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中国经济2022年面临什么样的危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1月19日讯】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美中关系特别节目。迈入2022年,美中关系的走向是国际政治分析人士最关注的议题。鉴于美中双方今年都有重要的国内事务,美国11月面临中期选举,中共在秋天将召开20大,双方也许都不愿意节外生枝。

美中对抗会相对缓和吗?中美国内的经济形势,对各自的政治和外交又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期专访,请程晓农博士解读。

晓农博士您好。

程晓农:你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2021年中美冷战升级 但武力冲突的可能性暂时降低

主持人:谢谢,我们这期节目请您来给我们点评一下,宏观地展望一下2022年美中关系的一些看点。在此之前,我首先想请您先回顾一下,2021年美中关系的基本态势,在您看来是什么样呢?

程晓农:拜登上台这一年来,美中关系好像没有什么,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善。相反,双方的实质性关注点都放在冷战问题上。虽然白宫经常在谈人权,但那种口头谴责或者对中共官员那种个人制裁,象征意义大过实质性意义。

为什么说中美之间过去这一年的实质性关注点是放在冷战问题上呢?因为双方真正的交锋和妥协,其实都是在中共的军事威胁问题上。回顾一下的话,中美冷战是前年初由中共点燃的。

中共点燃中美冷战的多项行动,都先后在它的外宣的官媒多维新闻上公开刊登过,不是秘密。然而,美国的民主党喉舌都不肯报导这些消息。在中文世界里,我大概是最早注意到中美冷战爆发的,前年的2月28号、4月10号和5月4号,我都在自由亚洲电台发表过文章,介绍中共的海军舰队对美国海军的首次大规模的挑衅和威胁行动,并且指出,中美冷战可能爆发。前年6月29号我又在自由亚洲电台的网站上发表文章,说明中美冷战已经开启了。

中共的战略目的是把美军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挤走,威胁台湾就是它为了夺取第一岛链,因为夺取了台湾,它才能够威胁日本和驻日美军。而现在中共大量部署的飞弹不仅是瞄准冲绳的美军基地,也瞄准了第二岛链关岛的美军基地,而且公开中共就这样宣传的。

中共不只是军事上试图把美军从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挤走,它在经济上也想控制整个西太平洋海区,满足它经济方面的资源需求。它试图通过对外施加各种影响和压力,用称霸之争,为它支撑国内经济提供机会。

从前年中共宣布用北斗卫星系统,对美国实现了精准的核打击导航支持之后,川普(特朗普)总统当时是立即采取了针对中共的全面反制措施。但是白宫换人以后,拜登似乎在逃避美中冷战的现实,他一直用彼此是“竞争关系”来模糊美中冷战状态的存在。

尽管美国军方,特别是战略司令部和海军,前年年底前后曾经密集发布各种警告,说明中共有意在核威胁美国,但是拜登及其白宫团队却不愿意承认美中之间进入了新冷战。

那么,过去这一年来,中共是咄咄逼人地升高军事威胁呢?还是在逐步学会与美国合作,避免冲突的发生呢?从事实上看,中共现在是正在美国设定的冲突防范的轨道上,心不甘情不愿地走着。而中美冷战也事实上从中共单方面武力威胁,升级到了美国启用冷战应对模式。

从这个角度去看,白宫处理美中关系的模式,已经非常明确地进入了冷战应对模式,这就意味着美中冷战升级了,但是,武力冲突发生的可能性也暂时降低了。

美中冷战与美苏冷战的4个特点对比

上一次美苏冷战有四个层面的特点,第一个就是双方通过核导弹形成长期、持续的相互的核威慑。第二个就是在德国这个美苏冷战的前线,双方的军队长期集结对峙,但是因为核武器的存在,双方保持克制,避免热战。

第三就是在靠近或者远离敌对大国的边缘地带,红色大国是经常用各种借口和手法挑起热战,它既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也为了把对方的军力拖到那些边缘地带的战场上,来减轻前线地带的军事压力,当年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如此。

