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辛灏年: 一封发自石壁三村的电子邮件(上)

【新唐人2004年3月06日讯】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林丹, 谢宗延报道)二零零三年十月《透视中国》节目收到了一封发自广东番禺石壁三村的电子邮件,邮件的内容是石壁三村村民的联名《上书》。《上书》中检举该村村党委书记邵永标及其村干部以权谋私,侵吞村产,徇私舞弊,操纵选举,使得村民的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遭到严重地剥夺和侵害。在今天《透视中国》的《社会万象》栏目中,我们从石壁三村村民的联名《上书》﹐来看看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的现状。

【林丹】石壁三村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这里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从《上书》中反映的情况看﹐由于村干部的贪污腐败﹐使得这里的村民的生活非常贫困。 我们拨通了石壁三村的电话﹐就《上书》中反映的问题采访了村民。

【村民】 我们的生活状况是这样的, 它村里边只有分三百四十块钱一年, 再没有其余的了。 我们要求他分个人的零点五亩的田他都不分,不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靠他分,每年两百二十块的粮食费,一百块股份费,股份是什么股份呢?就是说我们办了企业赚了钱才分给村民一百块,那我们只能够得到九毛多钱一天。很多家庭小孩去读书都靠借钱,找不到钱回来就不读了,埋没了人才很多。现在有一部分人还要借米去下锅。

【林丹】二零零三年十月《黄花岗》网站首先以特稿的形式刊登了石壁三村村民的联名《上书》﹐随后又在《黄花岗》杂志第七期上刊载﹐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大约有四十多家网站予以转载。就石壁三村村民的联名上书一事,我们采访了《黄花岗》杂志主编辛灏年先生。

辛灏年】这篇上书对于我们认识今天中国大陆的状况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表现的是中国当代农村的实际情况﹐是石壁三村农民的痛苦的诉说。我个人以为它第一个意义是对中共二十五年改革开放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认识﹐它用事实来证明了这个认识。第二个﹐它是对十七年以来中国大陆的村选举是一个非常的真相性的揭露。第三个﹐中共改革开放二十五年已经形成了自己改革开放的文化﹐而这篇《上书》对二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文化有相当典型的表现。

【林丹】为什么说这篇《上书》是对中共改革二十五年历史的一个典型认识呢﹖

【辛灏年】因为广东省是中共改革开放的样板省﹐最早推行改革开放的。石壁三村位于广州市郊区﹐是属于东南沿海最美丽富饶的地区之一。这两个原因它都告诉我们﹐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应该给石壁三村的人民带去幸福﹐带去富裕﹐带去民主和自由。可是这篇上书告诉我们的几乎全是反面﹐它就不能不引起我们一个深思﹐那就是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到底是怎么回事﹖它的结果真的像今天中共所宣传的那样﹐像海外不知情者所了解的那样吗﹖我们看到石壁三村的村党支部的书记﹐也就是村委书记邵永标﹐光是邵永标一个人资产就达到一千万元。光是邵永标这样一个村支书﹐他就能够置整个的村委会于不顾﹐擅自出卖本村土地四百亩得钱两千万元而不知去向。

我在八十年代去广东的时在报纸上就看到﹐当时的广州市郊区已经号称人均收入两千元人民币。可是这篇《上书》告诉我们经过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石壁三村的人民今天的每个人的年平均收入只有三百四十人民币﹐也就是每天只有九毛钱的收入。改革开放不是把田分给农民种了吗? 可是今天的石壁三村的农民﹐他们每个人想要求零点五亩的口粮田﹐以邵永标为首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都绝不允许﹐以至于石壁三村的人民经过了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却过上了过去都没有过过的那样一种贫穷的痛苦的生活。这篇《上书》告诉了我们﹐这场改革开放在开始它确确实实是改了也放了﹐可是很快的由于统治者本身他要维护自己的统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把这场改革开放变成了一个扩大特权﹐夺利于民的这样一个改革开放过程。所以中共在改革开放的二十五年当中﹐从维护自己的权力出发以推动这场改革开放﹐其结果是造成统治危机。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集中权力的过程,巩固权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过程实际上是剥夺人民利益的过程,石壁三村的上《上书》非常典型地说明了这个过程。

【林丹】从广东石壁山村农民反映的这个情况看,石壁三村的这个例子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呢? 还是一个对中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的情况的反映呢?

【辛灏年】我之所以说它有典型的认识意义﹐就是说明它具有普遍性。因为大家想一想珠江三角洲是何等美丽富饶的地区﹐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上是第一个推出伟大成就的省份﹐何况石壁三村位于广州市郊区。如果说广州市郊区的一个农村都会出现《上书》中所说的种种的痛苦的情况﹐那麽我想反问一下中国广袤的内地﹐还有二三十个内地省﹐它们的农村﹐它们的农民的生活状况是什么﹖

【林丹】被称为中国敢言青年的大陆民间人士杨银波先生,从二零零零年以来,对中国大陆农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让我们来听听他对目前中国大陆农村现状的分析。

