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印尼禁令推高通胀 中国消费再受冲击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01日讯】两天前,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印尼宣布,从28日开始停止棕榈油出口,印尼的这一道“禁油令”,也立刻进一步推高了全球的食用油价格,而受到很大冲击的,就是棕榈油的进口大国——中国了。然而,中国现在面临的,还不只是食用油的价格上涨,而是输入性通胀对疲弱消费的进一步冲击。

可以看到,中共为了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在推出各种促消费的措施,习近平也又在强调,要大搞基建。那么,中共的促消费措施真有效吗?大基建又能救得了中国经济吗?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内容。

印尼禁止棕榈油出口 再推高全球食用油价格

印尼宣布“禁油令”的主要原因是,俄乌战争造成了供应中断,印尼在购买食用油方面遇到困难,自己国内的食用油价格,2月份以来已经上涨了45%。

事实上,过去一年来,在气候和疫情的影响下,加拿大的油菜籽、阿根廷的大豆、马来西亚的棕榈油等产量减少,导致全球的食用油价格都在大幅上涨。再加上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的葵花子油供应受阻,导致进口国被迫寻找其它的替代品,又进一步推动棕榈油和豆油的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而印尼的棕榈油,占到了全球棕榈油供应量的60%,所以,在印尼宣布“禁油令”后,立即引发了国际油脂价格出现大幅拉涨。

据“经济观察网”报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豆油期货价格直线飙升,创下83.21美分的历史最高纪录,并且带动中国国内的棕榈油、菜籽油和大豆油的价格攀升到历史高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国际豆油、棕榈油的价格上涨幅度,分别接近50%和40%。

在中国,棕榈油是仅次于豆油的第二大植物油消费品种。但是,中国的棕榈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比如在2019年,中国的棕榈油消费量超过640万吨,其中有60%来自于印尼。

在今年一季度,来自印尼的棕榈油,依然占据了中国棕榈油进口量的52%,剩余进口量,则是来自于马来西亚,可以看到,中国对印尼棕榈油相当依赖,所以,印尼的出口限制,可能进一步推动中国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在2021年,中国的食用油价格,已经上涨了6.9%,低于全球涨幅,不过在进入2022年以来,食用油价格已经连续多周上涨。央视财经报导说,从今年年初到3月份,豆油的平均价格已经上涨了20.32%,菜籽油上涨了9.23%。从中国36个大中城市的零售价格情况来看,4月11日到17日,豆油同比上涨了6.4%、菜籽油是8.9%、调和油是8%。

除了吃的食用油之外,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也迎来了今年年内的“第七涨”。中共发改委刚刚宣布,4月29日起,汽油、柴油再次提价。今年到现在,中国汽油、柴油的价格,已经分别累计上涨了每吨1,645元和每吨1,585元。这也势必会影响到物流行业,以及家庭交通开支。

而业内人士认为,受地缘政治局势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整体上看,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可能还会维持高位震荡的走势。所以,也说不定中国成品油价格还会迎来第八涨、第九涨。

同时,上涨的还不只是吃的油和用的油。中共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其中,非食品价格上涨了2.2%,食品价格下降1.5%,食品价格为什么会下降呢,因为猪肉价格这一项,同比下降了41.4%,然而,其它食品的价格都在上涨,其中,鲜菜和蛋类分别上涨17%和7%,鲜果和水产品上涨4%,粮食上涨2%。

但是,由于疫情和俄乌冲突对全球供应链的干扰,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处于历史高位。虽然,中国的消费疲弱,不会对物价上涨造成压力,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中国造成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所以3月份的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了8.3%,而这一指数的持续走高,必然会向消费端传导,导致消费者物价上升。

这对那些已经因为疫情和失业陷入困境的众多的普通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也将导致本就疲弱的消费需求更加一蹶不振。

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减少了在科技产品上的支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大约是7,420万台,同比下降了14.1%。另外,分析公司Canaly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11%,而全球近一半的跌幅,都是来自中国市场。

此外,可口可乐公司在4月25日发布财报,显示第一季度的净收入与净利润,都有大幅增长,同比增幅分别是16%和24%。但是,据财新网报导,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表示,虽然1~2月,可口可乐在中国的业绩很强劲,但是到了3月就变成了负增长,并连累整个一季度都是负增长。他还表示,只要疫情继续在中国存在,就会影响可口可乐的业务。

大家知道,可口可乐被称为“快乐水”,而且在上海封城期间,成了“以物易物”中最受欢迎的商品,据说可以换任何东西。然而,就是这个“快乐水”,在中国的销售业绩竟然也变得这么差,可以想像,中国的消费已经疲弱到了何种程度。

中共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2月的同比增长6.7%,已经转为3月份的同比下降3.5%,而且是2020年7月以来的首次收缩。

中共推20条措施促销费 到底说了啥?