那么第四个特点就是冷战当中的美苏双方,为了避免彼此爆发热战或者核大战,都会采取一系列外交活动,目的是软化双边关系,建立一套双方认可的冲突防范协议,或者是达成某种形式的共同声明,这样来互相约束。而冷战外交和常规外交的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说,冷战外交的核心主题非常单纯,那就是如何防范双方的直接军事冲突。

如果用刚才讲美苏冷战这四个层面来衡量的话,中美冷战的特点也是有这么几个。

第一个就是,中共已经公开展示出对美国的多兵种、多投射工具的远程核威胁。第二,中共把台湾作为中美冷战的前线,不但宣布要尽快占领台湾,而且在台湾海峡部署兵力,连续、大规模地对台湾进行空中侦察和骚扰。

第三,中共也试图控制南海的国际水域,在南太平洋租用了多处具有战略要地意义的岛屿,以便建立军事基地,然后沿着澳大利亚的北方、东北方到东方,实施对澳大利亚的战略包围,为它建立南太平洋势力范围做准备。

第四个中美冷战的特点就是,去年9月的拜习视频会谈,它的中心议题就是如何避免中美冷战,因为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而引发热战,那这个就是典型的冷战外交。

“冷战外交”有效果 美中签署不发生核战声明

主持人:那您说拜习会是典型的“冷战外交”,那去年的这些冷战外交有没有产生一些效果呢?

程晓农:应该讲是有的。拜登他是不愿意坦率地面对美中冷战的现实,当然这里面除了他种种的现实政治需要之外,也和民主党的很多政治人物,还有很多支持他们的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立场有关。

他们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反越战运动当中都是活跃分子,意识形态上是喜欢毛泽东那一套,很多人就是毛粉。当时他们当中,很多人事实上是支持中共,而反对美国政府。他们在那个时期形成的反越战的观念,或许也是今天他们讨厌美中冷战的原因之一。

但是,由于中共在中美冷战当中不断增加军事威胁,而在宣传上,中共则是对自己的冷战行动采取“贼喊捉贼”和倒打一耙的手法。这样的话,白宫不得不和习近平直接触及冷战的核心问题,就是你是不是要不顾一切后果地发动核大战。

那么同时美国也开始采用冷战的应对策略来对付中共,就试图把中共纳入到防范双方军事冲突这个冷战应对框架里去。当然冷战从来都是用行动展示的,没有哪一国会为了开启冷战,或者升级冷战先发布宣言。

所以判断冷战开启和冷战升级,不必也不需要看双方的相关言论,只要观察现实中的扩军备战,还有扩大海外势力范围,以及在前线地带的备战等等活动,就可以很清楚地发现,是不是存在冷战的苗头,冷战对抗式的开端或者冷战升级的迹象。去年9月的拜习会谈,关于这次会谈的过程,我们以前在节目中介绍过。在这次会谈当中,美国采用的是冷战应对式互动。

然后从拜习会谈到年底,冷战议题在美中中间已经出现了一些结果。其中之一就是《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19号报导,美国正在推动与中国的核军备管控谈判,目的是双方扩军备战,升级过程当中,核武库还有投射工具要在某种程度上透明化。

第二个就是彭博社报导,这次拜习会谈中双方同意,美国军方和中共军委副主席这个层级建立直接沟通管道,这是为了让双方的冷战活动的动机和目标,在军方的高层之间有限的透明化,防止误判而导致军事冲突。

第三个就是今年1月3号,中、美、俄、法、英5国政府和外交部门同时发布了一份措辞相近的文件,宣称“避免核武器国家间爆发战争和减少战略风险是我们的首要责任”,进而“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

这5个国家当中,英国、法国是陪衬,它们本来也不会发动战争。俄国也并没有发动核战争的意图,其实这5个国家当中,中美两国才是这个文件的主要角色,看起来是中美互相配合,实际上是中共在配合美国,做出一种不打核战争的姿态,这个就是冷战升级的表现。如果不是中美冷战被中共推到了可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阶段,就不需要发表这样的声明。

