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佳:中国人,你有1000条理由尊敬加拿大 (1)

【新唐人2019年03月28日讯】2017年4月6日,中国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对美国总统特朗普说:“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作为华裔加拿大公民,我想在此和海内外华人朋友分享加拿大年轻的历史和加中两国现实关系,并希望借引习主席的话表达:中国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搞好中加关系。我真诚相信,能读完本文(近三万字)的同胞,99%会对加拿大肃然起敬。

一,大陆背景华人普遍不了解加拿大

华人很少谈论加拿大,但前段时间加拿大警方应美国司法要求,逮捕了华为公主孟晚舟,华人圈里突然对加拿大产生热议。有些人嫌加拿大软弱,应该与中共做更多对抗;有人骂加拿大没有主见,是美国阿三。在我看来,持两种完全相反意见的人都不了解加拿大。中国大陆的华人同胞对加拿大知之甚少;在美国的也不了解加拿大;即使是到了加拿大、甚至已经入籍的华人,很多仍然不理解加拿大。

我本来也不了解加拿大,在加拿大求学、工作、生活多年的经历,使我深深爱上了这个国家。孟案发生后,网上有从法律角度介绍加拿大的文章。在此,我想从历史、地理、政治等文化的角度谈谈加拿大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很多人说,“如果你跟加拿大做不成朋友,大概就和谁都做不成朋友了”。

1.1,白求恩学生的亲人也不了解加拿大

我的一位祖辈曾经是白求恩的学生,后来是白求恩医院的院长。如果家里人来加拿大,我会带他们去参观位于美丽的莫斯科卡湖(Lake Muskoka)附近的白求恩故居纪念馆。白求恩医生作为加中两国现政府的联系纽带,他的故居被加拿大政府非常细致的加以保留,并且设计了既现代又美观的展厅。相比之下,中国的白求恩纪念馆不但设计水平低,而且空洞无物。

在中国长大的人对加拿大真是知之甚少,中国的媒体里很少看到对加拿大的报导。即便我与加拿大有这样的缘分,可我在中国生活期间,也和其他中国人一样,只知道两个加拿大人:白求恩和大山。

中国人知道谁是日本、英国首相,谁是德国总理,谁是法国总统,可是基本不知道谁是加拿大总理。直到2016年,加拿大现任自由党政府总理特鲁多第一次以总理身份去中国参加G20峰会时,记者们拿他的照片在街上问过路的中国人,竟然没人认识特鲁多,只觉他长得挺帅。对他的父亲就更没人知道了。其实他父亲就是曾经和毛泽东握手的前总理老特鲁多,送给毛泽东的礼物里还有一套白求恩医生用过的医疗器材。可是中国人基本都不清楚,“文革”中加拿大是最早向中国低价出口小麦缓解中国粮荒的国家和第三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

对于加拿大国土,我在中国时只知道这个国家特别大,比中国还大,是世界第二大国,美加边境有五大湖和尼亚加拉大瀑布。别的就一无所知了。对于加拿大的历史和文化,我只知道她有和美国类似的经历和族群。听很多去过加拿大访问的中国学者评价说,“加拿大是美国的后院或一个州”,真是这样吗?对于加拿大的政治,我只知道她是西方众多资本主义国家之一,不知道有什么特色。

1.2,中国经济改革后,对加拿大了解的那一点点

中国经济改革后,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了第一个科技展,是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 (Ontario Science Centre)来办的展览。那个招牌式的静电大球至今仍然在安省科学中心,它曾给文革禁锢中生长起来的中国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惊喜。那时我知道了安大略的名字。中国想发展科技,加拿大是首先帮助中国的国家之一。

安省科学中心的静电大球曾经是中国第一个科技展的招牌(公有领域)

八十年代初,少年的我得到了一个礼物——加拿大国旗别针。这个别针其实在加拿大非常普通,每个入籍的人都会得到。但在中国却从未见过那样小巧的别针,只有半个平方厘米大。虽然小,但加拿大国旗的设计深深吸引了我。两个红色块夹一个白色块,配色明快,构图比例得当,非常现代,中间点缀着一只大红枫叶。在全世界的国旗中,能有自然原素的设计实在不多,基本都设计繁琐。而这枫叶的轮廓却非常简洁,很好的搭配在现代构成的底色上,把现代文明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即使别针这样小,这个国旗仍然清晰醒目。那时,崇尚自然又喜爱设计的我认定:加拿大国旗是全世界最美的国旗!

