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马克思之七:渎神的马克思

当我快进入死神之国,

我定要向上帝与生活,
送上我最痛恨的诅咒……
──马克思

步入大学校门后,在时代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再加受到青春期内心危机等因素的影响,马克思原有对上帝的信仰很快便土崩瓦解,没多久,昔日虔诚信神的马克思就变成了一个与上帝不共戴天的渎神的马克思。


根据现有的资料,尽管我们一时很难确定马克思从一个有神论者转变为一个无神论者的准确时间,但至少在写于1836年左右的《愿望》一诗中,他已直言不讳地宣布了与上帝的决裂。这种决裂实际上也是他与神的决裂──因为受基督教的影响,在欧洲,人们谈到神,多半都是指上帝。

马克思在这首诗中写道:

你已经做出决定──对你说来,
当然啰,天门将会为你敞开,
你的精神将会长留在那儿……
这全是一场空,要腐烂衰败!

精神于我何有,天堂算什么?空空!
你,只不过是永无结果的一个梦。
要知道,蕴藏在我胸怀里的一切,
不知时间为何物,也不知道天公……

———

如愿意,你就去供奉上帝──
你已经从他的内部站起,
你不能够使我同他和解,
我和他已经永远扬镳分离。(1)

从上述诗句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之所以决定与上帝“永远扬镳分离”,是因为在他看来,上帝也好,天堂也好,都不过是“一场空”,“是永无结果的一个梦”。换句话说,此时,他已彻底否定了上帝和天堂存在的真实性。不久之后,这种否定又以嘲讽的形式再现于马克思对末日审判和三位一体说的攻击中。

我们知道,末日审判和三位一体说是构成基督教上帝信仰的两大重要内容。在写于1837年的幽默小说《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马克思对这两者都做了极为尖刻的讽刺。

《圣经》告诉人们,末日审判来临的那一天,主耶稣将同众天使一起降临人间,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届时,就像牧羊人从羊群里分别出绵羊和山羊,把它们分别安置在右边和左边一样,耶稣将把聚集在他面前的万民分别为善恶两类,善人将被安置在他的右边,升上天堂,恶人将被安置在他的左边,罚下地狱。届时,耶稣会对右边的善人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裸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然后,耶稣还会对左边的恶人说:“你们这被诅咒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因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不留我住;我赤身裸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

显然,根据《圣经》的上述说法,人在末日审判时究竟是被耶稣安置在他的左边还是右边,完全取决于往日他们对主耶稣的态度和所作所为。照理说,这本是个纯粹的信仰和道德问题,但马克思却自以为是把它转换成了一个空间位置问题。循着这种荒谬的思路,他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竟大言不惭地称要“把它们(注:指末日审判)的富有诗意的辞藻上的诗意的外衣剥掉”。为此,他调侃道:“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圆形的竞技场,在我们摔倒在沙地上,角斗士即生活把我们杀掉之前,我们一直绕着圈子奔跑,寻找它的左右两边”,“啊!在我们研究出什么是右、什么是左之前,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我们的渴望都是痴心妄想”,“但不管怎么研究,我们仍然不能区分出左边和右边,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哪里”,因为“这不过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如果他转过身来,他的脸朝着另一个方向,因为夜里他做了个梦,那么,按照我们肤浅的想法,山羊就站在右边,而虔诚的教徒们却站在左边”。显然,马克思的意思无非是说,所谓末日审判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用他的话讲,那不过是“饮智慧之酒得到的……愚蠢和狂暴”。(2)

在基督教中,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也就是三个位格、一个本体;本体又称为本原、本质等。基督教相信:只有独一的上帝;圣天父完全是上帝,圣子完全是上帝,圣灵完全是上帝。换句话说:圣天父的神性、圣子的神性和圣灵的神性,本质上是同一个神性。﹙3﹚

显然,基督教中的三位一体是一个神学意义上的抽象概念,用人的感官是感觉不到它的,用人的理智是测量不了它的,用人的逻辑也是无法解释它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真实存在,因为神学遵循的是与实证科学截然不同的逻辑。然而,在崇拜实证科学的青年马克思看来,三位一体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纯粹是个抽象概念,当然无真实性可言。因此,他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讽刺基督教说,肯定三位一体的真实性就如同把抽象概念和具体的女人等同起来一样荒谬──“抽象概念和女人该有多大区别呢?但是我认为恰恰相反,我可以用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一点,只是不在本章,而是在另一本根本不分章节的书里;一旦我确信了神圣的三位一体,我就去着手写这本书。”(4)