而这种声明的发表,本身就表明了,美国已经意识到了,必须把这个问题摊到桌面上,推动中共至少是发表这样一个声明,来防止双方冲突的发生。当然了,中共的声明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美国还同时会加强扩军备战。

这样的节奏,我们在美苏冷战的全过程当中,是不断看得到类似的互动。不管中共今后怎么做,美国把避免打仗这个问题放到桌面上之后,至少对中共不断的武力挑衅,起了一点抑制作用。

所以我认为,2021年中美冷战是升级了,但武力冲突的可能性暂时降低了。

中共未完全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拜登政府进退两难

主持人:是,那我们就来看一看2022年美中关系的一些看点。那我觉得一个主要的看点是美中的经贸关系。《华尔街日报》在1月初发表文章说,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到期,但是中方并没有完全履行贸易协议,而这个的结果让拜登政府陷入两难。那么美国商界还是有不少声音说希望拜登政府免除关税。所以您怎么看2022年美中经贸关系的走向?那您觉得拜登政府他会免除一些在协议中包括的关税吗?

程晓农:我们都知道川普总统时代,美中贸易战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是到期了,那中共并没有遵守这个协议当中承诺的那些个进口美国商品和服务的那个目标。那么拜登当局会不会撤销川普时代施加的对中国关税,为中国大幅度扩大对美国出口、挽救中国经济打开方便之门?

目前看来,确实美国商家是希望如此的,但是好像白宫至今拿不出来一个对中共的经济政策框架,所以陷入两难。但是美国白宫已经否定了继续进行双边新的经贸协议会谈的这种可能性。因为很显然,再添这样的协议,中共不会照办。

那白宫决策圈里的人是不是考虑过,为什么中共不履行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因为中共这样不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这样做的话,不是明显为改善中共急需改善这个中美经贸关系设置障碍。关于这一点,我是不知道白宫怎么想的。但有一个状况是很明显的,那就说中共的外汇其实已经无法支撑按照中美贸易协议的要求,大量进口美国产品的开支了。

那另一方面,中美冷战状态下,双方的经贸关系不再是盟友之间的自由往来,而是对手之间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美国处理美中经贸关系,需要考虑到冷战格局,不能造成助敌弱己,就是帮助敌人强大而削弱自己的那种结果。因此美国是必须要在经贸科技领域,继续对中国保持一些压力。

那么同时我们还要从美国国内的局势来理解,拜登当局为什么过去一年来,对中共的经贸政策游移不定。首先可以看看拜登上任以后的疫情处理,到去年底美国因疫情死亡的人数是80万,当然这里面因疫情死亡这几个字要打引号,不一定真都是疫情。

就可能有些人是其它病死亡也算在疫情头上了。那么其中呢2020年疫情最严重,疫苗尚未研制出来的时候,川普任内算是死亡38万5千人,那么拜登上任的第一年疫苗已经投入了,疫情减轻了,结果死亡人数反而高到42万人。

那么除了疫情问题之外,拜登的其它国内政策也引起大量的争议。拜登上任之初,民主党通过了高达1万9,000亿美元的救市法案,结果因为发放这个额外失业救济过多,反而造成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意愿下降,各行业人手不足;同时这个经济政策也造成了很高的通货膨胀。去年11月美国物价比上一年的同月上涨6.8%,是1982年以来最大的涨幅了。那不断上涨的开支正在冲击很多美国家庭的生活。

那拜登上任以后,曾经想让美联储为民主党的大政府、乱花钱的经济计划服务。他甚至还打算提名一个社会主义者叫奥巴罗娃去担任美国货币监理署的主计长,这个奥巴罗娃是康奈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是主张美国银行业要按照苏联国家银行的模式实行改造,那么去年9月底、10月初连《华尔街日报》都已经表示高度担忧,连续发了3篇编辑部评论。

