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4日讯】近日,官方宣布200种中成药已纳入北京医保。公众惊讶地发现,其中许多大家司空见惯的药膳食材制成丸药后,价格飙涨了十几倍甚至数十倍,有的药材单克价格甚至堪比白银。网络社群中顿时炸锅。
北京市医保局近日将200种中药配方颗粒新增纳入医保目录,并于日前公布了具体的医保支付标准,宣布相关药材从2月28日起可以通过医保报销。与西药的集中采购价格被疯狂压低不同,纳入医保的中成药的价格反而比过去的常规价格暴涨了很多倍。
在《北京日报》罗列出的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医保报销单价最高的是“炒酸枣仁颗粒”,一克6.3元。若按斤计算,则一斤的售价超过3000元。

公众号“基本常识”发文指出,2月10日白银的现货价格约为7.5元/克,纳入医保的炒酸枣仁颗粒价格已经与白银的价格相差无几。
为了让读者对这批中成药的价格有一个更直观的概念,这位自媒体人对比罗列了一些大众所熟知的药膳食材被纳入医保前、后的售价差异:
白芷,电商价格大约20元一斤,做成颗粒后医保报销价格280元一斤;百合,电商价格约67元每斤,医保报销价格500元一斤;大枣,电商价格13元一斤,医保报销价格约100元一斤;肉桂,电商一斤不到15元,做成颗粒纳入医保一斤660元;无核山楂干片,电商售价13. 5元一斤,做成颗粒后医保买单120元一斤······
文章进一步指出,这些中药颗粒的制作成本与生产现代医学药品的成本“完全是两码事”。例如:把山楂干加工成配方颗粒,二斤原材料可以制成一斤中成药颗粒,辅料是淀粉和碳酸钙等,一台1万多元的全自动中药颗粒机就可以完成制作,但价格暴增超过8倍。
对此,中国网友纷纷留言辣评:“抢钱啦?” “中药都快吃不起了。” “这就是要大力弘扬的民族产业?” “这些中成药是否通过了双盲实验?”

有浙江杭州网友在陆媒的相关报导下留言嘲讽:“芝麻酱的医药功能显而易见,盼望有一天芝麻酱也列入医保。”
一位上海市网友也跟帖调侃说:“强烈建议把面粉土豆泥纳入医保 。它们的疗效比中药靠谱多了。”
一位自称来自火星的网友则留言:“刚从医院回来,早搏,大夫开了西药,3.5一盒,配了一盒中药127(元),我说不吃中药行不行,他告诉我营养心肌的。”
(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