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1月22日讯】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
今天焦点:以后到美国生孩子拿不到身份了?川普行政令刚下,就遇到了20多个蓝州起诉。这件事最终会如何收场呢?
对于一些华人来说,如何在美中对抗加剧的情况下,避免自己被影响入境美国或者身份取消呢?我也想做一些探讨。
这一期节目,依然是给干净世界的独家节目,请大家在评论区订阅我的干净世界频道,我每周一般都会在这里做三期的独家节目。谢谢。
川普总统令 引发很多华人担忧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再入白宫,就风风火火地工作到了第二天凌晨,签署了多达200道各种行政命令。这方面,我昨天和今天在新唐人电视台的川普就职典礼特别节目中,做过一些分析。今天,我想重点谈一下其中的终止出生公民权命令,这个消息让很多华人朋友很担心。其它牵扯到在美国及中国朋友的政策,我也会在未来几天,逐渐给大家解读。
首先,请已经在美国生了孩子的家长不用担心,美国的法律,不会溯及以往。比如,我也有一个朋友10年前到美国生了孩子,办了公民纸。这种情况下,不管川普的行政令能不能生效,或美国的相关法律后面如何修改,都不会影响到之前的人身份。
其次,川普的新行政命令,计划取消的是两类人的出生公民资格:第一类,是母亲非法待在美国,并且父亲在孩子出生时不是美国公民或者美国绿卡(永久居留证)持有人;第二类,则是母亲在美国合法短暂停留,但父亲不是美国公民或者绿卡所有者,例如婴儿的母亲是使用观光签证、学生签证、工作签证等临时性的非移民签证,在美国停留。这两种情况,新出生孩子都不得自动成为美国公民。该命令将在公布30天后生效。也就是说,如果不是这两类情况的,父母一方有绿卡或者公民的,也不用担心。
再次,大家可以松口气的是,川普的行政令已经遇到了挑战,目前已有超过20个州和城市的组织或者检察官提起了诉讼。而按照美国法律战的经验来看,官司至少要打个一年,才会取得最终结果。
实际上,川普周一签署了该行政令,当天晚上,就有移民权利倡导者在新罕布夏州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代表该州印尼移民的一个团体,以及代表拉丁裔和所谓梦想家的其它团体,这些人是在儿童时期被进入或进入美国的父母带到美国的人。
这份诉讼称,川普的命令违反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以及已有80多年历史的联邦法律。“宪法和任何联邦法规,都没有赋予总统重新定义美国公民身份的权力。”“通过试图限制出生公民权,该命令超越了总统的权力,并违反了宪法和联邦法规。”
该诉讼还称,川普的命令如果得到执行,可能会使一些儿童成为无国籍者。
不过,这个结果,在川普一方的计划之中。早在去年11月,美国媒体就预计川普会遇到一系列诉讼,然后案子会被送到最高法院。川普希望在最高法院获得判决。因为目前保守派大法官有6人,判决结果可能对川普有利。
当然,判决结果也有可能是驳回,要求由国会经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重新立法。如果这样,未来通过的难度很大。因为按照规定,修正案在生效之前,须经国会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表决通过,或是由三分之二的州议会要求,而后才能提呈给各州,并经过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也就是37个州的议会批准,才能生效。
也有法律专家分析,最高法院的裁决,也可能是一个折中的,比如,只取消非法移民子女的出生公民权,毕竟违法在先,但是对于那些合法临时到美国的,似乎没有道理取消她们的公民权。福布斯还举例,否则,像副总统贺锦丽这样的,当初就无法获得美国公民权,更无法参选总统了,因为她出生时,父母还只是留学生。
并非无事生非:川普从宪法措辞中找到了依据
实际上,川普早在上一任期就提出过类似计划。但是,他最终没有采取行动。去年12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解释说,“我本来打算通过行政行动来做到这一点,但随后我们必须先解决新冠病毒问题,说实话。”
那么,为什么这次他卷土重来呢?是不是现在有了更多胜算?某种意义上,是这样。因为,川普这一次当选,和拜登政府期间大量非法移民进入美国有关,这制造了更多社会问题、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地方政府的负担问题,还引发了美国的选民危机。因为,虽然理论上非法移民不能投票,但美国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会分配给那些更多非法移民的庇护城市,更多的国会议员的名额。
所以,这次携带着强大的民意支持,川普试图再次挑战这项立法。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川普从宪法的措辞中,找到了证据。第十四修正案并不总是保证所有在美国出生的人都享有与生俱来的公民身份。例如,直到1924年,国会才批准所有在美国出生的美洲原住民获得公民身份。而且更重要的是,宪法第14修正案的原文是:“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的人”。(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受美国法律管辖”。
