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中美经贸关系的摇摆期行将结束

从5月中旬开始,随着俄乌战争话题日渐淡出,中国话题又开始回归西方媒体关注热点范围内。这次最先回来的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关税话题,以及美国发展风能、太阳能是否“给中国送礼物”的问题。

主张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一直存在

 

中美关系中,主导一方无疑是美国,中国更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因此,美国方面是时松时紧,就是我说的“阴天版”(战略对手或潜在敌人)与“晴天版”(合作伙伴)来回交替;而中方则抱定宗旨:不主动出击,于中方有利的美国外交政策就欢迎,不利的就反对。也因此,在中美关系中,我更多关注美方的变化。

美方对中国的态度一直留有余地,这点即使在俄乌战争期间也是如此。3月份是西方舆论一致谴责中国不与美欧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关系紧张时期,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拜习通话前公开表示,“如果中国采取任何行动支持俄罗斯的侵略,中国将为此付出代价。”但在通话后美国主动降低声调,先是声明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给俄罗斯军事援助,继而由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3月25日CNBC采访节目表示,因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而制裁中国“在这个时候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适的”。

因拜登团队多数成员在奥巴马任期结束后离开政府,在核心智库从事国家安全、亚洲战略等领域的研究,经常联名发表文章,因此拜登内阁成员的对华政策主张,中国智库人士曾做过深度研究。在拜登就职典礼第二天(2021年1月21日),中国智库人士联名发表了《拜登及新内阁对华思想全景图:中美经贸关系走向何方》,其基本判断是:拜登核心内阁成员对华态度基本一致,强调自由、规则与竞争,不冷战、不脱钩。但在具体做法上有区别,比如国务卿布林肯主张对华采取预防性外交政策与威慑,但不赞成中美脱钩,认为两国存在合作空间。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与印太协调员坎贝尔和拉特纳经常联名发表文章,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中美接触的时代已过,要以更冷静的头脑,在一系列的问题上使用更强硬的手段”。

如果从预见性判断来看,中方对拜登政府班子的对华外交的思想主张研究较透彻。也因此,这一年半以来,无论美方对华外交波澜迭起,北京甚少变化,最激烈之时不过是让战狼出阵,但原则上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关税豁免:中国在等待美国自撤藩篱

 

6月7日,美国财长耶伦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作证,主要提出两点:一是要争取将高达8%的通胀率降下来(刚公布5月份的通胀率是8.6%,1981年以来最高)。耶伦称,为了应对通胀威胁,美联储正设法抑制需求。她说,拜登政府在国会的几个优先事项可能有助于缓解通胀,其中包括降低处方药价格、激励清洁能源生产以及支持半导体制造业(上三类产品都与中国制造有关联)。因此,她主张全面免除中国关税。二、她表达美国要坚定不移地走绿色能源道路:“从中期来看,关键是我们变得更加依赖不受地缘政治影响的风和太阳。”

耶伦这番说话当然不是即兴发挥,总统拜登想免除中国关税并非近日的想法,已经公开表达过多次。在40年来最高点通货膨胀逼迫下,美国政府寄望于调降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以摆脱危机,但财政部长耶伦和贸易代表戴琪立场分歧:耶伦早在3月就多次表示,部分关税并不符合美国经济利益,也让消费者受损,削减中国商品关税对降低美国通胀具理想效果。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结果称,降低中国关税可将通货膨胀率降低1.3个百分点,这让耶伦的说法有了理论支持。但戴琪却公开质疑耶伦的结论是“介于虚构或有趣学术活动之间的东西”,她呼吁从战略角度看待关税,认为有必要将处理中国关税视为对华整体贸易战略的一环,并采取更具战略性作法,过早行动会让美国失去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鉴于对华关系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白宫不可能长期处于战略摇摆状态,估计很快就会有结果。北京今年的大事是二十大,对中美关系改善也不太着急。中国日前发布的2022年4月贸易统计(美元计价)显示,出口额为736亿美元,同比增长3.9%,增幅为2020年6月以来的低点。进口额与3月一样,和2021年3月基本持平。北京也知道全世界都在指责中国清零对国际供应链中断负有不可推卸之责, 干脆坐等美国政府在免除关税问题上统一思想后自撤藩篱。

美国发展风能太阳能,“东南亚”是最大供货商

 

在耶伦于参议院作证时谈美国发展风能、太阳能的前一天(6月6日),白宫正式声明:美国将对从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采购的太阳能组件给予24个月的关税豁免。白宫表示,美国允许在公共土地上部署更多清洁能源项目,并向城市和农村地区推广;将通过高薪工作支持太阳能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为盟国建立有弹性的清洁能源制造供应链;另外还在波多黎各投资推进数十个太阳能项目。在当天的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就此发问“这不是给中国的礼物吗?”白宫发言人对此断然否认。

那么,记者难道是无的放矢?当然不是。自从西方国家主张发展绿能之后,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到底需要多少资金是一个关键问题。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最新估计,要实现《巴黎协定》中将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从现在起到2050年得花费131万亿美元。这高于全球2021年85万亿美元的GDP总量,也比之前预计的98万亿美元高得多。尽管中国自身将实现零碳排放的日期推迟到遥远的未来,比如在COP26大会上,中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但中国早从西方发展绿能当中看到了巨大商机,近1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绿能设备产业。2020年,在全球前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有其中七个席次。2021年的统计显示,中国制造的“光伏面板”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而且按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太阳能电池板品牌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天合光能、SunPower、中国英利)。

正因中国在风电设备及太阳能光伏面板方面的巨大生产能力,且具备价格相对低廉的优势,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将太阳能产业转移到东南亚”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近年来,美国安装的太阳能组件绝大多从东南亚进口,2020年来自东南亚的组件约占进口组件的3/4。

基于以上事实,美国结束对华战略摇摆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戴琪女士称耶伦女士的建议是“介于虚构或有趣学术活动之间的东西”半对半错:世界绿能产业设备中国占大头这是事实,免除关税能降低美国通胀确实是愿望(虚构)。谈到学术活动更是有趣,对恶性通胀和经济史有专门研究的哈佛学者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6月5日在彭博社发表题为《掸掉“缓和政策”的历史灰尘,和中国开展接触》(Dust Off That Dirty Word Detente and Engage With China)一文,中心观点就是美国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耶伦从政前是学者(当然偏左),弗格森此文她肯定关注且有共鸣。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自由亚洲/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