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诗情花意-中华插花展(下)

【新唐人2005年9月1日】【艺海漫游】(95)诗情花意-中华插花展(下):“五福”临门,春雷一声乍响。

在2005中华插花艺术展一书的序文中,黄永川写着:花艺创作在传统观念中与书画一样讲求性灵与内蕴;以花草为媒介,透过其象征寓意以表达其内涵,这就是中华花艺的意趣所在。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插花家用的媒介,是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这一些现成的树木,但是他要表达的是另外一回事,他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就好像欣赏一个诗,一定要透过文字的叙述一样的。

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体认,他们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用曲线来代表什么意义?基本的符号就好像我们要了解诗,一定要了解的语言和文字的含意,它的用法,我们才能够入门去欣赏这个诗一样的。

“五福”的中大型作品规划为“说理诗”的区域,“说理诗”偏重于解说教义、阐述教理、影射人格,以“善”为出发点,属古典派的典型,藉以“因物喻志”,所以整体上内涵的呈现重于表面的形式。

历史博物馆馆长—黄永川:到了他有这个基本的历练以后,有了他这个技巧熟练以后,他才能够尽情的去表达,他的感情和丰沛的思绪,所以要经过这些,而且有一些训练,例如说牡丹花就是象征富贵,譬如说在我旁边的这个,就是象征富贵。

经过了基本训练,懂得了花言、花语,才能将一向深得众多中国人钟爱、象征花开富贵的牡丹花宛如一位高贵大方的大家闺秀。后面这个作品呢,就是“五福”,“五福”我们知道啦,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好德、五曰好终命,就是“五福” 五福临门。

那么这个作品,就是按照“五福”的内容,那为什么用牡丹呢,他就是说牡丹是富贵,所以就第二个就是富,那我们知道它的象征,像中间的那个是寿桃。“五福”可以说是人见人爱的吉祥象征,但五福俱全可能是一般人无法企盼的美满人生;有人说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四福——“好德”。

因为有着善良、宽厚的“德”,才能积“德”为“福”,所以“福”与“德”互为因果,有了“好德”便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所以说一曰寿 二曰富,三曰康宁,就这样一直有这样意思,他就把它表达成“五福”,这个是两个人合作的一个作品,比较大一点的。这个富丽堂皇的大作品,也正呼应今年这一场展出的成功,展出期间观众热烈的参与;相对于这一场展览,黄永川回忆起二十一年前第一场展出的情况。那时候参与展览才十几个人而已,而且也就是兰艺社的成员为主,那么影响就很大,因为爱花的人还是很多,台湾四季皆春,水果那么多就是花很多,到了冬天花还是那么多,跟春天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花很便宜。

第一届的展出像一声乍响的春雷,花艺老师们惊喜的看到中国式的插花之美,于是纷纷加入了中华花艺的行列。从那时候开始,爱花的人实在是很多,就相互来研究,参与的人就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培植出来的老师们,教授级的老师就有五百多人,遍布在全台湾各地,也有很多的协会。地区性的家乡风味,也能用花艺表现得如诗如画,这便是中国插花灵活应用的成果。除了在历史博物馆,每年一度一次展览之外,也到美国去巡回展,也到欧洲去做巡回展,更是大陆每一年都有去两个地方,两个城市,来做一种推广介绍,尤其到了大陆,每次到了大陆看了那些观众,感动的很多都流眼泪,因为他了解这个是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大陆是很困难的、很少,所以他都觉得那是一种,非常美的一种享受,那次展览都是非常美的享受,但是过了以后,不晓得何年何日才会看得到,所以就会很感动,用的是大陆的花器。

大陆有的只有花器,插花已经凋零了,但是好像每一人都会插花,不是的,它里头有很多的内涵和手法,这就是中华文化巧妙的地方。

相对于文化严重散失的大陆,台湾的民众就百般的幸福了,艺术、文化大展不断缤纷上场,随时可以赶赴一场场的文化盛宴。

(休息一下)

历年来不断在海外展出的黄永川馆长说过,当他们在中国展出时,引起很多大陆的观众感动的流下眼泪;大陆只有花器而没有中国插花艺术一样,很多精致的文化早已失去文化的内涵,只空留外表而已,我们也如同馆长一样的感触良多。

纪月子“丢丢铜仔”“采菊东篱下”/黄惠卿-“故乡的凤凰花”黄永川写着:诗与花艺的表现内涵与手法如出一辙,花艺创作可以借重诗歌的素养,达到加深、加广的目的,而诗之韵律亦无妨透过,花艺的造型意境作注脚。

