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2月30日讯】大陆移民杨士松回忆六、七十年代,中共搞社会主义,农村闹饥荒,村民要么饿死要么逃荒,生活非常悲惨。他还谈到1975年8月,造成23万人死亡的板桥溃坝事件。来听听他的故事。
大陆移民杨士松:“我自己准备了一个这么粗的小白布口袋,我跟我妈说,我跟他们一起去。我妈说好的,我那时大概七八岁。我把那棍子准备好,小口袋也准备好了。那一天早上起来,我看他们开始走了,去逃荒了。我拎着口袋就跑过去了,那时候不知道讨饭什么的。 ”
“饿呀,吃不饱饭。”
“那时候很少吃米饭哪,就是吃稀饭哪,一天三顿吃稀饭。吃到一顿干饭就是非常困难的。”
“我在河南信阳的农村,我们信阳也是河南最穷的地方,三年打饥荒啊,我们信阳是河南地区级饿死人最多的地方。饿死了一百多万还是多少人呢,就是说饿死了很多人。”
杨士松的父亲在乡镇供销社工作,可以得到一些物资,也不用交公粮,这在当时算是相当照顾了。
“但是就这样的情况下哪,我姐姐还是,饿死了一个姐姐。”
“我们村里,我们邻居,就是我认识的人,他的儿女啊,认识的,好多就是他爸爸他妈妈他叔叔,饿死了。我有一个表叔,还有一个表哥都饿死了。”
“可以想像,我爸爸并不是共产党的官员,他只是共产党最基层,物质分配系统的一个打工的小螺丝钉而已。但是他在物质财富分配环节,是那个队伍里面的一个角色,他就有很大的特权和优势甚至地位,共产党我们村的书记村长,我们小村的干部,就对他就相当的尊敬和巴结,掌握共产党物质分配的那些领导,他们的特权是多么的可怕。 ”
杨士松还谈到他亲身经历的河南板桥水库溃坝事故。美国“探索”频道专题节目《世界历史上人为技术错误造成的灾害前十名》,把这次事故列为第一,超过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
“就是官僚主义嘛,那个当地的气象局啊,还有当地的水利管理部门,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中央政府领导,有的说邓小平正在睡午觉,夜里在睡觉,有的说他在打桥牌,反正命令传到中央,中央就是没回复,错过了五个小时还是八个小时。”
1975年8月的这场灾难中,有62座水库溃坝,千里平川,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在这次灾难中,死亡人数超过23万,受灾人口超过1015万。而中共官方对外公布的死亡人数只有2.6万。
“我们小时候啊,也就是我五岁左右的时候,我们那儿很多逃荒的,北方,我们叫北极,就是北方到我们这儿逃荒的,成天哪,就是很苦很苦的人都有,天天就是成群结队的到我们那里来逃荒。”
“我们那儿相对好一点,但是我们也是吃不饱的呀。但是我们北边就更吃不饱了,甚至是饿死,不跑、逃荒就饿死啊。”
板桥水库溃坝是中共建政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水库溃坝事件,也是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溃坝事件。可是关于这场特大水灾,中共官媒当时没有任何报导,至今也没有公开发表全面的调查报告和事故分析。
“没有中央领导的命令,没有上级的命令你动了,你有功,也不算你的功,但是至少不追究你的责任,如果你动错了,替罪羊就是你。”
杨士松说,离他家十公里左右就是淮河,淮河经常泛滥。直到九十年代,两岸人民的生活还是很苦。
“我小时候没有见过砖墙,即使到镇上,到十公里以外的镇上才能看到砖墙,很少的,包括国家机关也是这样的。到乡下全是泥巴,九十年代我们村里到处都是泥巴的。”
“所以我们村上别人什么生活我都很清楚啊。我虽然说我吃不饱,很苦,我很恼火,但是我们村上,我的小伙伴哪,我的亲戚啊,我到他们家里看,他们比我更可怜哪。”
杨士松说,他的表姐七八岁时,父母饿死了。表姐带着五六岁的弟弟,到邻村的叔叔家去。 在村口小路上,从一个死人堆上爬过去。
“她说路上有一堆死人哪,一个一个趴在这里,就是死在那里去了。说小孩太矮,她说她弟弟怎么爬也爬不过去。她爬过去了,从人堆上爬过去找她叔叔。但是她的弟弟五岁,怎么爬也爬不出去。她说她拉也拉不过来,就是从死人堆上翻过去呀。”
不过,杨士松说,在没有共产党统治的时候,河南曾是富裕的鱼米之乡。我们下集接着看杨士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