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诉那些逢美必反的五毛、粉红,毛泽东曾获过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奖金,他们肯定不信,不但不信,而且肯定会说这是“谣言”、“诬陷”。但很不幸,这确实是真的!
近十年来,伴随着中共在全球的四处扩张,中美关系由之前的蜜月期迅速转变为冲突期,矛盾越来越激烈和尖锐。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共为了与美国对抗,拚命在国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鼓动和操纵五毛、粉红反美。
为什么要反美?被中共利用的五毛、粉红其实完全不了解中美关系的历史,却盲目的对美国恨之入骨,视其为中国最大的仇敌,
殊不知,今日鼓动他们反美的中共,不但在文革后曾与美国有过长达几十年的蜜月期,而且早在抗战时代,就曾奉行过一段时期的亲美政策。毛泽东当年对美国可以说是赞誉有加。中共的报刊《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上,更是充满了亲美言论。
中共党史专家司马璐先生,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一书中,为我们还原了这段历史。
据司马璐介绍,二战后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战略开始转变。在欧洲,斯大林和苏联过去需要发挥民族主义,以对抗希特勒的德国;现在,他们开始打击民族主义倾向的共产党——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铁托。
由于斯大林与铁托的矛盾正在扩大,在中共党内一度很流行的“我们跟着铁托走”。为什么中共当时动摇不定呢?因为当时毛泽东对斯大林闹情绪,很想学铁托,但又担心,学了铁托,民主国家又不接受他。所以,当时中共作出民主姿态,表示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企图争取美国舆论的同情。
1944年 6月,毛泽东对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团说:“中国是有缺点,而且是很大的缺点,这种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
1944年7月,当时担任美国中印缅战区司令官史迪威将军政治顾问的谢伟思访问延安,毛泽东对谢伟思说:“每一个在中国的美国士兵,都应该成为民主的广告,他们应当对他遇到的每一个中国人谈论民主。美国官员也应当对中国官员谈论民主。总之,中国人尊重你们美国人民主的思想。”
“我们欢迎美国的民主思想。”“我们不害怕美国的民主影响,我们欢迎它。”谢伟思还透露,当时毛泽东向他表示,希望与美国的资本家合作。谢伟思对毛说:美国资本家一听到“共产党”就害怕。毛泽东说:“我们中国共产党可以改个名称。”毛泽东曾经异想天开地打过一个电报,要到美国求见罗斯福总统和向美国资本家要美援,这个电报是美国外交档案中见得到的。
1944年7月4日的重庆《新华日报》隆重庆祝美国国庆的社论中说:“7 月4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配合上述毛泽东赞扬美国民主的谈话,当时在重庆出版的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不断介绍西方国家的民主。同年10月3 日《新华日报》报导,美国军队在占领区(当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协助当地人民选举行政官。该报评论说:“从民主的美国来说,正应当如此。”同年10月25日《新华日报》报导,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支持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该报评论说:“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
同年11月15日,《新华日报》又以“民主主义是生命的活力”为题发表评论说:“1864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继续了三年,正在战争十分紧张的时候,举行了总统的改选……美国的民主正在风雨飘摇之中,林肯总统在那时未尝不可以用战争的名义,凭借他政治上的既成势力来拒绝或拖延改选;但他不这样做,他知道他不该这样。因为战争和国家是否还需要他领导,应该由人民公意来决定。”“林肯的先例光辉地照耀美国民主政治的历史。”
据司马璐回忆,中共当时确实接受到一些“美援”,甚至因为中共提供过美国重要情报,毛泽东还获得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奖金。美国与中共的合作,后来由于毛蒋争宠,毛泽东不愿居于“二奶”的地位,坚持美国必须抛弃蒋介石,这一点美国认为办不到,双方开始冷淡下来。
在这同时,斯大林对毛泽东“私通”西方国家,也表示非常震怒,中共面临抉择,与苏联重续情缘,还是与西方国家这个“新欢”没有名分的鬼混?结果在国共内战中,苏联控制中国东北,所处地位实在重要,毛泽东别无选择,只有弃美就苏,转过头来大骂美国特使赫尔利,说他与蒋介石唱双簧。后来国共和谈决裂,中共认为美国调解不公,提出“放弃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对苏联的“一边倒”等等。
“当时我是目睹这一过程的。我们重翻1944、45、46年的重庆《新华日报》,会发现中共立场的反复,时而右,时而左惊人的转变。”
可见,对于中美关系中共一向奉行机会主义路线,当需要利用美国时,它亲美,没法利用了,就反美。
试想,若按今天五毛、粉红的逻辑,曾获得过美国战略情报局奖金,打电报要到美国求见罗斯福总统和向美国资本家要美援的毛泽东不是亲美的汉奸又是什么?当年对美国大加赞誉,亲善有加的中共不是卖国的汉奸党又是什么?
真心希望那些被中共洗脑,对中美关系历史真相缺乏基本了解的五毛、粉红,能认真的去了解一下历史,不要再受骗上当,无知的盲目的被中共利用,沦为世人的笑料了!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