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中国经济的真相

立经济学家马光远日前撰文在网路揭露有关中国经济增长、经济改革、房价、股市、制造业等各方面的真相,其九大观点犀利,以下是其要点。蓝色字体为本人一点感想。

1、关于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被视为“奇迹”,但事实上中国过去40年的增长故事和东亚很多快速增长经济体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依靠投资和出口。

如果按照人均GDP的增长去衡量,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就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

而中国用了近40年的时间,在人均GDP上取得的成就远远落后于韩国、日本等经济体。

而且,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是一个未知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当年日本、韩国等国家。

一点感想:真正健康的经济,应该是让大部分人都过着比较舒服的生活,这是最朴素也最直接击中要害的法则;各个国家发展经济的目的无不是声称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检验经济的好坏,至少得能让人民看得起病,上得起学,住得起房(不是买得起,当买不起的时候,必须得有还说得过去的廉租房提供),这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因为你收税了;但是多年来的事实是,钱是不少,但很大一部分被消费(三公)和转移到安全地带的账户了。

2、关于经济改革

每一次改革面临困境的时候,经济学家都会鼓吹什么“顶层设计”。其实了解中国改革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改革绝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真正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

1978年农村改革,是农民冒着杀头的危险干出来的,中国的乡镇企业,完全就是中国农民创造出来的奇迹。

中国很多成功的改革,都是在实践证明正确之后,领导中国改革的人物加以承认。就是邓小平都很清楚,我们没有能力设计什么改革方案,只能顺应历史潮流,顺应民间的首创精神。

感想:什么“顶层设计”啊,在咱国,只不过是计划经济的翻版。过去是“鸟笼经济”,现在换了个说法,叫“顶层设计”──你什么都设计好了,还要市场干嘛?

3、关于民营经济

今年民间投资断崖式下滑,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因为过去近40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60%的贡献来自民营经济。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民营经济这个“增量”部分释放出来的生产力,而不是来自存量的国有企业。

过去有一个说法,中国的国有部分占有近70%的资源,但创造的GDP不过30%,而中国的民营企业占有不到30%的资源,创造的GDP却接近70%。你别看全球500强、中国500强,最赚钱的、排名最靠前的基本都是国有企业,但他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他们占有的资源比,的确太少了。

感想:民营经济承担了70%的就业,仅此一点,就值得鼓励与尊重;所谓“做强做大国企”这个最早由前国资委主任张毅提出的说法,是一贯政治正确的表现,在基国,“政治正确”历来是掩人耳目、蛮不讲理的一种手法。本次辽宁的事(那两个词有可能已经成为敏感词了,不能写出),问一百遍“辽宁的共产党员哪里去了?”也没用。扪心自问,现在至少在省部级,你还相信他们会“一心向党”么?就我目力所及,(至少河南)农村的基层选举更是普遍送油送面、城中村直接送钱的方法来“赢得”选举。这个早有人揭露出来,不知道高层是不知道还是真的不知道!

4、关于中国模式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人将之概括为“中国模式”,以区别于过去一些转型国家赖以成功的“华盛顿共识”。有人认为,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推动的情况下,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条件下,经济仍然增长,是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种新的模式。事实上,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这种东西。

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仍然是因为中国推动了市场化的改革,归功于市场化和开放政策,而不是因为中国真的具有特殊性。

感想:“中国模式”如果存在的话,也是一种畸形存在;声称要“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可还是要百般抵制审批权力开放,还要“做大做强”国企,而市场经济的前提是私有化;这种矛盾的做法,只能催生“权贵资本主义”,制造寻租的更多机会,与市场经济基本是风马牛。

5、关于中国房价

中国房价不是开发商炒高的。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的半拉子特点,特别是土地一级市场的高度垄断和控制,中国土地出现人为的短缺。中国不缺住房用地,住房用地的短缺完全是人为导致的。土地饥饿营销再加上货币放水,导致了中国房价的快速上涨。

过去十年,中国最成功的财富故事就是关于房地产的。房地产这个行业是中国最奇特的行业,人人都在痛骂,人人却都加入这个财富的游戏,为了抢房子,祖宗三代结伴去欢天喜地地离婚。

中国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爱”特别深。只要这种爱还在,你就不要期待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真正断绝关系。

感想:中国房价的无底线上涨,深刻原因来自中国人“家”的观念根深蒂固,而政府和开发商都是人精,看透了这一点……中国人但凡有一点办法,不会租房住,必须买房!于是政府利用土地的审批权,催生“地王”不断涌现,可不就拉高了房价么?而货币的放水,阻滞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于是房子失去了原有而且应有的居住功能,而成为投资牟利的工具。近日叶檀透露,从1990年到2015年,25年间,广义货币M2增加了99.37倍;而居民的购买力相应增加了这么多了么?声称为了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国家,却是用少见的方式掠夺人民,这是哪门子为人民服务呢?