拜登左派政策引民怨 压力下无法对中共做让步

拜登和美国民主党掌控这个众议院,他国内政策有几个特点,那就是用左派的政治理念来改造国家、改造社会,因此它的经济上就有一系列大手笔乱花钱的需要。

比方讲他们设想要全面推动“绿色新政”,要走德国此刻就限于困境的那个绿色能源道路;那么还想改变现有的医疗保险体系,每年在耗费数万亿美元,用全民健康保险来覆盖所有人口、包括那些硬性闯关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他们也想扩大非法移民人口,为非法移民提供所有的社会福利和选举权,从而改变选民结构,把民主党的统治建立在外国人投票支持的基础上;他们还想模仿罗斯福,大兴公共工程,学中共的政府举债搞基础建设的模式。

民主党内的极左派是依靠着教育界、媒体和文化界泛滥,那个极左派马克思主义思维,一步一步地裹挟着民主党内的温和派,不断把民主党的国内政策走向左转再左转。

那极左派是不关心国际事务的,也不担心财政举债过度,因为他们喜欢“依靠债务发展经济”这种模式,就是所谓的“债多不愁”。那么这种想法可以从后凯恩斯主义的所谓现代货币理论当中找到说法。

美国现代货币理论有一个代表人物叫做兰德尔‧雷(L. Randall Wray),他的主要观点是:一个能够以本国货币举债的国家永远不会债务违约,因此美国可以用美元举债,只要多印美元就能还债;那么与此同时,通过提高税收就可以避免通货膨胀。

这个理论是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小布什、奥巴马都大肆举债。2016年12月奥巴马离任的时候,留下了20兆美元的债务,其中4兆是小布什造成的,16兆是奥巴马造成的。

那如今物价迅速上涨,开始引发民怨,导致拜登的民调支持率明显下跌。拜登想把美联储当作行政当局印钞机来用的企图,越来越难以实行了。民主党的温和派当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唱反调。

最近民主党有一个参议员曼钦就果断坚决地顶住了来自民主党内的压力,对拜登的基建大计划投反对票,导致拜登所谓“重建美好未来”的法案流产,没办法在参议院通过;另外还有20来个民主党现任众议员已经宣布,明年中期选举的时候退出选举,这就导致民主党面临中期选举危机,所谓的红潮来临,就是共和党人候选人有可能在众议院取得多数席位。

从今年1月开始,美联储可能会逐步收紧购买财政部的国债规模,3月中旬前就可能结束疫情时期这个购债计划,这就收紧了美国政府财政滥发钞票的做法;另外美联储今年可能会加息3次,以便遏制通货膨胀。

今年美国会开始为拜登的经济政策付出代价,不仅仅是通货膨胀会继续上升,而且因为美联储会加息,将影响到股市行情,那股市通常表现在这种情况下会受到冲击。

美国经济为拜登当局的错误政策付出代价的时候,拜登当局会不会在经贸问题上应对中共的时候乱了阵脚?假如拜登当局的经济政策一帆风顺,那拜登在国际事务上他会更多地受到民主党内极左派的影响,而民主党的极左派在意识形态上的亲共、亲马克思主义的。

而当拜登行政当局在国内事务方面碰得一头包、中期选举可能面临危机、会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这种情况下,他为了保住国内政坛上不要因为国际事务决策错误而进一步失分,他会比较小心翼翼地应对中共,他也不太敢做让“拥抱熊猫派”高兴的事。

过去这一年,拜登当局在应对中共关系方面,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那今年拜登的注意力会进一步转向国内政策,而在国际事务上会继续小心翼翼;这种情况下,美国行政当局在民主党内的温和派、共和党和军方的压力下,会延续去年以来对中共政策的这个方向。那么中共经济的下行和日益艰难,也会给商界的“拥抱熊猫派”不断地“浇冰水”。

中国经济一大问题:中共外汇存底陷入“一女二嫁”困境

主持人:所以就是您主要谈了刚才美国这样的一个经济状况和趋势。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中国的经济。其实您刚才有句话,您说中共的外汇其实已经无法大量进口美国产品了,就不能负担那样的开支了。那我想就请您进一步谈一谈为什么您这么说?那中国外汇的这个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

