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拒“傻呼呼交钱” 中共面临新危机指标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2日讯】《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养老金正面临信任危机,越来越多年轻人,尤其是外卖员、主播等灵活就业者,选择不交养老保险。

比如成都29岁的外卖员刘鑫(Liu Xin)说,每月要交1400块,相当于两个星期的伙食费。他直言,自己根本不信40年后还能领到钱。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保基金收入增长5.2%,但支出涨得更快,达7%,出现现金流赤字,是六年来首次。虽然中央靠财政补贴填坑,但赤字压力正快速上升。2025年,中国财政赤字预计会创下7900亿美元新高。

更棘手的是,大量年轻人主动退出社保系统。据调查,超过四成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不缴费,他们需要自己缴纳单位和个人的两份钱,总共占到收入的20%,让人觉得“不划算”。

深圳的设计师陈慧(Chen Hui)就收:“如果规则奖励不交钱的人,干嘛还傻傻去交?”这种想法也在社交媒体流传,但相关话题常被删掉。

为了减轻负担,北京启动了延迟退休。从今年1月起,法定退休年龄开始往后推,计划到2040年,男性退休延后到63岁,女性也同步延后。

农村的老人境况更悲观。甘肃的68岁老人张凤艳(Zhang Fengyan)每月只能领123元,只够买点盐和面条。城乡养老金差距巨大,也导致农村人口加速流出。

养老金问题还影响到金融市场。去年,全国社保基金因各地动用储备金,被迫减持了1200亿元资产,身份从“长期买家”变成“净卖家”,拖累了市场信心。

虽然中共试图推广“养老金积分制”和“第三支柱”个人账户制度,但推进缓慢,效果有限。

政策分析师张伟(Zhang Wei)指出,在房地产信心未恢复前,中国家庭更愿意把钱投在房子上,而不是政府的账户里。

《华尔街日报》也提醒,未来要判断中国经济信心,别只看钢铁产量或出口数字,更要盯紧养老金现金流。那才是政府能不能兑现承诺的关键指标。

《新唐人快报》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