接着,马克思还挖苦道,如果有人想获得有关三位一体的直观概念,他们得到的只不过是“‘不’──‘虚无’──‘不’”。他说,“如果有人想获得有关这一点──我指的既不是希腊的海伦,也不是罗马的卢克莱修,而是神圣的三位一体──的直观的而不是抽象的概念,那么我能向他提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不要去梦想任何东西,甚至不要入睡,相反,要保持清醒,并对这个原理进行探究,因为那个直观的概念就在他的心中。假如我们从现在的立足点升高五层,到达概念的顶端,像一片云彩那样飘落在上面,那时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一个巨大的‘不’;如果我们降落到它的中部,我们就会面对着庞大的‘虚无’不寒而栗;如果我们掉进它的底层,我们就会发现两者在那个‘不’中和谐地融合起来,而那个‘不’是用端正的、线条分明的、火焰般的字体写成的,一下子就映入我们的眼帘。

“‘不’──‘虚无’──‘不’”

“这就是三位一体的直观概念,至于抽象概念,又有谁愿意对它寻根究底呢?”(5)这意思也就是说,三位一体是荒谬的。


尽管所有的无神论者都否定神的真实存在,但他们并不一定仇恨神。可以说,那些既不信神又仇恨神的人,不是一般的无神论者,而是极端的无神论者,马克思便是这样的典型。

在《暴风雨之歌》中,马克思写道:“我在打破所有的锁链,我要向万里长空飞翔,我燃烧着烈焰般的激情,要把全世界紧紧拥抱。”然而,让他倍感受挫的是,他的身体成了他“灵魂的锁链”,头顶的天空束缚了他的思想,“到处都给人世间的生活,设置了不可逾越的界限。”这种挫折感激起了马克思对创造世界的上帝的满腔怒火,他咬牙切齿地诅咒上帝道:

你,上天,塌下来,塌下来,
我愿意同你一起垮台,
我愿自己永远地成为,
压成碎片的一堆残骸。

当我快进入死神之国,
我定要向上帝与生活,
送上我最痛恨的诅咒……(6)

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敢于公开反抗天神领袖宙斯的著名人物,也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崇拜的精神偶像。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借普罗米修斯之口吐露自己的心声说:“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藉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7)

除了赤裸裸的诅咒和仇恨,马克思还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恶心上帝,把上帝虔诚的使徒讥为一条狗,将对上帝的信仰讽刺为引发便秘的病因。

默滕是《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中的一个裁缝,也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养了一条名叫博尼法齐乌斯的狗。因为认定这条狗跟德国使徒博尼法齐乌斯是同一个人,默滕平日里对它极为迷信崇敬,不但给它在饭桌上特地留了个固定的座位,而且不允许任何人坐这个座位,还把这个座位装饰得分外雅致,几乎就像“布瓦洛在诗集《读经台》里描绘的高僧的内殿一样”。

一天吃饭时,默滕发现博尼法齐乌斯不在它的座位上,顿时吓得脸色刷白,浑身直打寒颤,每个关节都在抖动,头发也竖起来了。“博尼法齐乌斯在哪里?”他忧心如焚地大声问道。一边问,一边挥舞双手,将灯盏都打翻了,弄得屋子里一片漆黑。

最后,当默滕终于发现博尼法齐乌斯时,它正躺在屋内一个阴暗的角落里,眼睛发出阴森森的火光,浑身发高烧,嘴里鲜血直流,不想吃东西。默滕见状对女厨师格累特嚷道:“格累特,博尼法齐乌斯有几天没解大便啦?难道我没指定你每星期至少要给他灌一次肠吗?看来今后我得亲自来做这样重要的事情。去拿些油、盐、麸子、蜂蜜和灌肠器来!”

“可怜的博尼法齐乌斯!自从你不能再用言谈和写作来表达你的神圣思想和观点以来,那些神圣思想和观点便造成了你的便秘!”

“啊!你这深邃思想的可敬可佩的牺牲品,啊,你那由虔诚信神而引起的便秘!”(8)

在《斯考尔皮昂和费利克斯》里,马克思还将《圣经》中关于道成肉身的说法嘲笑为是道长在了女人的大腿中。

小说中写道:“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天真无邪的妙想!但是联想把格累特带得更远,她认定道是长在大腿里的,正如莎士比亚笔下的瑟息替斯认为哀杰克斯把内脏装在脑袋里、把智慧装在肚子里一样。而她,格累特(可不是哀杰克斯)确信,并理解到:道是如何成为肉体的;她把大腿看成了道的象征性表现,发觉了大腿的荣光,所以,就决定──将大腿大洗一番。”(9)


更准确地说,马克思不仅是一个极端的无神论者,而且是一个战斗的极端无神论者。

威廉‧布兰察德教授说,“马克思在与上帝作着斗争,它极力模仿普罗米修斯。但他不是要从上帝那里盗火,他将用他的智慧表演出惊人的技艺,他将撼动地球和天庭。”(10)固然,没有谁真能撼动地球和天庭,马克思当然也不能,但这却是他青年时代一度痴心妄想过的。

天堂是上帝创造的“永恒之乡”,背弃上帝后的马克思一心盼着它的毁灭,并把这一天视为自己“甜蜜的瞬间”。他在《愿望》中怀着满腔仇恨写道:

难道我一定要委身于一个信念,
压在他的下面,生活在黑暗之乡,
不惜用大千世界和天堂来发誓,
要信誓旦旦,永远不变,天人共见?

