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05日讯】今天(5月5日)迎来立夏节气,属于“晚立夏”,预示今年会迎来一个火热的夏天。按照传统习俗,今年有4种生肖的人要“躲夏”。
立夏谚语
《月令七十二候》写道:“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立夏会在每年的黄历四月交节(部分年份会在黄历三月),其中“立”和“立春”有着相同的意思,代表着新季节的开始,而“假”在古代有着“大”的意思,标志着万物由萌芽转向繁茂。
古人把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指立夏时节,蝼蝈开始鸣叫,蚯蚓也忙着翻松泥土,瓜果藤蔓和各类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这些现象显示动植物进入了旺盛的“夏长”时期。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今年的立夏节气不一般,交节的时间为5月5日,黄历的四月初八,属于“晚立夏”。
那么,什么是“晚立夏”呢?按照立夏交节的黄历时间,如果在三月份,那么称为“早立夏”;如果在四月份,则称为“晚立夏”。
立夏节气,民间有许多相关的谚语,比如“三月立夏冷,四月立夏热”,三月立夏,说明节气来得早,夏季会比较凉爽;而四月立夏,气温快速上升,夏季会感觉到炎热。
“早立夏梅雨多,晚立夏旱断河”,预示今年夏季炎热,会少雨干旱。
“最怕立夏一日晴”“立夏不落雨,三伏热死牛”,指的是如果立夏这天没有下雨,今年夏天可能会迎来酷暑。
谚语“立夏不下,桑老麦罢”意思是说,立夏节气当天没有降雨,桑叶会过早地老化、枯黄,不利于蚕的饲养;小麦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收成不好。
“立夏无雨,碓头无米”,“碓头”是过去农村用于舂米的工具。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如果立夏节气当天没有降雨,到了收获季节会没有足够的粮食来加工,家里可能出现缺粮的状况。
“立夏落一滴,三伏雨不缺”意思是指,如果立夏这一天下雨了,哪怕只下了一滴雨,那么在接下来的三伏天里,雨水就会比较充足,对农作物生长有利。
近三年的立夏日期,印证了民间流传的这些古老经验,比如2022年黄历四月初五立夏,当年夏季确实炎热;而2023年立夏是在黄历三月十七,夏季相对凉爽。
今年立夏是在四月初八,属于晚立夏,这样看来空调和防晒霜都要提前备好了。
4种人要“躲夏”
立夏这一天,民间有“躲夏”的传统习俗,今年有4种生肖的人要躲夏,包括生肖蛇、生肖虎、生肖猴、生肖猪的朋友,在立夏这一天的13:00-15:00期间,待在家里休息休息,避免外出招来晦气。
(责任编辑:唐颖)
相关推荐:立夏来临 养生习俗和禁忌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