1.3,不得不来了解加拿大

我自幼深爱中华传统文化,不想出国,如果出国肯定也是和家人与朋友们一样去美国。可是天意弄人,2004年我竟在三十多岁突然来到了加拿大学习。可是我对加拿大这个国家和学校都不了解。于是在准备研究生入学期间,我选修了加拿大的文学、地理,历史和公民(Civic,相当于政治课中介绍政体的部分)的高中课程。这些课年轻人不感兴趣,年纪大的人学不动。以我的阅历,我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就像要认识一个人一样,只知道名字不是知道,识得长相也不是真正的认识,必须了解这个人的脾气、秉性、性格才是真正的认识。我不能只知道加拿大的名字,我希望了解她的样貌,更重要的是她的精神与品格。没想到,所了解到的加拿大的性格一次次震撼了我的心。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前的换岗仪式 (作者摄影)

二,加拿大的价值观:神庇佑的自由、公正、平和、宽容、诚实的国家

2.1,加拿大国歌:“神佑我土,自由荣光!”

加拿大从学前班到高中14年的义务教育中,学生们每天早上都是从唱国歌开始。当我第一次听到加拿大国歌《哦,加拿大》(O Canada)时,我的眼泪差点掉到教室的地板上,“God keep our land, glorious and free!”(神佑我土,自由荣光!)我知道,在这片神庇佑的土地上,中国大陆的移民们可以享有自由人权,不会再因信仰与言论而遭受迫害。虽然加拿大是人口小国,但是敢这样认定自己,也就绝不是个弱国!

美国国歌《星条旗》很著名,最后也提到神。但我第一次听到加拿大国歌时却发现这首国歌与邻邦的大不相同。美国国歌描述的基本是战争场面与顽强的意志。加拿大国歌充满着对壮丽国土和风光的热爱,洋溢着自然、祥和与博大的气息。看来陌生的加拿大有和美国不同的性格。国歌第二段的一些内容是:

“哦,加拿大!松树和枫树生长的地方。O Canada! Where pines and maples grow.
辽阔的大草原蔓延着,庄严的河流流淌着。Great prairies spread and lordly rivers flow.
对我们来说,从东海到西海,您广阔的领域是多么珍贵。How dear to us thy broad domain, From East to Western sea.
您是所有劳动者的希望之地,Thou land of hope for all who toil!
您是真正的北方,强大而自由!Thou True North, strong and free!”

2.2,第一堂地理课:什么是加拿大的价值观?

在中国上中学,历史地理学的好都是靠背。第一堂地理课,老师肯定是挂一幅中国地图,告诉学生国土的形状,面积,方位,然后就是一个个地名,学生要逐一记住。而加拿大的地理课,一上来老师就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加拿大的价值观?”我又震惊了。在中国的学习里,地理课绝不会提到价值观。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这片土地是纯物质而没有精神的。

加拿大的价值观是:公正公平,和平,包容多元,道德伦理,言论信仰自由,选择和移动自由,责任心,保护环境,重现实讲诚信等。2004年时的我对其中的有些理念闻所未闻。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却发现这些价值观真切的体现在加拿大的方方面面。虽然没有美国《独立宣言》咬碎钢牙的力量,却真实的让加拿大有着田园牧歌式的宁静,又在原则问题上有坚持和担当。

2.3,多元文化的地理课:物质和精神并存的世界观

再打开地理教科书,发现内容不仅仅是加拿大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这些西方地理课的内容,还有一些因纽特人、第一民族等原住民对大地的认识。加拿大的原住民有着和中华祖先一样的世界观,在他们眼里,万物皆有灵,认为石头,土壤都是有生命的,大海的潮汐是大地的呼吸等都被收入书里。有一篇土着人的优美诗篇,讲的是万物生长发展是个循环,互相依存,共生共荣,即便变成落叶,也不是生命的结束,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些内容让我备感亲切,中国的教科书里反而看不到。

