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文/许茹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0年06月18日讯】小说《胡雪岩全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大意就是君子只要从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而从佛家的因果报应来看,不贪不义之财,福报将不期而至,反之,则不仅有损德行,还会遭到相应的报应。

周秀才弃不义财中进士

明朝中叶,有个周秀才,平日为人方正耿直,但家境极为贫穷,所住的一间房子也是租来的。

一天,他的妻子在灶台的方砖下发现了两个银元宝,非常高兴。但周秀才却说:“这是不义之财,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其后,他取笔在银子的面上写道:“如果是属于我的财,当明明白白地给我。”

写完后,周秀才袖中揣着元宝走出家门,登上渡船,在船行到河中央后将元宝扔入水中,之后回家。

船夫亲见周秀才扔元宝,起了贪念,就马上找到一个渔夫前去打捞。渔夫找到后,偷偷地藏在别处,诈说并没有见到元宝。船夫不信,与渔夫大闹到官衙。太守欲加刑,两人才吐露实情。渔夫在衙役的押解下拿来了元宝。太守见元宝上有字,就将之收到府库中。

当年秋天乡试,周秀才考中了举人。按照旧例,太守要设宴款待,而且在每位举人面前都会摆上银子,令人惊讶的是,摆在周举人面前的两个银元宝,居然就是他扔的那两个,上面的字犹在。后来,周举人又考中了进士。

周秀才的一句“明白来”,看似迂阔,实则是君子必然的选择,而其科甲一番顺利,也许就是上天给予其的福报

当年秋天乡试,周秀才考中了举人。按照旧例,太守要设宴款待。图为宋徽宗文会图,画中的文人正在花园中饮宴。(国立故宫博物院提供)

张翁还金子孙名显

清朝昆山有个孝廉,名叫张鸿乙,讳立廉,他的曾祖父张虚江曾任云南御史。张虚江的父亲最初靠一条小船摆渡为生。

一天,一个乡下老者前来雇船出行,手里拿着一个黄布袱。问他去哪里,老者说自己老来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在某处。自己刚刚卖了一顷地,准备带着卖地的钱去女婿家养老。

到了目的地,天色已晚,老者遂匆匆离去。张虚江的父亲也返回了原地。第二天早上,他在打扫小船时,发现黄布袱犹在,提起来很重。“这是老人用来养老的,关系到他的性命啊。”他自语道。

于是,不顾五十里的路程,张虚江的父亲又划到了昨天老者下船的地方,将船停靠在岸边等候。等到将近中午,看见老者拄着拐杖哭着来到岸边。

张虚江的父亲马上喊老者:“你的东西在这里,特意来还你的。”老者大为感动,想要将钱分一部分给他,张翁坚辞不受。

其后,张翁生子虚江,张虚江科举高中后,成为了一名高官。他的孙子鲁得,先是中了进士,其后任晋江县令;孙子鲁传最初任学官,后来也升到很高的职位;另一个孙子鲁唯,癸丑年会试五经考第一,后升任到福建一方的长官。张家的子孙繁衍,他们住的地方现在叫张浦。

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则趣闻:虚江先生一直寄住在外祖家,初次县级科举考试就榜上有名,要继续去府级考试。他到船上向父亲告别时说:“已出案了(公布名次了),要去府考。”父亲(听错了)吃惊地说:“儿子有什么病‘出汗’啊?”老先生就是这样的朴实。

张虚江的父亲最初靠一条小船摆渡为生。图为《拟古山水册.无款渔舟泛江》。(公有领域)

为财害人反害己

与上述两则不贪不义财而得福报的故事对应的是,也有人因为贪财害人反害了自己。

1670年,清朝镇江京口渡有一个徽商,搭乘一艘渔船过瓜州时,看见渔夫网中网了一条大鱼,心中遂不忍,便开箱取银将大鱼买下放生。渔夫看见箱子中有不少银元宝,不由心生歹念。

渔夫于是对徽商说:“要想放生大鱼,必须到没有渔船的地方。”徽商深以为然,渔船遂北上。到了一处无人的地方,渔夫突然用大网裹住商人,将其扔到江中。鱼网顺流而下,随波时出时没,直到一处军营所在地。

彼时一些兵丁忽见波浪中似乎跃起一条大鱼,便争相来拽鱼网。等把鱼网拽到岸边,才发现里边是一个人,尚未气绝。徽商被救起后,向兵丁讲述了经过,兵丁马上找到渔夫将其押至将军府,银子也归还给了商人。渔夫贪财最终反害了自己。@*#

参考资料:清代《现果随录》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王彦)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