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北大清华招生骂战的无聊和无奈

2015年各省的高考成绩陆续出炉,高校的招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北大的招生组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高分考生。前两天,在广东执信中学,为“争抢”该校全省高考理科前十的高三14班学生叶彤,北京大学的两名招生老师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就发生了拉扯。而6月28日,北大和清华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掀起了骂战,互指对方砸钱抢自己的新生。随后,相关微博被删除。

这样的招生骂战,实在太无聊,但也暴露高校招生的无奈。由于在集中录取阶段,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加之高考投档、录取是按学生考分,因此,分数成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要招收到“优秀”学生,学校招生人员就要说服学生填志愿。要让高校招生竞争大气起来,唯有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对于高考高分学生,包括北大、清华大学在内的学校,早已意识到,高分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并在自主招生中,探索多元评价体系,可是,在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大学却为了抢状元,不择手段,这不是很分裂吗?在美国,一名SAT满分获得者,在申请名校时,可能因其他能力和素质的不足,而不被录取,可我国大学,则把高分和高素质简单等同起来。大学吸引学生的手段,也上不了台面,尤其是在宣传时,诋毁其他学校,真正有本事的竞争,是用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而不是用各种手段。大学在诋毁另一所大学时,也在贬低自己,更整体伤害教育形象。比如,一校指责另一校,录取到某一专业的承诺不靠谱,那本校的承诺就靠谱吗?在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下,任何一所学校,都是不能做出招生承诺的,学校的录取结果要由报考学生的情况决定。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大学招生竞争,还会故意歪曲高考录取政策,比如,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有学校要求考生把本校填报在A志愿,否则不被录取,而其实,平行志愿,只要正常投档,A、B、C、D都是第一志愿。当然,大学采取这些手段,也有诸多无奈,对于一线招生人员来说,更是如此。在目前的集中录取制度之下,大学并无自主招生的权力,因此,不可能承诺学生录取,而自主招生权本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权力。在美国,大学发给学生录取通知书,并承诺给多少奖学金,一名学生可获多张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录取学校、专业、奖学金做出选择,是学校的正常招生模式,但在我国,大学发给学校所谓预录取通知书,和承诺给多少奖学金,是违规的。另外,虽然明知分数并不能全面评价一名学生,但是,我国高考集中录取阶段,就是按学生分数评价、录取学生。近年来,还有一些机构对大学录取分数进行排行。在这样的录取制度和评价体系中,有多少大学不把录取分数放在眼里?近年来,我国在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可是,由于目前的自主招生名额有限,且和集中录取嫁接在一起,因此,就连自主招生也没有摆脱分数标准,所有大学都特别在意集中录取阶段的学生志愿填报,以及大学最终录取的高分段人数、录取分数线。在大学办学者眼里,录取分数是重要的办学政绩,如果分数线下降,就无法向师生、校友交代,因此,大学对一线招生人员是下了任务书的,为提升分数线,招生人员也就拼了。录取分数线竞争,让招生人员不敢怠慢,按照现在的录取制度,北大、清华要确保录取分数领先,必须盯住每一个学生,万一有一名学生被挖走,录取分数就可能拉低,因此,学校会互相指责挖自己的人,而在未被录取前何来挖自己的学生一说?在焦虑的人盯人招生中,失态也就难以避免。要高的录取分,学校无法自主录取,拚命说服并确保高分学生报考本校,防止他校“策反”,招生暗战就这样上演。这和有的二三本院校拚命抢生源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二三本院校抢生源,是为了生存,而名校抢高分生源,是捍卫“江湖地位”,都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有舆论认为,大学抢高分生源,也是为提高办学质量,但进一步分析大学的教育教学,就不难发现,大学的招生和培养并不衔接,招生的分数,和教学中的名师数一样,都是为学校的办学政绩服务,办学的内涵和实质经不起追究。教育部三番五次强调大学要重视人才培养,但我国大学,尤其是部分985、211院校,存在比较严重的轻教学,重研究的倾向,很多大学生对大学人才培养严重不满。大学要不这么无聊、无奈的抢生源,首先,需要改革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加快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切实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如没有高校自主招生,就不可能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只能用分数选人,就是无聊与无奈的选择。其次,必须调整对大学的评价,目前对大学的评价,都是一些外部显性指标,诸如录取分数、论文数、经费数、成果数,这是严重的功利导向。对大学的办学,要关注品质和内涵,包括学生满意度、教育资源利用率等。实现这样的评价,就要推进教育管理和评价改革。必须意识到,强调分数的高考录取制度和强调政绩的办学政绩观,让大学办学者的理念,越来越简单,就是招高分学生,且不择手段。这不是办一流大学应该有的理念,而会与一流大学渐行渐远。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