程晓农: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中共的外汇存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去年恒大爆雷的时候,我们在节目里谈过,恒大实际上爆了两颗雷,在国内它是大量的债务还不上,在国外也有几亿债务还不上。它在国外的欠债是要用外汇还的,光用人民币没用,还得中共的外汇管理局批准它购买外汇去还债。

最后恒大是在华尔街躺平了,那这颗雷也震动了华尔街,为什么呢?因为恒大揭开了中国企业在国外发行的巨量债务,可能还不上这个黑幕。

华尔街现在紧紧盯着正在走向破产的恒大,它的对外偿债能力,当然还有其它公司,其实华尔街更担心的是,中国政府是不是会为企业偿还外债,提供足够的外汇。

而正是这一点,暴露出中共现在正面临着外汇储备的两难境地。表面上,现在中共自夸说它还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但是,中共现在也欠着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同时它还有3万4,000亿的外商直接投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外商如果撤资,会需要兑换外汇;企业偿还外债,也需要兑换外汇。所以这3万来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果全部用来还债,就所剩无几了;那么,外商撤资或者正常经营的利润这些资金,想汇出中国,要用外汇怎么办?如果还了中国对外的欠债,它就只能卡着外商,不让他们把人民币换成外汇。

也就是说,中共的外汇储备只能应付一头,还了外债,就没外汇让外商撤资时拿到外汇,所以中共在外汇使用方面陷入了叫做“一女二嫁”这种困境。

有人会问,为什么中国会有那么大的外债?不是经济繁荣吗?其实,中国的经济繁荣是虚幻的表象,它是靠企业大量从华尔街借钱暂时堆出来的。这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不仅给中国提供了大量资金,也成就了中国那3万亿外汇储备的90%。

所以现在中共如果扣住台商的钱,台商只能扁扁嘴;扣住西方国家企业的钱,就会引起国际金融纠纷,现在日本的企业就已经开始为这个发愁了。

习近平他怕的就是穿帮,一旦中共外汇“一女二嫁”的局面被看穿了,会引起国际金融圈的恐慌,那我把它形容成“两个坛子一个盖”,你怎么捂都没办法不穿帮。

中国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是怎么来的?

那这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我做了一些分析。中国的企业过去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用对外融资来支撑国内业务的运作模式,就是通过它从境外融资获得大量外汇资金,然后注资到国内业务当中去。特别是一些互联网服务类企业还有房地产企业是“烧钱”的这些行业,尤其热衷于这样做。

中国企业到境外筹钱,通常有三条路:第一条,是到华尔街上市,通常讲的IPO;第二,通过华尔街发行债券融资;第三,就是到香港二次上市。

最近,由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新的规定,不允许中国在美国的上市企业继续隐瞒财务资料,所以,3年内这200多家中国的概念股都会跌得不值几个子了;那么从去年8月起,也再也没有新的中国公司它的股票能在华尔街上市了。

中国的企业到华尔街借债,当然可以暂时带来现金流,让企业应付一些开支的;但借债是要还的,而债务的积累会越来越变成沉重的债务开支负担,因为债务没到期的时候,你要定期付利息的,债务到期就得偿还本金。更关键的是,从境外融资,是增加了中国的外汇储备;但是你还债的时候,也要动用外汇储备,这就与中国的外汇支付能力息息相关了。

中国的哪些机构到华尔街借钱呢?根据现在的资料,到去年6月底,刚才讲到的中国这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当中,政府部门是占16%、中央银行占1%、商业银行占47%、非金融企业占36%;也就是说,银行和非金融企业,就是普通的,不搞金融的企业,合在一起占外债,2万7,000亿外债的八成多,财政部加上中央银行占17%。

财政部对外发行的债券里面,大部分是长期债券,所以它一时半还不着急还;各家银行对外借债达到12,552亿美元,平均为一年期的短期外债占七成;非金融企业对外借债已经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也占七成。由此可见,银行和企业的短期外债差不多有1万5,000亿美元。差不多每一两年就1万5,000亿美元的债要还。

过去几年,中国的银行和企业偿还外债的办法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当然如果不赖账,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是,有了恒大和其它房地产公司赖账躺平,再想借外债就变成了再借没门儿了,没到期的外债华尔街都可能讨着要,这样的话中国的外汇管理局,自己难过了。

那华尔街密切关注恒大的到期境外债券没办法兑付的状况,是因为,中国如果连恒大一家公司还债所用的外汇都保证不了,那其它华尔街投行购买中国公司债券,岂不都有兑付风险吗?

