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5日讯】曾扬言要吞并包括台积电在内的整个台湾芯片产业的前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日前因贪腐超14亿被判死缓。专家指出,赵伟国出事主要涉及大基金,纳税人的数千亿资金被挥霍掉,但当局只字不提。
5月14日,吉林市中级法院宣布被告人赵伟国涉案资金超过14亿元人民币。法院认定赵伟国构成贪污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和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决定对其执行死缓,并没收全部财产。
前北京律师、民阵加拿大主席赖建平:“这样的一个判决,如果单纯从法律的角度,稍微有点轻了。因为像这样的贪腐数额这么巨大,情节这么恶劣,其实是可以判死刑的。但是事实上,中共这个体制从根本上不在乎贪腐,在于你在政治上是不是有靠山,是不是和你的上司一条心,你只要跟你的靠山能够建立起紧密的关系,那么你贪不一定会出问题的。”
赵伟国的清华校友、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说,赵伟国一案引起了中共最高领导人的震怒。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因为中国为了开发芯片搞了一个大基金。这个大基金总共是五千亿人民币。它叫用所谓的中国科技发展的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希望通过这个大基金,改变中国芯片发展的落后局面,不被美国再掐脖子。”
公开资料显示,中共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2014年9月成立。大基金一期募集资金1387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超五千亿元。存续期限为10年。
李恒青:“中共政府拿出来了五千亿,他们相信‘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定能把这个难关过了。结果他是万万没有想到五千亿什么也没做到,都扔到了河里,最后连个泡都没有打出来。这个赵伟国我所听到的就是,直接参与了瓜分五千亿的工作。因为当时紫光在五千亿的大基金当中,分到了可能两三千亿。”
李恒青说,那时赵伟国特别张狂,到处去买别人的企业。
李恒青:“其中有一个例子就是,他想到台湾去买台积电25%的股份,对台积电进行控股,然后等于把台积电做芯片的代工的工作完全拿过来。这样的话,他就想走捷径,通过买买买,然后把别人的企业,别人的技术,别人的销售渠道,别人的管理经验,全部买过来。这样的话,就可以攻克芯片的难关。当时就提到了5纳米,7纳米的中国芯片的发展目标。”
公开信息显示,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曾是中国芯片行业的冠军。赵伟国2013年任董事长。2014年紫光开始大举并购战略扩充版图,6年内在全球收购20多家企业。
旅澳历史学者李元华:“他就是利用这个资金,一会儿收购这个,一会儿收购那个,完全是一种超出他这个企业本身能力的做了一件事情。再一个他又没有长久发展,又不往科研里边去投入技术。又赶上中共以为撒钱就可以解决芯片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又可以借机捞一笔。但是实际上,现在这是查出来的,没查出来的或者说他既然能拿着这么大笔钱,他一定也会行贿的,就是有权利分发,只不过就没查那些人。”
紫光集团2020年因债务危机陷入困境,2021年7月破产重组。2022年2月,赵伟国卸任紫光董事长。同年7月,他被有关部门带走。2023年3月被立案调查。
李恒青:“这一次的这个判决,只字不提大基金的事。为什么只字不提呢?因为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中共政权在管理纳税人的钱,在管理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投入的这个问题上,是一个毫无章法、毫无管理的状态。另外一个,清华企业集团有没有责任?他们分没分钱?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不是就是一个赵伟国把五千亿当中的二千多亿都给造光了,而且是怎么造的?没有人去关注。”
李恒青说,当局只字不提赵伟国因大基金项目出事,原因是大基金是当局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其实就是集中力量乱花钱,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贪腐。
编辑/采访/李韵 后制/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