算什么?你那漫漫的永恒的旋转,
还有这个令人难堪的永恒之乡?
我将要在你的毁灭的怀抱里面,
去享受一下死亡的甜蜜的瞬间。(11)

在马克思成为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分子后,攻击有神论、批判人们对上帝的信仰,一度更是成了生活中他最关注也最起劲的一件事。

布鲁诺‧鲍威尔是青年黑格尔派中反对宗教的领军人物,也是马克思当年最亲密的朋友。他撰写的《复类福音书批判》不承认耶稣的历史性,把福音书描述为神话编撰故事。据《马克思传》的作者戴维‧麦克莱伦记述,1840年早期,马克思曾与布鲁诺‧鲍威尔合作编辑黑格尔的《宗教哲学》,并考虑亲自写一本类似的书。他还打算在波恩办讲座课程,反对天主教神学家海尔梅斯,后者曾竭力调和宗教和康德哲学。到1840年夏天,马克思已经完成了关于这个题目的著作,只是这本书后来因故未能出版。当时,他还想写一个滑稽剧,题目是《费希尔‧瓦普兰斯》,以此作为手段反击K.P.费希尔试图用哲学证明有神论的合理性。

从1841年3月起,马克思还曾计划与鲍威尔一起创办题为“无神论卷宗”的评论,它将以鲍威尔的福音批判为基础。对此,马克思的另一位朋友卢格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评论道:“布鲁诺‧鲍威尔、卡尔‧马克思、克利斯提安森和费尔巴哈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蒙太涅’,正使无神论成为他们的格言。上帝、宗教、永恒被从它们的王座上推下来,人类被宣告为上帝。”格奥尔格‧荣克,一位成功的科伦青年律师、激进运动的支持者,则写信给卢格说:“如果马克思、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走到一起创办一个神学──哲学评论杂志,上帝最好让他所有的天使围护着,耽于自怜,因为他们三个人毫无疑问地将把上帝赶出他的天国……无论如何,对马克思来说,基督教是最不道德的现存宗教之一。”由此可知马克思当时射向上帝和宗教的子弹是何等凶狠了!(12)

1841年11月,鲍威尔匿名出版了一本小册子,题目是“对黑格尔、无神论者和反基督者的末日宣告”。在攻击黑格尔的幌子下,小册子意欲表明他是一位真正的无神论革命者。戴维‧麦克莱伦推测,马克思很可能本打算与鲍威尔合作写这本书,有些人甚至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共同作品。此外,马克思和鲍威尔还曾计划共同出版一本书──《黑格尔对宗教和基督教艺术的憎恨以及他对全部国家法律的破坏》。(13)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的关注点开始从宗教转向社会政治,尽管如此,他对神的敌视态度却终生未变。

戴维‧麦克莱伦在他的《马克思传》中曾向我们讲述了这样小事:

1847年初,马克思的二女婿拉法格曾与专业镌版工人勒‧穆修合作,后者曾发明过一种新型的复印机。他们打算一起开发这项专利。还有第三个合作伙伴乔治‧穆尔,也是一位雕刻家。后来,拉法格和勒‧穆修吵了架,马克思就取代了他的位置和穆修合作,他的股份是由恩格斯支付的。1874年初,马克思因为专利的所有权问题也和勒‧穆修发生了争执。为了避免公开的法律官司,他们决定把案件提交给仲裁人弗里德里克‧哈里逊来了结。这位仲裁人是比斯利的一位实证主义者朋友,那时正从事律师职业。哈里逊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他们提供证据之前,我要求他们按规定的仪式,按着《圣经》发誓,因为当时法律要求合法的证词。这大大地惹恼了他们两人。卡尔‧马克思抗议道,他永远不会这样侮辱他自己。勒‧穆修说没有人曾指控他行为卑劣。他们争论、抗议了半个小时,每个人都拒绝当着另一个人的面首先发誓。最后,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证人同时“接触《圣经》”,不用说词。在我看来,两个人似乎要从接触《圣经》的污染中缩回,正像歌剧中的梅菲斯托菲勒从十字架上缩回一样。(14)

彼时的马克思早已不再热衷于抨击上帝和宗教,但从他竟然将按着《圣经》发誓视为对自己的侮辱,甚至视接触《圣经》为污染这一极端反应来看,可见他心里对上帝的厌恶和仇恨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7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16-817页
(3)百度百科的“三位一体”词条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2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2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版,第40卷第第777-77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189-19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24页、830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卷(下)第809页
(10)《革命道德》中文版,第153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第40卷第752页
(12)戴维‧麦克莱伦着《马克思传》中文电子版,第46-47页
(13)戴维‧麦克莱伦着《马克思传》中文电子版,第47页
(14)戴维‧麦克莱伦着《马克思传》中文电子版,第430-431页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