【杨银波】中国现在农民的这种现状确实很惨。农民问题我可以归结成四个部分。第一个﹐农业资源现在变得越来越有限﹐比如土地草原越来越有限。举个实例来讲﹐我们认为广东好像很发达﹐其实广东存在着大量的贫困农民。一九八零年的广东当时全省的耕地面积有四千一百二十六点二七万亩﹐二十三年之后到了今天﹐全省的耕地面积只有三千五百三十四点四九万亩﹐也就是说年均减少二十五点七三万亩。仅仅用了二十三年广东就达到两百多万失地农民﹐每年就有九万广东农民失去土地。

非农业部门为农民提供的这个发展空间非常有限﹐他们的就业门路十分狭窄﹐不少的贫困户要靠吃老本或者借贷来维持最起码的日常生活开支。就是那些外出务工的农民他们的收入也非常低﹐并不是我们以前所讲的﹐只要有活干就有饭吃的那种情况﹐他们很多时候无法和外省民工相竞争。广东贫困农民当地的企业又大量排斥本地人﹐他们经常是有了厂却没有厂进。比如我在前一个月我走访十六家了企业当中﹐广东本地贫困农民进厂打工的人数﹐才不到整个厂职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

就是农民他的收入本来就微乎其微﹐但是他还要承担的各种社会负担很重。农业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开支等等这些都要他们承担。

第四个﹐也是我认为可能比上面这个社会负担还要严重的一个负担。就是说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这些都没有保障。比如说以我的家乡重庆为例﹐政府对受灾农户和贫困农户减免的税率才不过五千一百四十多万元。也就是说农村它所得到的这种减免﹐得到的这种保障﹐整体的费用仅占城镇社会保障费用里面的百分之一点一九五。

【林丹】那刚才您提到了改革开放很多的弊端﹐那可不可以这么理解呢, 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错误的政策呢﹖

【辛灏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是错误的政策﹐不在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应该说任何一个政权和国家进行改革和开放都是对的﹐问题在于你搞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是什么﹖也就是目的是什么﹖俄国最后一个沙皇尼古拉二世他的宠臣﹐也是他的宰相维特伯爵曾经说过一句话﹕改革就是预防革命﹐革命如不发生,改革照常进行﹐革命如果发生,改革必须中止。由他这两句经典性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专制政权﹐一个封建王朝﹐它改革的目的只是为了防止革命﹐也就是说只是为了维护自己这个政权的存在和延续﹐那这样的改革开放的目的就错了。

同样 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在苏联所进行的那一场政治改革﹐它的目的就不是这个。它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俄罗斯国家和民族前途﹐为了俄罗斯人民不再重复二十世纪这七十四年历史的耻辱和悲剧﹐他们宁肯垮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宁肯放弃他们共产党所掌的权力﹐而破釜沈舟的进行政治改革﹐进行改革开放。中共这场改革开放从出发点不能说错﹐从它的实际的决策﹐只改经济不改政治﹐只是为维护权力﹐而不是为了实行民权﹐它当然就是错的。

【林丹】但是我们看到改革开放后中国很大的变化﹐ 难道说改革开放没有一点成就吗﹖

【辛灏年】不是 。中共二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有没有成就﹖ 有成就﹐它有两个成就。 第一个成就就是中共决定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共政权来说他是救了自己。他放宽了对人民的统治和压迫﹐因此在一个时期内减弱人民对他的痛恨和反抗﹐是一个成就﹐是对他而言。另外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也就是七九年到八四﹐ 八五年前这个阶段﹐是属于改革开放的初生期和发展期。在这个期间里面﹐ 由于农村改革让农民包产到户﹐让农民自由耕田和贩卖自己的农产品﹐使得整个农村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这就是它的成就﹐这个成就之所来很多人没有做一个深入的研究﹐其实中共什么政治都没有改﹐就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把田分给农民自己去耕种﹐这个改革的本身应具有政治改革的含义在内。所以才造成农村的一个很大的变化﹐从没有饭吃到农民卖粮难﹐你能说不是他的成就吗﹖ 从这些方面来看它都是进步。可是这个进步由于政治上不改革﹐它造成了一个什么状况呢﹖这个进步的本身给中共掌权扩大自己的权力﹐带来了另外一个机遇。这个进步的本身给中共的贪污腐败的歧生歧长制造了气候和条件。

改革开放虽然在八十年代初对中国大陆的社会状况﹐ 经济状况﹐ 政治状况﹐包括知识分子的处境都有所改善。可是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所产生的反面的效果﹐特别是从党到政到整个社会的贪污腐败﹐人伦道德的丧失﹐它使得人们感觉到这个改革开放的负面效果远远的大于了改革开放的正面效果。我们的广东珠江三角洲农民都已经穷的不能再穷了﹐贫富距离拉大﹐贫富之间对立状况的出现﹐特别是富有阶层 ﹐富有的集团通过不正当的权力手段而致富所造成的民怨沸腾﹐以及给这个社会所造成的种种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危机﹐就使得这场改革开放的结果走向了它的反面。

【林丹】 石壁三村村民在联名《上书》中共检举村干部的二十五项问题,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村委会的选举问题。在下次《透视中国》的节目中﹐我们从石壁三村村委会的选举﹐来看一看中国的基层选举究竟是不是民主选举﹐请您不要错过。

点击进入
透视中国Youtube官方网
新唐人透视中国栏目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