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定陵:人类考古史上最大灾难

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1956年5月由吴晗、郭沫若等人的建议下被中共挖掘。定陵被打开的一瞬间,金碧辉煌的墓室,色彩绚丽的织锦、各种字画,以及闪闪发光的陪葬的珠宝,瞬间损毁殆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还被红卫兵火焚。至此,挖掘定陵成为人类考古史上最大的灾难。

吴晗、郭沫若挖掘定陵制造考古史上最大灾难

定陵,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合葬的陵寝。

1955年10月,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先生作为发起者,联合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等人,联名上书政务院“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经当时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首肯,决定挖掘明十三陵中的“长陵”。

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郑振铎和副所长夏鼐先生等考古专家们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当前的文物保护技术还不成熟,担心那些在地下埋藏了300多年的文物,一旦出土后接触到空气、日光,会遭到严重损坏,根本无法妥善保存这些珍贵文物,夏鼐、郑振铎清醒的知道,挖开容易,保护却很难。无奈反对者人微言轻,难以阻止郭沫若等人。

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迅速崩坏

1956年5月,定陵发掘工作正式开启。两年后定陵发掘完工。

当考古人员进入墓室时,被震惊了。整个墓室金碧辉煌,各种字画、织锦色彩绚丽,陪葬的珠宝闪闪发光。由于没有保护技术和足够意识,眼睁睁的看着很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遇见空气之后迅速崩坏,除了皇帝的金冠等一部分金银玉文物,其余大部分有机质文物都损毁严重。

定陵遗物总计约三千件,绝大多数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个皇后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品。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身也已腐烂,只剩枯骨。

在棺椁中发现的万历皇帝的金冠,金器289件,几乎都是手工制成;首饰248件,其中簪就占了199件。

在棺椁中发现的万历皇帝的金冠,用150根细如发丝的金线,经过拔丝、编织、焊接等非常复杂的工艺制作完成,重量只有826克。用100多粒红蓝宝石和5000多颗珍珠镶嵌的凤冠,重2320克。

定陵随葬品出土的衣物467件。织锦布料,总计165匹,仅万历皇帝身边就放了69匹。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众多的古代丝织品,而且整匹的丝织品在出土时色彩依然艳丽。

随着定陵的打开,悲剧接踵而至,首先是空气进入陵墓,低氧恒温的环境被破坏,大量丝绸布匹服饰瞬间碳化,鲜艳夺目的光彩被侵蚀的面目全非。

现场整理到一半,考古队接到通知要停下工作参加政治运动,夏鼐当时就抗议,清理一停止,对文物的损害是永久性的!可惜他的声音太渺小。

对古代服饰颇有研究的大作家沈从文参观现场,他发现工作人员直接在浆糊上加入防腐剂,用来粘贴衣服,然后装裱,完成后准备拿去展览,甚至有的衣服都装裱反了。如此粗暴对待文物,沈从文痛心疾首,他不愿再看下去,匆匆离开,后来他说“囊括了中华纺织技艺精华的明代织锦遗产,如此轻率地对待,不是出于无知,就是有意欺骗”。

此外,皇帝和皇后的棺椁是金丝楠木,历经五个世纪还散发着淡淡的香味。1959年9月30日,中共领导要来视察,管理人员嫌这堆东西不吉利,碍眼。于是,三具巨大的楠木棺被几个员工挥镐劈了之后,抬到宝城上掀下墙外扔进山沟,被当地农民捡去当柴烧了。

更大的伤害是,反中共的右运动开始了,这些考古学家,大部分都被下放。已经打开的皇陵,就那样放了半年,大多数的布料和木料,迅速干枯腐败。

现在对外开放的定陵,除了石制部件,文物几乎都没有保存下来,里面只有复制品。

红卫兵火焚了帝后骸骨

1966年8月,“文革”开始了,定陵也没能逃过红卫兵的手掌。在一片“打到保皇派"的呐喊声里,20岁的女讲解员W对仓库保管员李亚娟下命令拿出钥匙。箱子被红卫兵一个个打开,只见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完整地躺在里面。

红卫兵小将们为了显示这次声势浩大不同寻常的批斗大会,特意作了一番精心安排。她派人到长陵管理处、长陵供销社、林场、粮站、学校等单位联系,要求他们派人前来声援。

三具尸骨被摆到定陵博物馆门前广场上,由W组织人员批斗。除尸骨外,还有一箱帝后的画像、照片等资料,和尸骨一同被抬了出来。帝后的三幅画像是清理地宫时,发掘队员曹国鉴精描细绘画成的,仅画像上的金粉就用了二两之多。

十多名大汉将石块猛地朝尸骨丢去,三具尸骨被击得七零八落。而后,烈焰腾起,三具尸骨被炸碎,烟灰四散飘落。定陵园内的广场上的人山人海都见证了这一幕。

定陵的发掘,成为一个风向标,让中国各地群起效仿。有的省份不甘落后,纷纷要向帝皇陵墓进军,汉陵、唐陵、清陵等等。郭沫若、吴晗他们又要求对长陵进行发掘。

郭沫若得知陕西发现乾陵地宫陵道,并计划开挖的消息后,非常兴奋,其原因竟然只是为了能亲眼目睹传说中保存在地宫内的书圣王羲之“兰亭序”手迹。

发掘定陵造成大量珍贵文物被破坏,让社会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们纷纷请求停止对帝王陵墓的发掘。曾极力反对发掘但又不得不受命参加发掘定陵的郑振铎和夏鼐,上书国务院,请求对这种极不正常的发掘之风予以制止。

万历定陵地宫打开之后,假如能妥善保存遗址,很多历史谜团肯定会被解开,可惜的是当年的考古对定陵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后人也就无法研究了,历史的真相自此石沉大海。

香港的一位学者曾经感慨的说道:你们这些不肖子孙,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和祖宗留下的基业,将会毁于你们之手……怪谁?不能怪那些考古学家,他们的悲惨经历,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考古学家未曾经受的。只能怪那些当权者,他们为了某种虚荣和业绩,不顾考古学自身的规律以及现实条件,没有条件也要霸王硬上弓,从而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劫难。他们,应该钉在耻辱柱上。

(文:唐清清/责任编辑:明轩)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