中共没有足够外汇履行中美贸协 外商想撤资但换不到外汇

迄今为止,中共宣传说它的政绩时,外商投资越来越多,经济前景令人鼓舞;但是外商投资积累的越多,潜在的外商撤资用汇需求就越大。我查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投资头寸表》最新的数据是去年6月底的,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余额,去年6月底已经达到33,65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外汇总储备的余额。

在逻辑上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所有外商都决定全部撤资,而中国政府又完全守信用,准许外商把在中国的固定资产变现,加上利润等等,全部换成外汇拿走,那么那个时候33,650亿外商的投资撤走,中国的外汇储备变零,中国的国际收支会破产。

当然,中国的外汇储备变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中国政府不可能让外汇储备因为外商撤资而消耗干净,所以它可以用不让撤资的外商拿到外汇的办法,来保住外汇储备。这样做的代价是,外商蒙受重大经济损失,而中国丧失国家信用,遭到国际社会的金融制裁。

外商进入中国的时候,是和平年代,中共笑脸相迎;外商想离开中国大陆的时候,国际格局已经变成中美冷战时代了,外商开始犹豫是不是继续往中国投资。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共的外汇它这个储备,会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而日益紧张,那中共很可能要对撤资的外商用汇冷脸不理。现在台商已经遇到了这个局面了,很多台商抱怨说,他想撤资但换不到外汇。

那中共害怕外汇“一女二嫁”的局面穿帮,它会不看紧它这个外汇储备的荷包吗?当然会,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共故意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当中的承诺,每年要从美国多进口产品和服务达到几千亿美元?

答案现在显示出来了,中共宁可撕毁中美经贸协议,也不敢敞口花外汇从美国进口商品;因为如果那样做它很快就会让华尔街发现,讲中共会还不上那2万7,000亿美元的外债,要部分赖账了。

一旦这种担忧像雷暴雨之前的乌云那样,在华尔街上空徘徊的时候,华尔街就该炸锅了,那么中共就会面临国际金融制裁;到了那个时刻,什么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就都一风吹了,如果是中共赖账,那么华尔街发动国际金融制裁,中国在国外的资产就会被扣押来偿还债务,中共那时候就在金融制裁的情况下,就只有回到毛泽东时代的闭关锁国了。

这个不是危言耸听,是根据中共目前的外债状况和外汇储备家底,还有国际金融界对赖账不还的通常反应,分析出来的。这种情况下,中共的对外扩张,凡是用到外汇的地方,都会受到来自中南海的限制,因此,中共的印太战略就不得不打折扣了。它手里没银子,它在国际上就不能横着走了。

中国经济又一大问题:地方债务危机已经无法收拾

主持人:您谈的这个外汇的问题,觉得就是说非常详细,就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具体它外汇的情况,但是我想中国的经济面临的不只是外汇的问题,它在国内的这种财政也是很大的问题。那之前节目中您分析过房地产泡沫正在破灭,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其实房地产泡沫,它的破灭还牵扯到地方财政的问题。那我想请您谈谈就是地方财政现在这个问题有多严重?然后它的财政危机,对于中国经济又意味着什么呢?

程晓农:现在中共地方政府的债务雪球,已经滚到再也推不动的程度,李克强的任期明年就到了,但他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换谁也收拾不了了。

自从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房地产公司买地盖房的兴趣大减,然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就开始萎缩,到现在为止,地方财政的卖地收入已经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11月下降10%;与此同时,全国的税收这些常规的财政收入也连续3个月下降,11月下降11%。

为了弥补地方财政的亏空,今年在若干城市要试点房产税,5年后全面推开,这个房地产税,我们在以前的节目讨论过了。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危机,而中共的财政会不会撑不下去?