所以,川普新行政令称,第14条修正案“从未被解释”为给予在美国出生的每个人普遍公民身份:“受美国管辖”意味着,该修正案不适用于非法居住在美国的移民子女,或非永久居民。
在一个影片中,川普还讲到“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当前的政策,是基于历史神话和开放边界倡导者对法律的故意误解”。
川普的解读,获得了一部分法律专家的认可。比如,移民改革法研究所的律师克里斯托弗‧哈耶克(Christopher Hajec)就说“非法移民很难说受到美国的保护”。
不过,大多数法律专家表示,管辖权这样的措辞,仅指不受美国法律约束的人,尤其是外国外交官。
被川普任命为美国第五巡回上诉法院法官的保守派律师詹姆斯‧何(James Ho)就支持这一观点,他在2009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第14条修正案的公民身份语言适用于“大多数在美国出生的外国人的子女,包括非法外国人”。看长相,这个法官是一个华人,据说他也是川普曾考虑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选。
何说,在美国管辖范围内仅仅意味着人们必须遵守美国法律。“当然,遵守并不意味着移民身份”。
不过,川普第一次当选后,这名法官撤回了之前的言论。
双方争论的时候,经常提到一个和中国有关的案例:1898年,即中国清朝时期,在名为“美国诉黄金德”的案件中,美国法院裁定一名出生于旧金山、父母均来自中国的男子为美国公民。那些坚持出生即可获得公民权的人说,你看,这个案件说明,中国公民子女生在美国,也可以获得公民权。
但是,反对者认为,“美国诉黄金德”案的裁决,没有解决非法入境者的子女是否是美国公民的问题,因为该案中,黄金德的父母已经合法入境。他们认为,该裁决实际上假定了,非法入境者的子女没有公民身份,尽管他们承认这一论点可能难以理解。
“你真的必须弄清楚它”,哈耶克说,“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论点。”
大家可以看出,法律界其实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最高法院从未直接就这一问题作出裁决。
所以,既然这牵扯到了对法律文本的解读,那么,川普就有了把案件打到最高法院的理由,而不用走重新立法的艰难道路。
收紧移民政策 将是川普第二任期重点
最终我们现在对法律战的结果还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川普2.0时期,将大幅收紧移民政策,特别是对中国。
川普在就职演说中,宣布边境危机为国家紧急状态,并宣布将派遣军队前往边境执行秩序。在就职后数小时内,他就签署了11项全面的边境改革措施。
而在他宣誓就职后不久,拜登政府为非法从墨西哥越境的移民创建的一条合法通道就陷入了瘫痪。一个叫CBP One的应用程式和网站,每月大约为4万多人次预约面谈申请庇护过境,自拜登于2023年1月推出以来,已有超过90万移民使用它进入美国。现在,这个程序突然间不可用了,现有预约也都被取消。
在一项行政令中,川普称将利用广泛的权力暂停边境庇护,直到他确定“入侵已经结束”。拜登所谓的“抓了就放”政策也将停止。边境墙建设也将恢复,“留在墨西哥”将再次成为美国政策。
根据美国政府估计,截至2022年初,美国约有1,100万非法移民或临时身份移民,一些分析师目前认为实际在1,300万至1,400万人。
川普的批评者和移民倡议者表示,大规模驱逐出境可能会扰乱企业、导致家庭分裂,并使美国纳税人损失数十亿美元。但是,川普的支持者认为,“大规模驱逐”本身是一个错误的宣传语言,川普驱逐计划目前限制在那些犯罪的人,大约是一百万人。
另外,来自中国的兵役年龄的男子,也被认为将是首批被驱逐者。
而随着美国和中共对抗的加深,之前容易入境的留学、科研等签证,也会被收紧。同时,按照美国法律禁止中共党员入籍,未来那些中共党员、涉嫌和中共走得过近的人,也会被限制入境,或直接驱逐。
从最近几年来看,那些在申请入境的时候,隐瞒共产党员身份的人,会被驱逐或者禁止入境,因为这涉及到了签证欺诈。甚至,如果将来获得了绿卡或者公民身份,绿卡或公民也会被取消。
但根据美国的法律及联邦法院的判例,规定或确认了3种例外,仍可移民或调整身份:
1. 在递交移民申请的时候,已经退出中国共产党,或终止关联已超过两年或五年;
2. 参加共产党组织或与其关联组织,是非自愿的,如参加这样的组织是为了就业或获得食品分配或其它生活必需品的需要,或参加的时候不满16岁,并在16岁之前终止成员关系的。
3. 申请人的党员资格是没有意义的,即申请人缺乏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对共产主义的信奉。
对此,有一个好消息,那些担心因中共党员身份受到影响的人,可以到大纪元退党网站发表声明,然后到全球退党服务中心申请退出党(团队)的证书。从多年的实践来看,这份证书,获得了美国政府的高度认可。
好了,关于移民问题,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请大家订阅我的干净世界频道,我们下期节目见。
欢迎订阅干净世界频道:https://www.ganjing.com/zh-CN/channel/1eiqjdnq7go7cVXgAJjJp39H61270c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