目前,中国各地疫情严峻,中共又到处一刀切的封控,已经重创中国经济及内需,中共总理李克强,也已经在4月25日再度警告政府要“过紧日子”,并要求稳住经济基本盘。同一天,中共国务院还发布了一个促消费的“意见”,推出20条措施促进消费。

从文件中可以看出,中共认为,目前妨碍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影响下,国内接触型消费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高附加值的文化和旅游等消费所受的影响更大;同时,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也导致市场供给能力面临一些困难等。

所以,这个“意见”中提到的一些措施,比如,要畅通重要生活物资物流通道,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等等,目的都是改善消费的供应,提升消费的可获得性,不是直接针对消费需求进行刺激。

但是,我们知道,造成消费疲弱而且持续下滑的真正原因,是由于中共严苛的疫情封控、以及行业监管措施的双重冲击,导致中国经济下滑、就业萎缩、收入减少,所以民众不敢花钱,不舍得花钱。就像“第一财经”在报导中所说的,当前最终消费出现负增长,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民众的购买力疲弱。

也就是说,中共提出的这些措施,根本就没有解决消费疲弱的根本问题,不管它提供多少商品和服务,多么方便的消费体验,都不能直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和消费信心,不是对症下药,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各地发放消费券 能否刺激经济?

目前,为了提振消费,中国各地也在计划推出多种措施促进消费,比如,在“五一”小长假来临之时,多个城市都在密集地发放消费券。

像是石家庄市,就表示会在“五一”期间累计发放1亿元惠民消费券;深圳市商务局也宣布,从4月28日起,通过美团、京东平台,向深圳消费者陆续发放5亿元消费券;还有宁波市商务局,也将在28日启动有史以来最大的消费券发放活动,总金额超过3亿元。

那么,消费券能不能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呢?当然能,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发放的这些消费券,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有限。为什么呢?

首先,和现金不同,这些消费券,大多是折扣券,只允许用来抵扣一部分的花费,而且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使用,同时还有一些其它限制。

比如,石家庄市的消费券,按照1:4的比例配套使用,也就是说,要使用50元消费券,必须实际消费至少200元,而且每笔消费只能使用一张消费券。而且,石家庄市还规定,惠民消费券、体育类消费券领取后3天内有效,文旅类消费券领取后7天内有效。

其次,以人均来看,这些消费券的额度也太小了。比如,石家庄市的人口超过1,120万,那么1亿元的消费券,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就只有人民币9块钱,也就只能买一杯普通饮料;而深圳和宁波的消费券,人均也只有大约28元和32元,只能买一杯加了水果的饮料。

第三,如果这些消费券能够补贴中低收入阶层,效果肯定更好,但是目前发放的这些消费券,并非人人有份,不一定能发到这些人手中,而且使用时诸多的限制条件,也很可能导致这些人没办法消费。

不过,真正要解决消费问题,就要促进就业和收入,而且从长远来说,必须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将国民收入更多地向居民倾斜,才能真正刺激消费需求。

政策宽松空间有限 中共救经济束手无策

但是,从目前来看,中共对于如何稳定经济、刺激增长,似乎已经束手无策了。而且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都非常的有限。

我们看,从货币政策来说,一方面,中美利差已经出现倒挂,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降息的空间基本没有了;另一方面,如果继续降息,势必将缩窄银行的利差,影响其利润率,而银行因为房地产业的萎缩和疫情的多次复发,已经积累了不少坏帐。所以最近,多家银行下调了定存利率。

在财政政策方面,以前都是通过拉动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来刺激经济。但是在过去几个月,虽然多地出台了一些房地产宽松政策,但是房地产业的状况仍在继续恶化。

所以现在,中共就把经济增长,又寄托在了基建投资之上,大家看到,26日时,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的会议上,就强调了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基建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已经大不如前,因为很多地方的基建已经非常超前,能够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项目非常之少。而且,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非常吃紧,土地财政收入大幅下降,和防疫相关的财政支出却是大幅增加,所以,拉动基建投资也很困难。

尤其是,在目前无法有效遏止奥米克戎传播的情况下,中共仍以牺牲经济为代价,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这就意味着,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封控措施下,失业和隐性失业率都将加速上升,而且,疫情何时结束无人知晓,这是造成目前民众消费低迷的最重要原因。

这种情况,让经济学家们都在疑惑,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要从哪儿来呢。所以,尽管中共近期不断地进行信心喊话,还出台了一些刺激措施,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的信心。目前的局面,也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的房市、股市、债市、汇市都在下跌,出口在放缓,外资在撤离,经济下行的压力是越来越大。只能说,中共的衰败之势,恰如海水退潮,无法阻挡。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s://bit.ly/2XuEbjP

(责任编辑:王馨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