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中企全球抢矿 新能源安全隐患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2日讯】最近几个月,围绕加拿大“千禧锂业”公司的收购是一波三折,中国锂业巨头们争抢围猎海外锂矿的过程,就像是一出精彩的电视剧,而其实,还不只是锂了,像是钴、镍、稀土等等这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矿物,中共都在全球范围内争抢着控制权。

而中共的目的,不只是要掌握市场上的主动权,还要把垄断资源作为地缘政治中的一个武器。那么,中共目前已经争抢到哪些关键矿物的全球供应呢?而面对中共带来的安全威胁,美国等其它国家又有什么应对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中企收购一波三折 “千禧锂业”落入谁手?

我们先来看一下加拿大“千禧锂业”(MIllennium Lithium)的收购情况,在7月16日,先是赣锋锂业发布公告,计划以3.53亿加元收购“千禧锂业”100%的股份。但随后,宁德时代将收购价格提高到3.77亿加元,于是,“千禧锂业”在9月底宣布,接受宁德时代报价,并向赣锋锂业支付1,000万美元的协议终止费。因此,多家媒体报导称,宁德时代“截和”赣锋锂业。

然而,就在外界以为大局已定之时,11月1日,“千禧锂业”又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接受了由加拿大“美洲锂业”公司(Lithium Americas)发起的加价提案,“美洲锂业”计划以总价4亿美元收购“千禧锂业”,并向宁德时代支付2,000万美元的协议终止费。但是,宁德时代可以在10个交易日内,通过匹配“美洲锂业”报价的方式,获得优先收购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美洲锂业”和赣锋锂业存在关联性。2021年中报显示,赣锋锂业持股“美洲锂业”12.51%的股权。截至今年6月30日,赣锋锂业本年已经为“美洲锂业”提供了1.05亿美元的贷款(6.8亿元人民币)。

因此,网上有观点认为,“美洲锂业”这一次“截和”宁德时代,或许是赣锋锂业的授意。不过,赣锋锂业否认说,公司没有参与到相关的董事会讨论中。

目前,“千禧锂业”到底花落谁家还未可知,但是其收购价格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被一再推高,却显示出企业争夺锂矿资源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千禧锂业”在阿根廷拥有两处世界级锂盐湖项目,拥有大约412万吨的碳酸锂当量。

那么,为什么大家要争夺锂矿资源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全球发展绿色能源的大背景下,对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正在大幅成长。

而锂,就是制造电动车电池的核心原料之一,近两年来,全球锂资源一直被中国企业哄抢,锂价也因此有了大幅度的攀升。

一般来说,电池占到了电动车整车总成本的42%左右。所以,动力电池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而在这个“心脏”中,主要就是电芯及其内部锂、镍、钴等金属的成本。

今年以来,大陆几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甚至是马斯克都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电池供应不足影响到了生产进度。

上海有色网(SMM)的数据显示,11月2日,电池级碳酸锂的报价是19.35万元/吨,和年初相比,上涨了265%;电池级氢氧化锂的报价是19.4万元/吨,比年初时上涨了将近3倍(296%)。而西部证券的研究显示,受疫情影响,南美盐湖新增产能的投产没有达到预期,而澳洲锂矿短期内的停产项目也难以复产,预计锂资源供给缺口将延续到2023年。

根据真锂研究的统计,目前动力电池的成本涨幅普遍在30%到40%之间,很多电池企业已经赚不到钱了。所以,在10月中旬,以比亚迪为首的多家电池厂商都密集发布了调价函。

也正是由于镍、钴等电池原料金属价格的飙涨,中国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在今年7月首次超过了三元锂电池。而特斯拉也在10月进行了策略调整,宣布标准续航版车款,在全球改用成本较低的磷酸铁锂电池,不再使用三元锂电池。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电池,在未来几年都会有巨大的需求。据市场研究公司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需求,预计将达到406GWh(吉瓦时,100万千瓦时),供应缺口大约是18%;到2025年,供应缺口将达到40%左右。

而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NEF)曾经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车的年销量将成长到2,800万辆左右,比2020年多出2,500万辆,而这将带来无比庞大的电池需求。

然而,中国对锂的需求很大,锂矿资源却并不丰富。数据显示,全球锂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和澳洲,分别占总资源量的43.8%和22.38%,中国仅占7%。所以,中国企业纷纷到国外买矿。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中国企业就参与了8宗锂矿投资交易,总金额接近200亿元,其中5宗交易的投资标的位于海外,涉及到阿根廷、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例如:宁德时代除了投资“千禧锂业”之外,还准备出资2.4亿美元,购买非洲刚果(金)一个锂矿项目24%的股权。而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商紫金矿业,也在10月9日宣布,以近50亿元人民币收购阿根廷一个大型盐湖项目,首次涉足锂矿。

而赣锋锂业,从2011年开始,也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锂资源进行布局,该公司在澳洲、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持有7处优质矿源,金属锂产能全球第一。而中国的另一家锂电集团天齐锂业,持有目前世界上正在开采的储量最大、品质最好的锂辉石——澳洲格林布什(Greenbushes)矿51%的股份。

数据显示,中国对锂、钴、镍三类金属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都很高,分别达到79%、97%、92%。所以,除了锂矿之外,镍矿、钴矿也都是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和矿业公司的争抢对象。

动力电池和电动车供应链 中共已掌握主动权?