历史博物馆代馆长—黄永川:台湾的这些诗歌也非常好,譬如说“丢丢铜仔”,或者是“望春风”,这些都是诗它可以唱的就变成诗歌,那些呢它就是一个很美的呈现, 那么这一次的展览里头,我们就不拘束于,那一种诗歌,所以也有客家民谣,也有甚至于不是诗的,只有一两句话,但是也会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和心态,总而言之内容的诗情,再加上花的表现和艺术,表现作者的美感,这是这一次主要的特色,值得我们回味无穷。只要心中有了足够的诗情、诗意,化身为花中诗人的花艺家们,将诗词、歌谣转化为美丽的花艺风雅呈现。

纪月子:那像说我今年分到这个部分,是一个大作的一个作品,那大作呢,我就用取材一个家喻户晓的一个诗歌,一个“丢丢铜仔”,“丢丢铜仔”所要表现的,就是用宜兰平原的手法,来把它表现“丢丢铜仔”是早期兰阳平原的名曲,先民开山辟地并修筑铁路;歌谣所描述的是坐着徐徐前进的火车,人们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随口唱出来的歌谣。就是在叙述一首童谣,诗歌的一个表现方法,这是我们今年主题呈现,的一个代表作。

由我们黄永川教授带领,我们七位跟他创会的这些老师,一起合作的。欣赏了将风光景色,浓缩呈现在展览场上的大型的作品“丢丢铜仔”,纪月子的另一个中型作品也一样有着大气势的造景布局。

纪月子:所以我们这一区“遣怀”的时候,我们就用陶渊明的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来表现,这些菊花的一些特色,然后像说为什么我们会用竹子,因为竹子,文人好像都离不开竹子,陶渊明也是一个文人,我们用“采菊东篱下”,表现出来的一个景色。就是说用一种,好像是在墙角下的那种感觉,东篱下就是在东边的篱笆的下面,所以我们就用这样子的一个,葫芦竹来表现,好像是在篱笆的下面,这样的感觉。“遣怀”诗词的表现为用来抒发情感,诗词中常蕴含情绪、生命、色彩、季节等内涵,在此专辑中的“遣怀诗”的表现,尝试以排忧或舒张苦闷情绪的表现为主。

所以呢像说我们这个菊花,特地养的,其实在这个时候呢,好像我们这个菊花,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或是在秋天的时候,总统华诞的时候,才有这么漂亮的这种万寿菊,这个是特别种的 特别大,我们张老师也很用心,把它一直照顾得很好,好像在照顾小孩子一样,所以每一朵你看它丰满的菊花,的丰姿表现出来。

钟爱菊花的陶渊明,写了很多深受喜爱的田园诗篇,至今仍然传颂千古。菊花不仅清丽淡雅,还有一股飘逸的清香, 因为有着陶渊明的钟爱,菊花又多了一些诗人的气质。

接下来来到名为“心象花”的理念区,用具体的花艺强调思想情感的抒发,淡雅的花艺设计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不同呈现。黄惠卿:我们这一区是文人心象,那是古代的文人插花的时候,是要重花材 花材少,但是花器呢 也不要太华丽,太华丽的花器,适用在这个民间,文人花是很斯文,所以用素一点 素雅一点。

这一次的主题呢,我是利用/台湾艺术歌曲,“故乡的凤凰花”做为主题,/故乡的凤凰花,永远开在咱的心肝底,常常都是在我们的心里面,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常常想,所以我们常常想故乡的情境。在每年六月开花的凤凰花,繁花怒放时像燃烧的火焰一样蔓延开来,人们常陶醉于明媚灿烂的花树下;不过展区中花艺家为了符合朦胧的梦中情境,而设计出另外一种不同的氛围。

黄惠卿:这个网 网一路绕下来,网台湾话就是梦的意思,就是很有希望,还有弯弯曲曲的话,好像我日常在想凤凰花的时候,一定是脑筋是动的,故意把它这样绕下来,/但是我们从这里、这里到这里,我们是有一个前中后中景、后景,后景的感觉这样子,从透过这个景,就代表我们在思想,思想小时候的情景。因为“故乡的凤凰花”这一首歌曲的触发而设计出这一个花座,借物抒情的咏叹着对故乡的怀念。

(休息一下)

黄永川馆长表示台湾四季如春、百花盛开,自然人文丰富,对于中华花艺的保存与复兴,台湾在华人社群中位居领先地位;花艺老师们也如同盛开的百花一样,呈现出极致精美的花艺作品。接下来的两件作品,一件极富人文气息的“青松在东园”,另一件则是极为精致而且戏曲味浓厚的“戏说红楼”。

