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传说】不可思议的“安慰剂效应”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4月08日讯】大家今天好吗?欢迎回到“遇见更好的自己”节目,我是Jojo。

你也许不知道,吃糖也能治病?生理食盐水能够代替吗啡?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为现代医学提出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安慰剂效应?以及人的思想、情绪和信念对物质身体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麻醉医师亨利‧比杰,因为用来减轻士兵疼痛的吗啡用完了,改为他们注射生理食盐水。他惊讶地发现,超过三分之一士兵的反应就好像他们被注射了吗啡。

10年后的1955年,比杰医生在知名美国期刊中发表他的研究,“安慰剂效应”的研究就此展开。

安慰剂效应的存在,为现代医学提出一系列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安慰剂效应?临床上应该怎么对安慰剂效应加以利用?

著名心理学家克洛普佛(Bruno Klopfer)在1957年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Projective Techniques》的论文(Psychological Variables in Human Cancer)中,记载了一则曲折离奇的医案:
赖特(Mr. Wright)是个末期淋巴癌患者,大如橘子的肿瘤散布在他的颈部、胸部、腋窝、腹部及腹股沟,脾脏与肝脏肿得相当大,加上严重贫血,他的医生韦斯特(Philip West)认为他已近临终,不再给他任何治疗。可是赖特却还想活下去,他在住院期间得知医院正在测试一种叫Krebiozen的抗癌新药,这个消息令他燃起希望。

赖特恳求韦斯特医生为他注射这款新药,韦斯特医生劝阻他说,Krebiozen不适合用在他身上,而且违反用药规定。但赖特仍不断苦苦哀求,韦斯特医生最终还是同意让他尝试。在注射新药的三天后,正是星期一,韦斯特医生回到医院见到赖特,大吃一惊,原本戴着氧气面罩、奄奄一息、卧床不起的他,竟然在病房里走来走去,并和护士有说有笑!

然而,医院其他同时接受Krebiozen试验的病人却毫无起色,有的甚至变差。医生检查赖特的病灶,发现他的肿瘤在短短几天内就缩小了一半!韦斯特医生形容“肿瘤就像热炉上的雪球般软化了”。医院里的人都不敢置信,却也无法否认看到的事实。当周,韦斯特医生依Krebiozen疗程为他完成另外两次注射。

10天后,赖特所有病症全部消失,出院回家。几周过去,他仍非常健康。大约经过两个月,赖特突然看到新闻开始不断报导,说Krebiozen经测试,并无抗癌效果。他的肿瘤很快复发,回复先前的严重状态,他带着非常忧郁悲哀的心情,再次住进医院。

韦斯特医生了解赖特乐观的天性,心想反正也没有任何法子能帮他了,不妨用他来做个无害的实验。于是他做了一个现代医生绝不敢做的大胆尝试,他告诉赖特:别相信报上的消息,其实Krebiozen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

“那我为什么会复发?”赖特问。

“因为一段时间后,药效消退了。”韦斯特医生答道:“现在有一批最新超级改良版的药剂,药效比原来强一倍,医院明天即将收到这批药。”赖特听了非常欣喜,希望又回来了。

韦斯特医生刻意让他等待几天,以升高他的期望心理。几天后,韦斯特医生装腔作势地为他打了一剂“双倍强效药剂”(实际为没有任何药效的安慰剂)。这次的“治疗”结果甚至比第一次更戏剧化,赖特的肿瘤竟再度化掉!胸腔积水也消失了。他二度出院回家,非常健康地又生活了两个月。

一天,赖特又看到一则新闻:美国医学会(AMA)正式公布,Krebiozen经大量的临床试验后,已确定对抗癌毫无功效。看到报导后,赖特肿瘤再次复发,几天后又住进医院,不到两天,就离开人世。

可以看出一个现像,安慰剂之所以能发挥作用,有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病人—相信疗效—的一个心理状态,是产生安慰剂效应的基本要素。

其实安慰剂效应并非现代医学的新发现,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如小孩子割破了手指,给他贴上一块胶布,他立即便觉得手指不那么痛了。但胶布其实没有止痛效用,甚至没有疗伤作用。

美国身心医学权威乔布拉(Deepak Chopra)在其书《Peace Is the Way》和《Creating Health: How to Wake Up the Body’s Intelligence》举了两件令人唏嘘的案例,这两名患者都是他的病人。

◎ 一名年轻女子做胸部X光检查,发现有个状似肺癌的阴影,但并未确诊。然而这件事令她非常不安,她的健康状况迅即恶化,几个月后便死于肺癌。事后,乔布拉查看她的病历时,发现一张5年多前的X光片,片子上竟有几乎相同的阴影!只是稍微小了一点点。乔布拉推测,可能是她以前的医生没告诉她,或者告诉她那不要紧。

◎ 一名64岁的老烟枪去找乔布拉做例行健康检查。由于他身体很好,没有任何疾病症状,乔布拉只为他做了胸部X光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左下肺叶有个很大的病灶,经进一步检查与肺癌相符。老烟枪得知诊断结果后,身体突然迅速变差,不到三天,他开始咳血,然后呼吸短促、不停地咳嗽了三周。一个月后,老烟枪死于肺癌。

乔布拉指出,这类案例表明,癌症只在病人惊觉其危险性之后,症状才迅速扩大并导致死亡的。病人简直就像是死于诊断结果,而非死于那个病。

“这就是反安慰剂效应,可以说,问题出在这个念头:‘我得了癌症,就要死了’。病人体内的心理—生理连系机制会把那个念头转化成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于是他的病就开始迅速恶化。”乔布拉说。

一位外科医生西格尔(Bernie Siegel, MD)认为,心与灵影响健康,而爱的能力可以超越身体的疾病和怨恨。平和的心理传送给身体一个“活”的信号;沮丧、恐惧、冲突和怨恨则递送一个“死”的信号。因此所有疾病的治愈都符合“科学”,包括那些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奇迹”。

参考资料:
吃糖也能治病
一场误会 癌末10天竟痊愈 意念真能逆转癌症?
安慰剂效应
骗过你的病-安慰剂效应

小宇宙传说》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