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2月14日讯】中国十一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高达5.1%,创二十八个月来最高点。10号晚上,人民银行宣布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今年第六次,也是一个月内三度上调存准率。不过有经济学家指出,人民银行光升存准率却不敢升息的作法,难以真正缓解中国社会通膨问题。
人民银行于12月10号公布,截至11月底,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人民币71.03兆元,比去年同期成长19.5%,增幅比10月高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25.94兆元,成长22.1%。
此外,中国11月份新增信用贷款总额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达到人民币5,640亿元。显示中国巿场上仍充斥过多的资金,形成热钱到处流窜,物价通膨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虽然《中国证券网》引述人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的说法表示,为了避免加息可能造成更多热钱涌入,人民银行只调升存准率,却没有加息。
不过经济学家谢国忠却提出不同意见。根据台湾《经济日报》报导,谢国忠分析,人民银行采用“升存准率”而不“升息”的作法,是因为“存钱的人想加息,但借钱的人不想加息”。谢国忠担心这种“心理疗法”难以治本,会使明年中国社会的通膨形势比今年“好不到哪里去”。
事实上,今年五月中国各地物价飞涨时,谢国忠已警告中国大陆恶性通膨的时代早已来临了,并质疑官方数据的可信度。虽然当时‘权威’资料不是这样写的,中共官方也一再强调没有通膨疑虑。直到十月中国CPI高达4.4%,十一月更突破5%。
谢国忠指出,抑制通膨最有效的措施是升息。但由于银行大部分信贷都投向房地产、国企及地方政府,低利率对这些单位有利。这些部门的势力比人民银行大,一旦决定升息必会冲击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人民银行一再升存准率,却不敢升息。
目前中国各地工资虽有所调涨,但物价的上涨速度更快,尤其是房价,老百姓的利息收入与通膨率一比反而变成负利率。谢国忠认为,只有升息,加速让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否则市场扭曲的时间越长,最后的报应越大。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文章则指出,面对中国经济过热现象,人民银行最终仍没有“升息”,显现中共仍拘泥于计划经济模式,面对严重通膨现象只是收紧银行存款准备金,以求限制继续放贷。但这已经是今年第六次上调存准率,事实上,人民银行今年以来所有的“收紧”措施,都没能有效抑制中国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通膨问题。
新唐人记者曾耀贤、吴慧真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