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弱扶危 何凤山义行精神遗产

【新唐人2012年5月24日讯】(中央社台北23日电)前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在二战期间挽救犹太人性命,被以色列政府表扬为“国际义人”。何凤山义行流芳人间,“济弱扶危”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

监察院长王建(火宣)出版新书《公平正义何处寻?》中有“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专文,前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案再受瞩目。王建(火宣)在专文中赞许何凤山善行,“大大的彰显了人类崇尚公平正义的至高理想,为世人留下感人典范”。

有“中国的辛德勒”之称的何凤山生于1901年9月10日,1938年到1940年任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当时纳粹德国并吞奥地利,许多犹太人欲逃离纳粹魔爪,但多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已不再发签证给犹太人,许多犹太人性命危在旦夕。

不过,是否签发签证给犹太人,何凤山却接到了分歧指令。根据他的自传“外交生涯四十年”自述,“我国对犹太人的签证,态度并不一致..例如得自外交部的训令,即犹太人请求签证入境者,条件宽厚,不予拒绝。..不过在同一政府之下,驻德大使馆的态度则不然,是时陈介当大使,以为希特勒既然反犹太人,我国为维持中德邦交,不能与他唱反调”。

基于人道立场,何凤山维持“开放政策”,签发数千张“救命签证”给犹太人,让他们前往上海,再转往其他国家,逃过被屠杀的命运。不过,何凤山虽有自传,但未着墨这段往事太多,更未记录建档,可惜未能让这段史实有更多深刻的描述。

“当他人的权利被侵害,或当正义不能伸张时,他绝不会袖手旁观”,何凤山的儿子、中央研究院士何曼德在回答何凤山为何要帮助犹太人时,归因于何凤山“深厚的人道主义和博爱的本质以外,还有他基督徒的熏陶”。

挽救犹太人的相关事迹中,最为人所知的应是德国商人辛德勒(Oskar Schindler),曾被导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Allan Spielberg)拍摄成“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并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何凤山也曾被称为“中国辛德勒”。

相较辛德勒,何凤山事迹一直鲜为世人所知,直到何凤山1997年过世后,其义行经女儿何曼礼于讣闻中披露,引起以色列政府注意,并于2001年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称号,为中华民国官员第一人。

不过,何凤山外交生涯晚期出使哥伦比亚,遭馆员指控侵占专款、虚报图利等,经监察院弹劾,并经司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决议撤职并停止任用3年,何曼德也一直希望政府在这件事为父平反。

监察院人士今天受访时表示,何凤山的后代一直认为何凤山遭冤屈,曾向监察委员们陈情,希望替何凤山平反。目前确有监委在调查何凤山案,但不是调查何凤山遭弹劾案,而是调查外交部处理何凤山案时,过程是否有疏失。

何凤山过世后归葬中国大陆,争议与纷扰已随风飘散,唯留义行流芳人间,一如中国大陆作家余秋雨为何凤山撰写的墓志铭,“随其手也,千百家庭得以绝处逢生;随其笔也,沉溺之身攀上救命方舟;随其声也,域外人士惊识中华文明;随其形也,离乱生命重建人世信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