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观察】新教宗产生之谜:陷入财政危机的梵蒂冈自救?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5日讯】2025年5月8日清晨,梵蒂冈西斯汀教堂的穹顶下,米开朗基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居高临下凝视着在场的133位红衣主教。他们身披猩红长袍,低声祈祷,手中选票承载着天主教会未来的命运。教堂外,圣彼得广场上,数万朝圣者裹着毛毯,仰望烟囱。空气中弥漫着神圣与紧张。

此刻,69岁的美国红衣主教罗伯特·弗朗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坐在角落,闭着双眼,双手紧扣,仿佛在与上帝对话。几个小时后,他的名字在传遍世界,成为2000年来首位美国籍教宗。

为什么是他?这场秘密会议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今天来揭开这个谜团。

芝加哥的数学男孩

1955年,罗伯特·普雷沃斯特出生在芝加哥南郊多尔顿(Dolton),一个蓝领社区。父亲在钢铁厂挥汗如雨,母亲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每周日带着小罗伯特去教堂,唱诗班的圣歌是他最早的记忆。他在街头玩棒球,喜欢用粉笔在人行道上画几何图形,邻居们笑称他是“能算出星星数量的男孩”。

1977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维拉诺瓦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他的教授回忆:“罗伯特能在一分钟内解出复杂方程,但从不炫耀。”同学们以为他会去华尔街或NASA,但他却听从了内心的呼召,加入了奥斯定会(Order of Saint Augustine),立志成为神父。他在芝加哥天主教神学联合学院攻读神学硕士,后来在罗马圣托马斯·阿奎那宗座大学获得教会法博士学位。

1985年,30岁的他被派往秘鲁北部奇克拉约(Chiclayo),一个尘土飞扬、资源匮乏的沿海地区,开始了长达20年的传教生涯。

秘鲁的“圣人”

奇克拉约的街道上,棕榈树在热风中摇曳,渔民拖着破旧的渔网,孩子们赤脚追逐破皮球。普雷沃斯特骑着一匹借来的老马,走访偏远村庄,为农民和工人主持弥撒。他学会了西班牙语,爱上了秘鲁的烤玉米和酸橘汁腌鱼汤(ceviche)。他住在简陋的修道院,墙角堆着旧书,桌上放着一台老式计算器,记录着教区的每一分钱。

秘鲁的贫穷刺痛了他的心。1986年的一场洪水冲毁了村庄,他组织教区筹集物资,亲自背着米袋和毯子送到灾民手中。

2014年,他被任命为奇克拉约主教,管理一个常年入不敷出的教区。2020年疫情期间,当医院氧气短缺,患者在走廊里挣扎时,他四处奔走,联系国际慈善组织,筹资购买了一台氧气生产设备,挽救了数百条生命。

一位当地神父回忆:“他从不抱怨预算少。他会盯着账本,皱着眉,像解数学题一样找出办法。”信徒称他为“北方的圣人”,孩子们在教堂外追着他喊:“Padre Roberto,讲个故事!”他总是笑着蹲下,用西班牙语讲耶稣的比喻。

梵蒂冈的财政风暴

与此同时,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被一团阴云笼罩。这个面积仅0.44平方公里的城邦,近年深陷财政危机。2023年,梵蒂冈收入11.5亿欧元,支出12.4亿欧元,预算赤字高达8400万欧元。养老金赤字更是雪上加霜,高达6.31亿欧元,占总资产(约40亿美元)的15%。《华尔街日报》将这一困境比作“财政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教会的根基。

梵蒂冈的经济,依赖三大支柱:
1、旅游收入:梵蒂冈博物馆和圣彼得大教堂的门票占收入的30%,但疫情期间游客锐减,2021-2022年收入跌至谷底。

2、全球捐款:也叫“彼得便士”捐款,从20世纪末的峰值下降了20-30%,2023年仅约4400万欧元,部分原因是世俗化趋势和信徒对梵蒂冈改革的不满。

3、投资大约占30-40%:然而梵蒂冈银行,曾因洗钱丑闻受国际监管,盈利能力萎缩,2023年利润仅数百万欧元。2010年代,梵蒂冈在伦敦购买了一栋价值3.5亿欧元的房地产,因管理不善和腐败指控损失数千万欧元,引发诉讼和赔偿。

