会有一到两块。拆起来可费劲儿了,有时候剪刀刻刀镊子齐上往往还搞得满头大汗,新买的衣服领子经常被我弄出个破洞来,于是一边剪就会一边十分热情奔放地问候生产衣服的厂长他妈妈。
跟朋友交流,似乎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而且我相信这种感觉是共同的,难道制衣厂厂长不穿内衣?显然不会如此。他们一定晓得好好的衣服上面缝一块化纤布让人皮肤难受?因为给美国人做的衣服就没有这么一块烦人的东西。
其实改进衣服商标并不是件需要“创新”的事情,如果像朋友从美国带回来的衣服那样只是印上商标岂不是还节省了商标布料?就算“内外有别”要保证跟出口服装有所区别,换一块软乎些的棉质丝质布料似乎也不会增加多少成本,而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为什么服装厂对此熟视无睹?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也不愿意考虑这种小事。
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估计所有上点路子的企业家都知道这句话,但面对衣服领子上一块小小商标的问题,很多厂家就没想到要改进一下,说轻一点是对消费者诉求不放在心上,说重一些恐怕就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
应该说,做现代样式的内衣衬衫甚或大部分服装,我们都是学人家的,缝上商标大约也是学习来的结果,于是就一直沿袭下来了。既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也就习以为常,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
很多事情大都如是。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