地理书中检讨了欧洲人以前隔裂的看待自然,狭隘的理解生命。来到北美后大面积砍伐森林,向自然水系中排放工业污水等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圈的破坏。反省了西方人自认为文明先进,其实别的民族的文明中早就认识到生态圈的概念,各个民族应该互相学习。

加拿大的资源远不止中国人知道的森林和农产品,还有丰富的矿藏,更重要的是加拿大拥有全世界90% 的淡水资源。除了五大湖中与美国平分的四个之外,加拿大还有大熊湖等巨型湖泊。中部的曼尼托巴省内更有38,500个湖泊,享有“千湖之省”的美名。加拿大许多湖泊风景秀丽独特,有些还有恐龙状的怪兽出没。这些水系不但是旅游胜地,在当今全球干旱化的情况下,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资源,加拿大的国力不可小视。

2.4,对原住民族裔的称呼体现尊重

加拿大历史不长,但族裔构成却比较复杂。本土有历史久远时代不同时期出现在加拿大的原住民,源于黄种人。

其中在北极地区生活的人是因纽特人。他们和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衣着相貌相似,也信仰萨满教。这群人被美国人称为爱斯基摩人,是吃生肉的意思。加拿大人认为那是美国人对这群人的蔑称。他们生活在北极,无法生火而已。所以加拿大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里“人”的发音,称他们为因纽特人,以示对这个族群以及他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

生活在加拿大森林中的人在美国被称为印第安人。其实他们属于很多不同的族群。加拿大人尽量避免称他们为印第安人,因为这个词也是外来人对他们的称呼。加拿大人坚持用他们自己的称呼来称呼他们的族群。因为他们在加拿大的历史更长,被加拿大统称为“第一民族”(First Nation),体现了对他们的历史地位的尊重。

第一民族,他们与白人的混血后裔梅蒂斯人,以及因纽特人一起,被统称为原著民(Indigenous People)。

2.5,《汤姆叔叔的小屋》:为自由而来的黑人

中国人熟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代表性文学作品,但有多少人留意到这座小屋其实是在加拿大?回忆一下书中的片段: “当船来到加拿大的小镇阿默斯特堡时,乔治与他心爱的妻子亲密地挽着手在甲板上站着。……最后他们平安无事地总算上了岸。……夫妇俩才相视流露出喜悦的泪水,激动地拥抱,接着又把迷惘的小哈里抱起,一起跪拜在地为答谢上帝!”当然,还应该感谢被上帝庇佑的加拿大。

殖民地时期,现在的安大略省被称为“上加拿大”,法国殖民地魁北克被称为“下加拿大”。那时黑奴在北美大陆普遍存在。安大略是北美第一个废除黑奴制度的地区。接下来,致力于帮助黑奴的人在美加边境设立了被称作“地下铁路”(Underground Railroad)的秘密转运方式,很多黑奴逃往加拿大,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他们的梦想终点站。

现实中的Uncle Tom,没有死在新奥尔良的种植园,而是来到了加拿大,就定居在安省西南查塔姆肯特的德累斯顿小镇(Dresden, Ontario)。这座不起眼的小屋,一直被加拿大政府作为重要文物保护着,并接待参观客。

生活中真实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公有领域)

 

加拿大邮政的邮票上真实的“汤姆叔叔”汉森先生(公有领域)2013年美国影片《为奴十二年》获得奥斯卡等多个电影大奖。故事主人公是美国北方的黑人音乐家,被绑架到南方为黑奴后,也是在一位加拿大建筑师的帮助下,才得以脱困。这个故事的台湾译名是《自由之心》。应该说,加拿大的自由精神在北美是领先的。

(未完待续)

(作者授权大纪元首发,转载者敬请保全原文,不得依自己意愿删改)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金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