6、中国人口太多了吗?

人多导致资源紧张是中国经济现实的天大谎言。现代科技和现代经济史告诉我们,资源的紧张绝非因为人口众多,而是因为生产力的落后。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靠低廉劳动力的推动,今天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根子在于低廉劳动力的丧失。

当下中国人口政策面临的最大问题绝非人口太多,生育率太高,而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处于中等偏下、城镇化远未完成的情况下,人口生育率过低导致人口红利提前终结,和由此带来的老龄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不仅大大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更是低于英法等欧洲传统的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

低生育率的结果,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转折点的提前到来。按最乐观的估计,在2010年到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人口累计也将减少近3000万人。特别是随着人们生育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根本不愿意多生孩子,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人口很可能出现断崖式下滑。

感想:自从科技的进步使粮食生产不再靠天吃饭之后,就不存在粮食危机了,小强提出农村的城镇化红利,是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的根本措施;同样,他提出的简化和废除行政审批权力、国企改革(实为削减国企),都是对计划经济的釜底抽薪之举,可惜,南院认为如果这样,就弱化了中央的权威,削减了很多习惯高高在上审批的大权和大权在握的满足感;于是出笼“顶层设计”和“XX侧改革”这种实质为类计划经济的措施……算了,不能说下去了,要得罪人的。

7、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吗?

关于中国经济的未来,经常听到经济学家警示:中国要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其实中国要是真的重蹈日本覆辙,那是很幸福的。

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经历了所谓的“失去的二十年”,经济陷入停滞。但日本的人均GDP在2012年曾经高达4万多美元,在2015年达到3万2千美元,是中国的3倍。

日本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日本经济的创新力排在全球第一梯队,日本的中小学教育至少比中国先进半个世纪,日本人均在海外拥有的资产在全球遥遥领先。

由于日本的海外投资战略,在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日本拥有来自全球的净资产收益。中国国内对日本经济和日本的竞争力缺乏正确的认识。

日本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日本不再像今天的中国人一样到处买买买了,其实,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准,全民的民族素质,高不高,咱基国最清楚。

8、中国制造真的全球第一吗?

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从大国兴衰和变迁的历史看,一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是这个国家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必要条件。

然而,中国的第一制造业大国更多的是制造业全球漂移、美国等制造业强国把生产外包的结果。

我们所言中国是第一制造业大国,是按照GDP(国内生产总值)算的,如果按照GNP(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将大大低于美国。

道理很简单,iPhone在中国生产,按照GDP算中国制造,但如果按照GNP,则绝大部分的产值应该归美国。从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甚至在规模上,我们都很难讲,中国真的是第一。

9、中国股市为什么不是经济的晴雨表?
尽管过去一直强调,中国股市属于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和经济学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当听到中国证监会最近准备拿股市来扶贫,贫困地区的企业上市不需要排队的时候,再次感觉到中国股市的不容易。

很多人总认为,中国搞得最失败的事之一是股市。我一万个不同意。

中国股市一开始是为了国企改制,帮助国企融资而诞生的,国有企业从股市圈那么多钱,你认为很失败?大量的企业从股市不断低成本地圈钱,中国股民很少为此闹事,多成功!中国股民应该入选感动中国人物。每次股灾,他们都把责任揽自己头上,认为是自己过贪,愿赌服输!这次股市又有了新的使命——扶贫!

扶贫本身没有错,因为特殊的体制,就得用这种近乎行政的手段来操作;个人认为,当前体制下,做的正确的事,基本上就剩扶贫了。甘肃“蝼蚁”事件的发生,说明至少截至目前,这唯一正确的事,都没有做好。

对于腐败的治理,在特殊的国情下,短时间内也可以采取行政手段:限期必须公布财产,超过合理收入部分一律分配给贫困人口。目前以“政治规矩”来反腐,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和彻底。

最高领导人的赤诚之心可鉴,“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确为初心;只是,囿于知识结构、出身背景、身边幕僚等等原因,要缩小初心与路径之间的差距和解决二者不兼容的矛盾,更需要从根本问题上解决问题;既然衡阳的党员、辽宁的党员都靠不住了,那就索性改造吧;睁眼看看世界,当民主与宪政成为世界政治主流的时候,为何还要抱守过去的认知呢?

有一个观点值得重视: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发展的程度和自身的资源不怎么有关系,而有关系的是:体制机制,政治制度,人口的素质,国民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软因素。日本和韩国与朝鲜的对比最能说明问题。中国虽然总量老二,但是按照联合国每天2美元的贫困标准线(生活费1.25美元/天),还有几亿的“蝼蚁”,至少超过日本和韩国的总人口数。

──转自《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