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如今的中国社会早已成为了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社会,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谁造成了这个罪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传统文化盛行的古代,那时的父母是如何教育做了官的孩子的。
清朝乾隆年间,姚梁考中进士,从此走入官场。有一年,姚梁被封为察司,就是去各州府查办贪官污吏。他母亲得知这件事后,生怕儿子不能胜任这个位置,所以想出来一个方法去“测试”他。
一天黄昏时分,姚母看到姚梁从外面回来,直接问道:“梁儿,我中午煮了一大碗香蛋,好好地放在橱柜里,谁知晚上打开一看,竟然少了三个,我想是否是媳妇偷吃了?你得替我查一查,把他找出来,我要对家贼施行家教呢!”姚梁听了觉得好笑,认为家人吃几个香蛋没必要这么认真。于是回答说:“几个香蛋吃了就吃了,不必追究吧。”谁知母亲却认真地说:“你连家中小事都分辨不清楚,还敢上州下府去查案?”
姚梁一下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当下找来几个脸盆、牙杯,盛上清水,把母亲、妻儿等全家人都叫来,分给他们每人一个脸盆,一只牙杯,让他们一齐漱口,并将漱口水吐入各自面前的脸盆中。
做完后,姚梁一个个地细细观察,发现别人脸盆里的水都是清的,只有母亲脸盆里的水漂着一些蛋黄碎,他马上明白了偷吃香蛋的人正是母亲自己。姚梁很为难,不想揭穿母亲,可是母亲却在旁一味催促地问他:“查到了吗?”姚梁说:“查是查着了,不过……”母亲紧逼着说:“不过要徇私是不是?”听到这,姚梁只得壮着胆指出蛋是母亲吃的。母亲听后哈哈大笑,说:“你能遇事细心,判事无私,我便放心了。”
不久,姚梁便奉旨去到各州府明察暗访,根据查到的实情,秉公执法,刚正不阿,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朝廷的赏识。后来一路青云直上,被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世称“三大夫”。
启发之语:姚梁秉公执法的查办贪官污吏,期间面对多少金钱的诱惑,这项工作是最考验一个人的自制力和廉洁奉公的品德。从“查香蛋”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姚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多么的成功。反观如今的中国官场,监察机关和反贪局里所谓调查的人自己却贪污受贿的比比皆是,和贪官沆瀣一气,让最底层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那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有人说:这都是中共毁灭了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造成的。没错!可是我们作为中国人就没有责任了吗?我们为什么要随波逐流,跟随着中共助纣为虐?为什么不能履行做父母的责任,教育好下一代?
我曾看过中国的一则新闻上说有个10岁的男孩跳楼自杀,原因竟是班里有个“小霸王”经常拉帮结派欺负他,身上有多处被打的伤痕,父母也不敢找上门,因为那个“小霸王”的父亲是村支书,他父亲在镇上也是横行霸道,而这个孩子的做派俨然就是学他父亲平时的行为。在接受采访时,这个“小霸王”透露他之所以敢欺负别人,就是因为父亲从小教育他不要吃亏,要让别人都臣服于他,不服的就打到服为止,就这样,酿成了今天的悲剧。
其实孩子在小时候对欺负别人会带来什么后果并不清晰,大人如果一味的放任其行为,则会让孩子行为越来越大胆,甚至渐渐的开始嚣张跋扈,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反观姚母,在儿子已经长大当官了,还怕其在工作中行差踏错,设了一个局去教育他,可见对古代的父母来说,对孩子道德的教育是终身的。
由此可见:1、在教育孩子上,不能因为觉得孩子犯的是小错,就放任他,而是要及时的纠正,并告诉他做坏事的严重性;2、不能总是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家的孩子已经不错了,要知道人无完人,必须在各方面观察其行为是否有偏颇;3、不要怕孩子犯错,但要警惕其错误是否会伤害到他人,培养孩子多为他人着想,成为一个为他的品德高尚的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