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公开谈及自己的“读书单”,包括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日前,《学习小组》公众号重新编排、重发这篇讲话,标题取为“习近平自述:我的文学情缘”。
此文刊登后,有媒体称是“劝读书”,如果这是个原因,在两年后的今天看来,会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表面的。
例如习自述:“当时能找到的文学经典我都看了”。习所言的当时,也就是在他大量接触与阅读文学作品的青少年时期,那时候正是学生群体不能读书只能读大字报的文革时期。但即便在那样的背景下,即冒着被批斗、被判刑、被打成反革命的风险,他仍想办法去找到这些在当时被列为“禁书”、“毒草”的世界名著来看。
若以一个作家与读者的互动来说,习这话既像是在向年轻人讲述他过去的阅读经历,也像是在传达他个人的某些理念,如不畏极权、冒险犯难,就看读者能接收到多少。
其次,此文虽是习自述文学情缘,但开宗明义就标出《岳飞传》中《岳母刺字》的“精忠报国”四字。再看到习读完《怎么办?》后,深感书中主人翁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睡在钉板床上,扎得浑身是血,只为了磨炼意志。习仿效之,睡光板炕炼毅力。这番描述及当年时空,直接令人想起成语“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典故众所周知,被迫投降的越王勾践,表面上对吴王夫差非常顺从和忠诚。待回国后,勾践以“卧薪尝胆”锻练自己的意志,并采取许多措施,努力发展生产。与此同时,他照常对夫差表示问候。勾践经过十年积聚力量,训练百姓,使越国强大起来。最后终于报仇雪恨,打败了吴国。
习上任后谈话引经据典风格,显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但这不单是一种传统情结。习曾在政治局会议上,将中华文化定义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可见中华文化对习而言,是治国之道。
例如2015年上海进行教材革新时,以减负为由,删除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当时,习近平就曾对此评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次《学习小组》10月14日刊登习自述文学情缘一,是以两周年为由。让人无法忽视的是,文发当下距24日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没有几天。本次会议主题是“从严治党”。
据习自述,在他孩童时代读的《岳飞传》是启蒙书,“精忠报国”迄今仍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国家不是党,中国不是中共。中国传统思想天地人,道法自然。中共本质战天斗地消灭自然,破坏民族文化。那么“精忠报国”或“卧薪尝胆”可以赋予的现实寓意,就用不着多说了。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