实际上,在动力电池甚至是电动车的供应链中,中国已经占据主动权。

在下游,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锂电池产能位居世界首位,占到73%。排名第二的美国,只有12%。全球十大锂电池生产企业,中国占据6家。在今年二季度,宁德时代以29.9%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动力电池市场首位。

在中游,中国主宰了两个领域:电池级化学品的精炼生产,以及锂电池的关键材料——阳极、阴极(正极、负极)的生产。

虽然全球的电池原材料只有23%来自中国,但是,80%的电池级化学品是中国制造。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中国主导着全球电池用锂化学品的生产,在2019年,占到了全球锂加工量近60%。

国际稀有金属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在钴精炼加工领域,中国企业也控制着高达80%的市场份额;另外,锂电池的负极主要材料是合成石墨和天然石墨,而中国的石墨产量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高达86%,天然负极石墨则是100%由中国制造。

在上游,中共通过“一带一路”投资新基建,换取部分国家矿场的所有权,或通过海外并购,对资源进行垄断。

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产量,占世界钴产量的60%以上,在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一份文件显示,刚果(金)14个最大的钴矿中,有8座都是中国公司拥有。

不仅如此,在对钴矿的控制上,中共以“国家主导”的产业政策起了很大作用。2007年,在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换矿产”交易中,中共以道路、高速公路和医院等建设项目,换取了刚果一座大型钴矿的采矿权。

另外,过去十年来,中共政策支持的中资企业一直进行海外并购,大举购买煤矿、铁矿等矿山。

比如,加拿大矿业公司艾芬豪矿业(Ivanhoe Mines),自称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三座矿山,两座在刚果,一座在南非,主要是铜矿和其它金属矿。但是,经过一系列股权交易之后,中国的紫金矿业和中信金属目前已经成为艾芬豪的第一和第二大股东,中信董事长已经进入董事会担任联合主席。

而近年来,中资企业的并购目标,又转向了电动车等新能源科技所需要的关键矿物,包括在刚果、塞尔维亚、智利等国,布局铜、钴和锂矿等相关矿场。

而自从去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因为劳动力紧缺,许多海外矿场不得不停产或是关闭,出售矿场套现成了很多矿场的选择,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海外并购的“窗口期”。在这一“窗口期”内,中国收购了至少2座刚果(金)的钴矿。

而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表示,中国不但控制了很多关键的矿产资源,还主导了电池、电动车、太阳能板等绿色能源终端产品的制造,这也成为美国能源安全潜在的巨大隐忧。

瑞士有色金属营销商嘉能可(Glencore)的首席执行官格拉森伯格(Ivan Glasenberg)警告说,如果西方的汽车制造商们认为,他们永远可以依赖中国提供电池,那就太“天真”了。

面对新能源安全威胁 其它国家如何应对?

而中共,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知道控制原材料的重要。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就曾经说过:“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强调了稀土的战略意义。而习近平,也一直在讲“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这些都显示中共想要在全球主宰原材料市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共可以在不考虑是否盈利的情况下,在上游大量购买矿产资源;也可以通过提供政府补贴或低息贷款,让中国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倾销成品,打败竞争对手;此外,无论是在采矿还是生产过程中,中共也不会顾及人权、环保等一系列问题。

凭借中共的这种“国家主导”的战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关键原材料生产国。如今,在美国政府认定的35种关键矿物中,中共控制了其中21种矿物的全球供应。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世界上只有三个铯矿,而这三个矿都被中共控制着。

而中共垄断这些矿产的结果,不仅可以操控市场价格,还可以利用其作为外交和政治工具,在需要的时候展示它的威胁性。例如:在2010年,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主权纷争升级之后,中共曾经限制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而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后,中共也曾对美国发出限制稀土供应的威胁。所以,北京会利用垄断资源作为地缘政治武器,已是早有先例。

而现在,中共控制的已经不仅仅是稀土了。2019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题为《开采未来:中国将如何主导下一波工业革命》。

报告中提到,电动汽车、太阳能板、智能手机、风力发电机、卫星和半导体行业,这几大新兴制造业所需要的关键原材料,中国几乎已经全部通过各种方式,抢占到相应矿产的控制优势,而这是一个“很可能对世界未来的经济和安全更为重要的问题”。

因此,西方民主国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今年3月上旬,美国、印度、日本和澳洲举行了首次四国联盟(Quad)领导人峰会,峰会的一个关键议题是高新关键技术中使用的稀土材料。

6月8日,美国政府公布了供应链审核报告,检讨并改善美国半导体、电池、稀土、关键药物等四大脆弱的供应链。涉及电池的具体措施包括:美国能源部将为先进电池,提供大约170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政府还将对美国生产和加工的关键矿物,给予至少3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6月13日,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通过一项“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的基建计划,协助发展中国家兴建基础设施,以抗衡中共“一带一路”策略的影响。如果明年1月开始落实的话,也将减少中共对全球关键矿物的掌控。

9月30日,欧盟成立的欧洲原材料联盟(European Raw Materials Alliance)发布了一项计划,支持稀土采矿和加工。该联盟确定了非洲大陆的14个项目,需要大约17亿欧元(20亿美元)的总投资。

有的人可能会问,西方国家现在才想起来,要应对中共控制关键矿物的威胁,是不是太晚了呢?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从2019年5月以后,美国才开始在本土建立稀土加工能力。而彭博社报导说,现在仅澳洲的韦尔德山稀土矿和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的稀土产量,就达到了全球稀土供应的四分之一;而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市场的份额,已经从2010年的98%下降到2020年的58%。

所以,古语说得好,“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