去年12月8日到10日,中共举行了每年例行的经济工作会议,官媒报导当中有大量套话、空话、虚话,但是从中还是可以筛选出有用的资讯,那就是中共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三重压力,就是12个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需求收缩主要指的是,因为失业明显上升、就业人员工资减少、家庭负债沉重,导致全社会的消费能力收缩,这是从制造业的下游,市场需求的方向在挤压制造业;供给冲击主要是指工业原材料、零部件、燃料的价格大幅度上升,这是从制造业的上游对各种产品生产链的成本挤压;预期转弱是指从消费者到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向的预期变差,不看好,消费者会节省开支,企业会裁员并减少经营活动。

中国经济面临的三重压力实际上就是三方面的因素相互产生不利作用的一个不良循环;经济陷入这种不良循环,就会显示出不断长期下滑的这个趋势。

李克强从2013年就开始喊话,“政府要过紧日子”。前年以来中共就要求各级政府的开支要按照“过紧日子”的标准进行。今年是规定,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一律压缩一半;明年政府开支还要进一步收紧。

而且,政府“过紧日子”现在已经落实到公务员收入上了。去年底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这些省市的公务员陆续都收到了降低收入的通知,平均降低幅度是一成五到两成半。过去甚至公务员大家还抢破头争着考的一个好位置,但是公务员现在好日子也快到头了,从这上面,我们能看到中共的财政压力真的很大。

讲到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它的收入主要是三块,就是地方的税收、中央的财政拨款还有地方政府卖地的收入。那么地方政府的债务有两块,一块是地方政府发的债券,一般是用来做公共设施的建设的,它和国债一样,是地方政府用它的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另一块地方政府的债务就是它的所谓融资平台,就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债务,比如用政府的土地向地方的银行抵押换取贷款,或者是向银行发行地方政府的债券,就是地方通过这个投资平台、融资平台来发行债劵,获得的资金用来做市政工程和房地产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

那么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数量太大了,中共就把卖地的收入用来偿还债券了,那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就没办法偿还了。那么为了掩盖它的融资平台的债务偿还资金已经落空这个真相,中共采取了一种欺诈性做法,就它不承认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那么这些融资平台的债务被称为“隐性债务”。不管这个债务中共怎么叫,它是“隐性”的还是不“隐性”的,它总是要还的。

如果财政和金融泡沫破灭 中国将面临极严重的经济灾难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累积得像山一样高,这是个多年的老问题。11月23日中共财政部公布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到去年10月底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余额已经上升到30万亿人民币,比前年增长6%,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那么它新增的债务当中,五成是用来还债的,我刚才讲的只是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劵,还有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这有多少?

去年9月29日《南华早报》引述美国投行高盛的报告,高盛的计算是对二千多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报表的分析。包括它们的债劵和银行贷款,结果是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已经从2013年的16万亿上升到2020年底的53万亿。

高盛有个经济学家是华人叫魏静娴,他主笔的报告是这么写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大多数集中在营建、交通和工业方面,占债务总额将近四成;其中江苏省负债占全国之冠,去年就达到8万亿。

由于这个融资平台的债务数量巨大,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这个负担很沉重,因此就出现了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资相同的毛病,那就是融资平台发债所筹得资金当中,有六成要用来偿还当年到期的债务,也就是说融资平台的债务越来越短期化,今年借今年就得花掉去还债。

2009年的时候,以往3年发行的新债是占20%,到了2020年新债已经占到了55%,就是说为了让债券能发出去,1年期债券会超过30%。那么在地区分布上,地方债券和融资平台债务是以经济发达地区为重头,整个东部地区合计超过28万亿,西部地区17万亿。

目前估计,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余额是30万亿,刚才讲了,融资平台债务是53万亿,合计就是83万亿;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债务余额21万亿,中共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合计现在已经到了104万亿。

这个104万亿大体上正好相当于中国的GDP,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一年中国人全部拚命地干活,一分工资不领、不吃不喝、什么钱也不花,正好能把中国中央政府的负债还清。