林静-“青松在东园”徐嘉禧-“戏说红楼”青松在东园陶渊明歌咏大自然的田园诗篇,深受花艺家们的喜爱,花艺家林静的这一个作品叫“青松在东园”,诗词的内容是-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林静:我找到了陶渊明的一首诗,陶渊明在辞官以后,归隐田园,青松在东园的这一首诗,感觉情境非常好。当我想到这样的一首诗,他给我的感觉,他说青松在东园,挺立在那里的时候,所有的草木都被严寒的冬霜,严寒的冬霜给淹没了,给冻伤了冻死了,然后在这个当中,只有松挺立在那里我们的主角是陶渊明,那我想到兰是君子,代表君子,那么陶渊明,他那种人格是很高超的,那陶渊明我就另外放在另外一株里面,双株的一个插座,放在另外一株里面,那陶渊明他就在这边仰望着,孤松挺立在那里,觉得我的心就像那棵孤松一样,我今天真的是不被恶势力给欺压。

花艺家经过了一番的揣摩,用翠绿色的兰花来象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诠释出“青松在东园”的意境。我觉得日本花艺它是重形,中华花艺它是重意趣,/因为你看重形会拘束在那里,意趣的话实在是很潇洒的,它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它给我艺术的领域,我学了中华花艺以后,艺术领域其实是非常的广,我非常感谢黄教授,能够把这一套根给找出来,让我们在这里玩了十几年,真是不简单。这一场“诗情花意” 中华插花艺术展,诗词、歌谣、戏曲都可以编织成美丽的花艺,真如花艺家所说的有着无远弗届的宽敞天地。

戏说红楼
以红楼梦的故事做为主题的“戏说红楼 ”,有着浓郁的故事情节,这是一首谜语的猜题,内容写的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猜的物件是镜子。

徐嘉禧:那么我们看到整个的架构上,几乎都是在做虚实当中的一个变化,譬如说我们的屋瓦是绿色的瓦,但是这边是实的,我们就用影子打过去是虚的,其实也可以反映到那种虚实的面。

徐嘉禧:其实真正的架构在哪里呢?在镜子,所以如果每一个观众站在这盆作品的前面,其实你们这些观众都是我的作品,因为我真正的作品在每个观众的身上。因为你会从镜子看到你自己,所以你就会把你的心情像忧一忧,其实他这首诗镜子的诗他是讲南面而坐,我把他改为门,就是南门而坐,意思是讲什么呢?因为红楼说配门。清朝曹雪芹写的红楼梦,故事情节是发生在豪门宅第里富贵人家的故事,但实际上说的却是镜花水月、人生如梦 。

徐嘉禧:花只是让我们每一个作者表达我们的感情,我们的意义上的一个素材、媒介而已,你不要只看到花,你要看到里面到底在说什么,也许就是你自己有所感,所以感悟吟志,也许回去我这个作品就变成是大家的作品,你如果欣喜的话,像喜亦喜,你很开心,你回去这个作品给你带回家你就法喜充满, 如果你看了以后你觉得有所感,像忧亦忧,那么你就可以引以为诫,也许对你人生以后可能又是一个不同的境界。

如同镜子的谜语一般,用故事中的情节来搭配创作的理念,在虚虚实实之间相叠相扣,呈现出如真似幻的情境 。

徐嘉禧:我们看到花的时候咏叹她的美丽,但是,不是只是她的美丽而已,而是可能你会发现花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也许她可以让我们更有生命的意志,那么她的颜色也许让你有所感,我们常常讲花很漂亮,但是可能三天、可能一个礼拜她就没有了,那么人家会觉得说红颜易老那种感觉这样,但是她是在一刹那当中把她最美的奉献出来,然后她的生命、精神是永恒的。用鲜花对应着红楼梦大观园中美丽动人的十二金钗,书中的美人大半等不到白头即香消玉殒,正如易谢的鲜花般让人叹息不已。

徐嘉禧:我想感悟吟志莫非自然在你心里面,可以给你有一些喜怒哀乐、有所体悟,所以其实最重要是要你悟,然后透人生,最早戏说红楼的名字是悟,透人生,但是这样的名字太严肃了,我们讲戏说红楼,带一点戏剧感可能会好一点,所以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你不要说,哦!菊花好漂亮,不是,不只是这样子而已,而是看你每个人能够像大理花那么富贵,像菊花那么野逸,像虎头兰那么的有光明面,开朗起来,我想这是给大家的一个最好的收获。无论在色调上或在布局上的设计,“戏说红楼 ”极富中国人文气息及戏曲味道,不只是呈现出美丽丰富的视觉效果而已,更是花艺家的人生体悟,才能有隽永典雅、耐人寻味的意境。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