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通缩压力巨大 恐出现下跌螺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3年07月12日讯】中共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通缩状况继续恶化。外资分析师指出,如果通缩预期固化,恐将出现“下跌螺旋”。

中共官方7月10日公布数据,中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降至0%,与5月相比则下滑0.2%,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2.7%。而6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降幅则扩大到5.4%。

《华尔街日报》报导,该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已陷入通缩。6月PPI出现7年多来最大的降幅,除了代表国内外需求同步疲软,也凸显中国经济面临的双重冲击:一是疫后重新开放但经济陷入停滞;二是西方国家央行升息抑制了消费者支出。

通缩(通货紧缩)指整体物价水准呈现普遍性、持续性下滑,多以CPI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专家们指出,商品价格普遍下降会打击中国国内原本就脆弱的信心,使经济陷入“需求疲软”与“价格下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

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Larry Hu)警告说,如果中国经济通缩预期固化,恐将出现“下跌螺旋”。

报导指出,中国今年初由服务业带动的一轮经济反弹只是昙花一现。4月以来,经济复苏止步不前,5月的青年失业率飙升到超过20%的历史新高,6月的制造业活动连续第三个月萎缩,对西方国家的出口也走弱。

专家认为,中国没有像大多数国家那样,在疫情结束后出现通货膨胀,这暴露出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其中包括家庭负债情况的恶化抑制了消费支出,这从6月的CPI数字即可看出。中国6月核心通膨率从5月的0.6%降到0.4%,反映出商品和服务需求低迷。

此外,尽管当局放宽调控政策以刺激购房需求,但房地产这个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依然呈现衰退趋势。

6月初,许多经济学家相继预测,中共将宣布大规模刺激措施以刺激房市。但近日北京监管机构宣布的措施,仅仅是继续使开发商更易于取得贷款或滚转旧贷款。

中共央行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一项贷款利率。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由于经济前景黯淡,降息举措不足以扭转信心减弱的局面,在提振需求上恐收效甚微。

一些经济学家更指出,这些举措显示,中共官员们仍然固守通过借贷加大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的老办法,而不是采取旨在提振家庭收入和消费的措施。

报导指,尽管经济低迷,但中共一直没有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原因之一是债务负担加重,且政府投资的回报减少。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信贷需求仍然疲软,人民币汇率也面临压力,因此大部分经济支持措施仍将来自中共财政政策。

(责任编辑:周归航)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