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千人大会后,为转移饿死人的罪责,毛泽东找到农村基层干部作为替罪羊,说“自然灾害”和一些欺上瞒下、贪污腐败的干部导致了这场大饥荒,为此,毛重拾“阶级斗争为纲”,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统称四清运动。
刘少奇积极响应搞阶级斗争的号召,坚决贯彻,被毛委任为四清总指挥。在刘少奇直接指挥、具体参与下,中共建政以来仅次于“文革”的四清运动,将阶级斗争突出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一县区,是文革的预演,致使人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
刘少奇领导的四清运动从教育性质转向阶级斗争。
在196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发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并且说:“我们的干部……绝大多数不懂社会主义”,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说:“不搞阶级斗争,人们的精神面貌振奋不起来,生产也搞不好。”〔1〕
1963年2月11至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来被统称为“四清运动”),包括在城市“五反”(即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运动和在农村的“四清”(清工、清账、清财、清库)运动。开展背靠背的揭发检举,再集中系统地进行阶级教育,开展对敌斗争,最后进行组织建设。
刘少奇主持12日和13日的会议。他对这个将要开展的政治运动的定调是:“八届十中全会讲阶级、阶级斗争,现在就要部署一个行动,搞一个阶级斗争。”“总是口里讲阶级斗争,不办事情,不好”。〔2〕倒是毛泽东,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仍然只是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3〕2月25日,刘少奇在会议上还以对苏联坚决斗争的“反修专家”的身份作了《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问题》的报告,强调指出:“不只是要保证我们这一代,而且要保证我们的后代不蜕化变质。这个问题,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是亡党亡国的问题,使人民当权还是少数剥削者当权的问题。”〔4〕
3个月后,毛泽东在《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上,写下了和这一说法非常相似的批语。“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全国性的反革命复辟,马列主义的党就一定会变成修正主义得当,变成法西斯党,整个中国就要改变颜色了。请同志们想一想,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情景啊!”〔5〕
1963年5月2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在农村“四清”、在城市“五反”),并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刘少奇出国访问回京后,看到《决议》(草案),认为有些政策界限不够明确具体,打击面过宽。1963年9月6日至27日,他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在彭真协助下,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提出区别情况,分别对待,教育为主,处分为辅,批判、退赃从严,组织处理从宽等政策。
中央工作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讲话。他说:“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城市‘五反’,要包括意识形态方面,除了文学之外,还有艺术,比如歌舞、戏剧、电影等,都应抓一下。”“要推陈出新。”“推陈出什么东西?陈就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东西。”“出社会主义的东西,就是要提倡新的形式。”
12月12日,毛泽东在彭真、刘仁报告上批示:“各种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问题不少,人数很多,社会主义改造在许多部门中,至今收效甚微。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改变了,为这个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之一的艺术部门,至今还是大问题。”“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艺术,岂非咄咄怪事。”〔6〕
毛泽东这些讲话,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教育”的范围,把“反对修正主义”的问题,从城市“五反”、农村四清进一步延伸到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文艺领域。
1963年6月28日至7月25日,刘少奇先后到天津、济南、合肥、南京、上海、郑州等地,同当地党政军干部座谈如何开展四清运动。8月5日至26日,又先后到武汉、长沙、广州、南宁、昆明等地视察,1964年6月开始,刘少奇到全国许多地区视察四清运动开展情况后认定,国内阶级斗争形势比预想的更为严重,强调说,四清运动中,许多领导干部右倾,要反右倾。
1963年9月18日,由刘少奇修改,毛泽东批改同意,《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修正草案)》,由中共中央正式发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四清”运动,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成了全党全国的一项中心政治工作。
修正草案稿沿着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轨道又向前进了一步。对农村阶级斗争形势作了更加严重的估计,对基层政权的问题看得十分严重,提出了“反革命的两面政权”的概念。改变了原先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做法,改由工作队领导整个运动,把广大基层干部从运动领导中撇开。
随着刘少奇向农村派工作队,工作队干部代替基层组织,开始了由工作队干部领导的大兵团运动,改变过去以县委领导为主,实行在省委、地委领导下集中搞一县,县以下都由工作队领导的办法,集中大量工作队员,开到点上搞“四清”。斗争对象转向所谓“地富反右坏”。逐渐出现乱搞斗争、打人、乱搜查、重点集训、乱扣帽子、乱立罚规等现象。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被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的反映,1964年下半年,使许多基层干部受到打击。四清运动逐渐从教育性质转向阶级斗争。
刘少奇的极“左”言行坚定和鼓舞了毛泽东的的极左思想。对当时全国阶级斗争的形势,毛最初是估计有20%的生产队的政权不在共产党手里,后来受到包括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人一再汇报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动向的影响,毛认为:“我们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权力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刘少奇进一步认为:“三分之一打不住……而是大多数。所以,革命非搞不可。”〔7〕在这个时期,毛、刘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他们互相配合,没有分歧。
1964年1月3日,刘少奇召集中宣部和文艺界30余人举行座谈会,周扬在会上传达了毛的上述批示。当周扬说到停演鬼戏时,刘少奇插话说:“我看过《李慧娘》这个戏的剧本,他是写鬼,要鼓励今天的人来反对贾似道这样的人,贾似道是谁呢?就是共产党。《李慧娘》是有反党动机的,不只是一个演鬼戏的问题”。
刘少奇又指出,田汉编写的京剧《谢瑶环》有问题:“我在昆明看了那个戏,恐怕也是影射反对我们的。武三思的儿子瞎胡闹,替武则天修别墅,也是影射的。”
画家陈半丁,也被刘少奇点了名:“最近在《宣教动态》上,××同志批了陈半丁画的一些画,他是用很隐晦的形式,就是用那些诗,用那些画,来反对共产党的。现在用戏剧、诗歌、图画、小说来反党的相当不少。那些右派言论他不敢公开讲了,他写鬼来讲。我们的宣传部,文化领导机关,各方面,要拿这个六条来判断香花毒草。而六条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跟共产党领导两条。”
1964年2月,毛泽东说:“要把唱戏的、写诗的戏剧家、文学家赶出城,统统轰下乡,不下去就不给开饭。”
1964年6月11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康生指出,小说《刘志丹》“利用小说反党”,当时刘少奇明确表示,他赞同康生的说法,还提出要把这部小说作为“反面材料”,“印给党内看看”。
1964年8月5日,中央书记处决定:中央成立“四清”,“五反”指挥部,由刘少奇任四清运动的第一线指挥。(待续)
(接下文:秘档:文革预演 刘*少奇替毛发动四清*运动(下))
注释
[1]罗冰,《毛泽东发动社教运动档案解密》,香港,《争鸣》月刊,2006年2月号。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下卷,第571页。
[3]郭德宏、林小波,《四清运动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2-33页。
[4]同上,第32页。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292-293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下卷,第571页。
[7]1964年7月21日刘少奇在华东局、上海市委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见郭德宏、林小波着《四清运动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32页。
(编者按:本系列文章由大纪元特约作者从中共党史机密档案中整理而成。因安全原因,无法一一注明出处,大纪元将在适当时机公布信息来源。)
——转自《大纪元》
(编辑: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