那能这样吗?不可能。所以对政府的债务余额,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警戒线,就是60%。意思是政府的各种债务不能大于它的政府财政收入的60%,高过60%就危险了。那么中国现在实际上是政府的总的负债率超越百分之百,它比国际通行的财政风险警戒线高了40个百分点。

如果单看地方政府的话,按照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就包括隐性的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债劵,地方政府的真实债务是83万亿,这相当于地方政府的税收、土地财政收入和中央转移支付的多少呢?债务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2.6倍。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不只是有一个正在破灭的房地产泡沫,其实,整个中国经济过去20年来,一直是依靠做大财政和金融泡沫,才得以维持的。一旦这个财政和金融泡沫破灭,中国将面临一场极其严重的经济灾难。

恶性通货膨胀将加剧 中产群体将面临资产大幅贬值

有人说中央政府能不能扩大财政赤字,不断从银行借钱来应付开支和债务呢?我们都知道在银行卡和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日常收支是用纸币的,所以财政赤字最终会表现为“印票子”;现在这个概念过时了,因为大家收入都是往银行转账,然后购物是用手机支付,所以,政府扩大赤字,它不一定都要“印票子”,它在银行账户之间多转几次、转几个数就行了。

但是不管它是“印票子”,还是银行转账,不断扩大财政赤字的结果必定是恶性通货膨胀。去年中国的物价已经上涨得非常厉害,今后会更厉害。

以前老百姓会想说,钱存在银行里,因为物价上涨,会不断缩水,不如买房子,等着房价上涨,坐在家里就发财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如今,这条路没了,你持有多套房,不但要交房地产税,房价还会不断下跌。那些无房无车的“升斗小民”,就是他没有什么存款投资,全靠挣几个钱糊口,他们对通货膨胀的承受力最低,因为他们如果不挣到饭钱,就连馒头稀饭都吃不上,但是这样的“升斗小民”就是每天挣饭钱的,他们在通货膨胀面前,也没什么资产损失,因为他们就没有什么房产、股票、基金。

但是对小有资产的中产群体来讲,房子贬值、股市下跌、存款利息只能达到物价上涨幅度的几分之一,这个时候政府再不断制造通货膨胀,他们的感受就是,坐在家里头,家庭的财产都在分分钟钟缩水,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所以,从去年夏天以来,中国很多中产家庭已经不再送子女出国留学,为什么呢?付不起钱了。

对中南海来讲,财政危机虽然是国内的,但是同样关系到中美关系,因为扩军备战是花大钱的事,钱紧了,中共扩军备战也得锱铢必较,这时候中共对美国也就没那么嚣张了。

2022年中美关系的走向

主持人:听您讲中共的财政危机问题,我觉得真的就是才意识到它的严重程度,而且它是一直在往后拖、往后推。但是越往后推,我觉得这个程度到时候爆起来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程:对)所以这个确实会影响它的政治和外交。节目最后,如果用几句话来预测一下2022年中美关系的趋势和走向,您会如何预测呢?

程晓农:我想今年2022年中美关系可能会比去年相对平稳一些。所谓的相对平稳,当然不是中美冷战结束了,而是双方当局都有国内优先考量,在主要的对外关系上会相对比较收敛。

政治上,习近平是在20大之前希望中美关系不要再发生大的冲突,影响到20大;拜登在11月的中期选举之前,也不希望美中关系发生震荡,让民主党丢失更多的众议院席位。

经济上,习近平和拜登都需要应对通货膨胀,习近平还希望华尔街继续往中国投资,所以,他不见得会高调地在经贸问题上对拜登施加更多压力。这样的相对平稳,是孕育着下一轮双方对立的扩大和延展。

主持人:好的,2022年美中两国我觉得可能还是会有不少事情发生,包括疫情、冬奥什么的。那我们下次节目再请您来继续解读了。

程晓农:好的,谢谢方菲,谢谢我们观众朋友们收看节目。

主持人:好,谢谢,再见。

程晓农:再见。

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本期的《方菲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方菲访谈频道:https://bit.ly/fangfeitalk

《方菲访谈》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