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轻信官方公布的“确诊死亡率” 吁自行计算“失救死亡率”更实际!

作者:侯镇安 自由撰稿人、香港市民兼选民

虽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每天都有公布确诊、死亡、治愈等数字,但数字的真确与否,一直备受质疑,尤其是“武汉肺炎”的死亡率,日前该委员会更突然改变确诊数字的计算方法,令到确诊数字突然加大不少,被质疑是否有刻意降低武汉肺炎“死亡率”之嫌!

根据2月12日《肺炎疫情:新型冠状病毒真面目 BBC梳理六大关键问题》一文的报道,因为“死亡率”很难准确计算,所以武汉肺炎的“死亡率”可以非常不可靠。该文再补充道:“现阶段,拿死亡人数除以确诊人数得出死亡率,这种做法过于简单,成千上万的患者仍然在接受救治,结果未知!”其次,登记和跟踪患者和死亡人数的准确程度、中国政府的信息透明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死亡率的计算。

官方公布的“死亡率”数字,一直维持在2%左右,即是什么意思呢?即是在五万名确诊患者中,有一千人死亡,但并不代表其余的四万九千名仍在治疗中的患者中,不会再有人死亡,尤其是公布已经病重的八九千人,他们最终病死的机会仍然很大;因此,最终的死亡率可能会是20%左右,是现时公布(2%)的十倍!。

疫情初期,香港大学推算全中国的累计确诊人数为七万五千人,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不只;如果确诊人数达到十万人,就算“死亡率”只有10%,也有一万人死亡,不可以说是不严重!

笔者认为现阶段,“治愈率”和“死亡率”同样重要,但正如BBC一文所述,直接把“治愈人数”和“死亡人数”除以“确诊人数”,不但过于简单,而且容易被中共随时改变“确诊”的定义,以“搬龙门”等方式来操控,既不可靠,又冇参考价值!因此,笔者建议一个新的计算方法,既可反映“治愈率”,亦可令“死亡率”更有参考价值,不受确诊人数的影响。

新方法跟旧方法同样以“累计死亡人数”作为分子,但分母就不再是“累计确诊人数”,而是以“累计死亡人数与累计治愈人数之和”作为分母,这个新方法定名为“失救死亡率”,即是成千上万结果未知的、仍然在接受救治中的确诊患者,不计算在内,只计算因为“已证实治愈”和因为“已证实失救”而“终止治疗”的确诊患者,治疗一日未终止的确诊患者,都不计算在内。现时官方每天公布的“死亡率”都把治疗尚未终止的确诊患者计算在内,其实只是“确诊死亡率”,并非“失救死亡率”。值得注意的是,将来,到了有朝一日,疫情结束时,所有确诊患者都终止治疗时,“失救死亡率”和“确诊死亡率”始终都是会相同和一样的,但以目前疫情尚未进入高峰期的情况下计算,“失救死亡率”的参考价值就较高。新方法还有一个优点,旧方法假设仍然在接受救治的确诊患者中,不会再有人死亡,并不合理;新方法则假设“将会死亡和治愈的比例”跟“已经死亡和治愈的比例”相约,故新方法合理得多!

因为现时官方每天公布的仍然是“确诊死亡率”,所以笔者建议大家自行计算“失救死亡率”,以便对疫情有更准确的理解。例如:

2月9日    2月12日   2月13日   2月14日

累计死亡人数: 811           1113           1380         1523

累计治愈人数: 2800         4740         6723         8096

死亡治愈总和: 3611         5853         8103         9619

失救死亡率:     22.5%       19%          17%            16%

虽然“失救死亡率”由2月9日的22.5%逐步回落至16%,但跟官方声称的2%死亡率,仍有很大距离,很难保证到了疫情结束时,最终的死亡率会是低过10%,低至2%的机会就更微!切勿被官方对疫情的低估而误导!

日前,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公共卫生学院讲座教授梁卓伟医生,在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指出,内地武汉肺炎疫情持续,并蔓延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出现确诊个案,若疫情未能受控,全球将有60%人口受感染,即使死亡率只得1%,都有很多人死亡。

笔者认为,纵使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虽然厉害,疫情虽然较想像中严重,但香港市民既毋须、亦不应盲目恐慌,只需要提高防范的意识便可以。病毒不等人,香港人,系时候大家团结起来,一起逆境自强。行动吧!香港人,加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李信)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