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3月31日讯】网络时代的兴起衍生出许多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社会的现状。近日,有网友盘点中国的网络流行语,“牛马”“摆烂”等网络用语全部上榜,背后都有其深层含义。
网络流行语不仅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现象,更成为一种大众文化和时代的集体记忆。有网友盘点中国大陆的一些网络用语,范畴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甚至心态,其中一些网络用语,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真实现状。

例如:“打工人”现在称为“牛马 ”,这是中国青年人的一种自嘲用语,比喻自己像牛马一样被压榨劳动力。
“不求上进”现在称为“摆烂” ,形容明知情况恶化,却放任不管的一种消极态度。继“躺平”之后,“摆烂”又在年轻人中流行,它传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悲观主义,以及根本不努力的意识。
“没工作”现在称为“灵活就业”, 这是中共官方对青年失业状态的一种表述,试图以所谓的“灵活就业”,掩盖大量年轻人失业的现状。
此外,还有“韭菜”“软肋”“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楼、不生娃)”等等网络用语,都反应了中国年轻人对未来失去信心,用消极的方式来进行反抗的状态。
有分析认为,中共在疫情期间极端的清零政策,摧毁了中国经济,大量外资撤离,工厂企业大量倒闭,经济持续低迷,职场竞争激烈。中共当局没有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好的就业环境,年轻人经历了太多的惨重教训,除了躺平、摆烂没有别的办法。
有视频显示,一位中年大妈表达了自己对年轻人“躺平”“摆烂”的看法,她说:“躺平他也没有办法,你有适合他的工作,他肯定去干,这躺平是有道理的,你像大学毕业家长把你培养出来容易吗?找工作找不着,他不躺平啊?谁愿意躺平啊?躺平在家里的滋味不好受,没有愿意躺平的年轻人,都愿意出去干一番事业,但是处处受阻,光怨年轻人是不对的。 ”
一名年轻女子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说:“现在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低欲望高戾气的状态,就是从不婚不育,然后到躺平,再到现在不消费,就大家好像在突然某一个瞬间一下活明白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掺杂着无奈的觉醒。”(点击观看视频)
其实,不只年轻人,现在中国各阶层都在“躺平”“摆烂”,整个社会弥漫着消极悲观的气氛。
独立时评人蔡慎坤此前转发了朋友“边城蝴蝶梦”(下称边城)的文章,谈到其回国后的感触。
边城说:“回来广州这大半个月,参加了差不多20个饭局,见了很多朋友,有体制内级别很高的领导,有985高校的系主任,有大厂和媒体的高管,还有大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其它行业做得还不错的。但是每一个饭局上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对现状不满意,对未来没信心。”
边城表示,每一个饭局上的人都在混吃等死,躺平心态严重。很多人向他打听出国移民的路径。(点击观看视频)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