与此同时,教廷的开支巨大。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维修、5000名员工的薪资、全球180个外交使团的开支,都像锁链般束缚着预算。

秘密会议的博弈

2025年复活节,上一任教宗方济各因复杂的肺部感染去世。全球枢机飞抵罗马,悼念这位阿根廷教宗,同时为秘密会议做准备。

5月7日,西斯汀教堂的木门沉重关闭,133位枢机主教与外界隔绝。他们来自70个国家,年龄从40多岁到90多岁,操着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他们中有蒙古的游牧民主教,讲述在帐篷里主持弥撒的故事;有非洲枢机,痛斥西方掠夺资源的罪行;有拉美枢机,忧心移民的苦难。英语成为通用语,咖啡休息时的低语充满了策略与试探。

新教宗的最大热门人选,是彼得罗·帕罗林,67岁,是梵蒂冈国务卿,方济各的“副手”。他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附近,拥有外交家履历,曾主导梵蒂冈与中共国的争议性主教任命协议(2018年起)。意大利枢机(占总数的20%)视他为希望,渴望恢复意大利人担任教宗的传统——自1978年波兰人若望保禄二世当选以来,455年的意大利垄断已被波兰、德国和阿根廷人打破。

但帕罗林的短板逐渐暴露。他没有基层牧灵的枢机,这让他远离那些各地来的代表,尤其是拉美和非洲。方济各葬礼后,他主持弥撒时未提及“主教会议制”(Synodality),这个是鼓励信徒参与治理的改革,也令改革派失望。

相比之下,普雷沃斯特的名字最初只是低语,在晚宴和走廊的交谈中悄然流传。他在2023年被方济各提拔为红衣主教,担任主教事务部部长,负责全球主教任命。尽管在梵蒂冈的履历短暂,他以低调和高效著称。

普雷沃斯特的吸引力逐渐显现。他在秘密会议前的演讲中赞扬了“主教会议制”,承诺“共同努力,倾听每个声音”。拉美枢机视他为全球南方的代言人,他的秘鲁公民身份和20年传教经历淡化了“美国超级大国”的标签。非洲枢机欣赏他对穷人的关怀,亚洲枢机则被他的多语言能力(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打动。

逆袭的四轮投票

秘密会议的投票,如同一场无声的戏剧。

第一轮,帕罗林获得40多票(总票数为133票)。一位匿名枢机向《华盛顿邮报》透露:“我们故意分散选票,测试谁能凝聚共识。帕罗林很强,但罗伯托有种安静的力量。”

5月8日上午,第二轮和第三轮投票展开。帕罗林的票数停滞在40多票,反映了其支持的局限性——意大利和欧洲枢机虽然对他忠诚,但无法突破。

与此同时,普雷沃斯特的票数稳步攀升。芝加哥枢机库皮奇(Blase Cupich)事后说:“午餐时,事情开始明朗。鲍勃(普雷沃斯特)成了我们的选择。”

当时,一群意大利枢机坐在角落,低声用母语交谈,脸上写满挫败。附近,拉美、非洲和亚洲枢机用英语热烈讨论,偶尔夹杂西班牙语和法语。 一位非洲枢机拍着桌子说:“我们需要一个了解穷人的人,一个能管好钱的人!”这句话点燃了共识。

第四轮投票,普雷沃斯特的票数飙升至100多票,远超所需的三分之二(89票)。西斯汀教堂的掌声如雷,枢机们起立鼓掌。

帕罗林,作为房间里级别最高的枢机,转向普雷沃斯特,用拉丁语问道:“您是否接受您作为最高教宗的选举?”普雷沃斯特低声回答:“我接受。”当被问及教宗名时,他说:“利奥。”帕罗林率先亲吻普雷沃斯特的戒指,展现了风度。

随后,普雷沃斯特走进“泪屋”,换上白色教宗袈裟。选票被焚烧,白烟从烟囱升起。

圣彼得广场爆发欢呼,朝圣者挥舞着美国、秘鲁和意大利国旗。两名意大利老妇站在广场后方,盯着手机,其中一位嘀咕:“美式咖啡?”另一位困惑地回应:“美式咖啡?!”人群中爆发出笑声。

