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开发新装置 将空气变成饮用水无需电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4日讯】空气里也能“榨”出水来?最近MIT搞出了一款超神奇的新装置,不用插电、不靠太阳能,就能变出饮用水,甚至在沙漠里也好使!下面咱们就一起去见识一下这个神奇的发明。

这个装置真是为缺水地区带来了一线曙光。它的概念其实很简单但也很聪明。地球大气中其实藏着大量的水分,虽然我们看不见,它们是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的。

MIT的团队想到,如果能从空气中把这些水分“抓住”,再让它们凝结,变成水,不就能直接制造出饮用水了吗?

于是,他们就设计出了这种特殊的黑色垂直面板,看起来像一扇窗户大小,里面是特殊的水凝胶材料,有点像黑色气泡膜。这些凝胶会因为吸收了水汽而膨胀,当水汽蒸发后,又会缩回去。水汽会在外层玻璃上冷凝成水珠,然后顺着管道流下,最后变成可饮用的水。

为了测试这个装置的极限,研究团队把它带到了美国最干燥的地方:加州的死亡谷(Death Valley)。结果,让人惊喜的是:即使是极度干燥的死亡谷,每天也能产出大约160毫升的水,差不多一个咖啡杯的量。虽然,一块面板的产水量不多,但如果多放几块组成一个阵列的话,基本上一个家庭的日常饮用水就能靠它搞定了!

除了产水能力,MIT团队也特别强调水质安全。过去有些集水装置会在水凝胶中加入吸湿用的盐分,比如氯化锂,但这会让产出的水含盐过高,无法直接饮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IT在水凝胶中加入了一种叫做“甘油”(Glycerol)的成分,这是一种稳定剂,能牢牢把盐固定在凝胶中,不会释放到水里。实验结果显示,这种设计产出的水,盐含量低于安全饮用水的标准,完全不用再过滤。

目前这款装置还只是初代样机,研究团队正着手开发下一代版本,会进一步提升吸水效率,增加产水量。希望未来能帮助全球缺水地区的人们,解决安全饮水的大难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