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丁逾60种海蛞蝓 海底珍宝

【新唐人2013年03月14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淑芬台中14日电)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与水中摄影专家近期在垦丁海底观察,发现超过60种瑰丽多彩的海蛞蝓,赞为世界少见的海洋生物宝库。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生物学组助理研究员黄兴倬今天在记者会说,上周到垦丁国家公园进行海域生态调查,会同中华民国水中摄影协会理事长、资深潜水教练蔡永春在后湾水域1处面积约20公尺见方海底,1天内就记录到20多种海蛞蝓

黄兴倬指出,一般潜水专家或研究人员在海底搜寻,得以发现1只海蛞蝓就用“捡到宝”形容,国外生物专家以“海底的珠宝”称呼海蛞蝓,能在短时间内在同一地点记录到众多种类海蛞蝓,是世界各地难得一见瑰丽多彩生态区。

黄兴倬说,蔡永春与水中摄影同好等人在最近2周内观察记录,在后湾附近一处小珊瑚礁区观察记录,一行人共记录到超过60种海蛞蝓,简直是世界少见的海洋生物宝库。

黄兴倬说,台湾地区海蛞蝓具多样性,后湾附近是射寮溪出海口,水流带来丰富水中生物,提供海蛞蝓食物来源,不同种类海蛞蝓聚集在小小的海域内,形成特殊的生态区域。

海蛞蝓体型及色彩各异。黄兴倬表示,一般体长从数公釐到30公分都有,体色斑纹艳丽多彩,极富变化。在垦丁记录到的海蛞蝓大多属小型,体长从不到1公分到8公分。

他并说,后湾海域海流强劲,因潮汐与季风导致海岸波浪汹涌,水中能见度经常不到5公尺,建议民众不要贸然前往;海蛞蝓几乎无法人工饲养,不少种类具毒性,呼吁民众勿捕捉带回,不但破坏生态,也可能对养殖的水族箱造成污染。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