为何是他?财政危机与多重吸引力

普雷沃斯特的当选并非偶然,而是枢机团深思熟虑的选择。以下是促成他逆袭的五大因素,占比是我根据各种信息得出的结果:

1.财政管理能力:数学家的头脑与实践家的手腕

梵蒂冈的财政危机,枢机们迫切需要一位能解开赤字难题的“总经理”。普雷沃斯特的数学学士学位让他能轻松解读复杂的预算报表,秘鲁20年的教会管理则锤炼了他的筹资能力。他曾在奇克拉约用有限预算维持教区运转,为灾民和患者筹集外部资金。2001-2013年,作为奥斯定会总会长,他管理遍布50国的2500名成员的预算和资产。2023年起,他在主教事务部协调全球主教任命,熟悉梵蒂冈的行政和财务体系。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枢机的话:“鲍勃能看到数字背后的故事,也知道如何让它们平衡。”X平台上,傅希秋牧师@BobFu4China 称他“既有财务头脑,又有牧灵灵魂”,是“梵蒂冈需要的混合型领袖”。

2.延续方济各的改革:温和的进步派

普雷沃斯特被视为方济各的盟友,2023年被提拔为红衣主教,参与了约80名枢机的遴选。他的立场被CBS新闻描述为“社会议题上进步,教义上保守”,既支持方济各对移民和贫困的关怀,又避免激怒传统派。

当然,也有人认为,天主教会传统上极力避免选出美国教宗,而普雷沃斯特因公开批评川普及美国副总统的移民政策,被视为川普的对抗者,因而当选。不过,从选举过程来看,我认为这部分的比例,没有那么严重。

3. 全球牧灵领导力

普雷沃斯特在秘鲁的20年传教经历,是他的金字招牌。他的多语言能力(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秘鲁公民身份,让他成为“世界公民”,淡化了美国背景的争议。

CNN分析师Elise Allen称他“对全球南方敏感”,拉美和非洲枢机的支持正是这一特质的体现。这种牧灵同理心不仅激励信徒,也为增加捐款提供了潜力。

4.美国背景的战略价值:捐款与影响力

美国天主教徒(约7000万)贡献了“彼得便士”捐款的30%,是梵蒂冈的财源支柱。《ABC新闻》指出,他的当选可能“刺激美国信徒的慷慨”。

5.中立与低争议性:调和矛盾的桥梁

他以冷静和低调著称。被视为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妥协人选。他长期远离梵蒂冈,也让近些年丑闻缠身的梵蒂冈负面新闻对他影响很小。

他当选后,很多人都在传利奥十四世走近一面LGBTQ🏳️‍🌈彩虹旗时,故意看向别处,无视该旗帜。这种坚守传统思想,也让渴望回归保守或平衡的信徒喜欢。

帕罗林的落幕

帕罗林的失利如同意大利谚语:“以教宗身份进入秘密会议,以红衣主教身份离开。”他的外交履历和意大利背景虽耀眼,却无法满足枢机团对牧灵、管理和全球化的期待,包括:缺乏基层牧灵经验。外交争议:他主导的中国协议,因赋予中共对主教的任命权而备受批评。他忽视改革,失去了改革派支持。

新教宗未来的挑战与希望

当普雷沃斯特以利奥十四世之名出现在圣彼得大教堂阳台上,广场上的欢呼震耳欲聋。他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致辞,刻意避免英语:“愿和平与你们同在,愿我们一起为正义与爱而努力。”

人群中,有人泪流满面,有人高举秘鲁国旗。

作为新教宗,他现在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多重挑战:

1、财政改革,包括增加收入,削减支出,深化透明化。

2、全球使命:在乌克兰战争、加沙危机等议题中发挥影响力。 这个过程中,他将如何处理好与美国、与川普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5月8日,川普总统随即在“真实社群”(Truth Social)发文祝贺:“恭喜罗伯特・法兰西斯・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枢机主教荣膺教宗。能够见证他成为首位美国籍教宗,实在是一大殊荣。”他还说彼此通话了,还期待着和新教宗会面。

3、处理梵蒂冈与中共国的关系,决定是否延续帕罗林的协议。

4、教会团结:弥合保守派与改革派的分歧,回应女性角色、同性恋权益等争议。

他的选择,会影响到全球13亿天主教徒,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一定影响。

对未来,利奥十四世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秦鹏观察》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