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4月03日讯】半个月前,中共统计局还在高兴1-2月份的经济数据,认为经济有回暖的迹象,但是,随着中国各地疫情的再次升温,中共又对上海、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祭出了封城令,结果,这几天刚刚出炉的采购经理指数PMI,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同时,虽然春季到来,但是大陆的房地产业却仍然处于寒冬,不但在国内的贷款困难,在国外的融资渠道也被切断。
那么,面对不断下行的经济压力,中共到底要如何稳增长呢?房地产业的未来前景又是如何呢?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内容。
疫情封控和俄乌冲突 导致中国经济再度萎缩
3月31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制造业PMI,从2月份的50.2降到了3月份的49.5,在时隔四个月之后,再次跌入了收缩区间;非制造业PMI,则是从2月份的51.6降到了3月份的48.4,是2021年9月份以来首次低于临界点。
大家知道,PMI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低于50则说明制造业活动萎缩。那么,中国经济再度萎缩,是什么原因呢?
中共统计局的官员说,主要是因为受到这一轮的疫情影响,一些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也波及到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一个原因是,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是被取消,造成了产需两端同时走低,所以,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降到了收缩区间,分别是49.5和48.8。
另外,中共给出的官方数据还显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因素,也给中下游行业带来了比较大的成本压力,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都上升到了近5个月来的高点。
不过,财新随后发布的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要比中共官方的数据还要糟糕。根据财新和标普4月1日的声明,制造业PMI从2月份的50.4跌到了3月份的48.1,创下了25个月来的新低,而且是该指数自2020年2月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差表现。
财新智库的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认为,制造业供需由升转降,通胀压力继续攀升,以及疫情和俄乌冲突导致企业预期再度下降等因素,加剧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滞胀风险凸显。王喆还表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需求低迷。
那么,中共有什么对策吗?
3月29日,李克强在中共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提到,稳定经济的政策要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但是,会议所建议的措施,仍然是利用基建投资来刺激经济,还提到,带动消费和就业的重要举措,就是“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
另外,中共央行,也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季度的例会上提到,当前中国国内的经济面临“三重压力”,要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这说明,在稳增长的前提下,中共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正在增加。但是,对于到底采取怎样的宽松政策,分析人士的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二季度可能再次降准、降息;有的则认为,下调政策利率并非是“唯一选择”,央行可能会将重点放在信贷宽松上。
事实上,我们也认为,在美联储已经表态要加快升息步伐后,中共央行的降息空间已经很小,所以更可能是采用结构性的货币宽松工具。
开发商债务风险加大 中共束手无策
另外,大家知道,过去,房地产业一直是中共拉动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是现在,深陷债务危机的房地产业,却成了经济增长的拖累因素。虽然去年底开始,中共当局就承诺,要放松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地出台的一些刺激政策,显然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比如,在银行融资放贷部分,地方政府仍然从严审查,没有放宽贷款审核条件,导致开发商融资仍然很困难。据路透社3月31日报导,5家排名中国前50强房地产开发商的高层透露,他们没办法从银行拿到新贷款,只能靠销售收入来投入新项目建设,而销售收入一直在减少。
那么,银行方面是什么情况呢?
一家中共国有银行的高管表示,该行总部的指导方针,是加快抵押贷款的审批,但是对民营房地产开发商保持谨慎态度。
那么,中国开发商在国外的融资环境又是如何呢?
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26日报导说,去年底的恒大事件,引发了国际投资者的担忧,所以,中国开发商的美元债券发行几乎陷入停滞,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开发商,只在境外完成了两笔高收益美元债券的发行,总价值不到2.95亿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高达97%。与此同时,中国开发商在国际市场上的借贷成本,也已经跃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中国最大房企碧桂园,去年的利润,已经降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净利润同比下滑了24.3%。另一家房地产巨头万科,去年的净利润,更是罕见下降了45.7%,远低于市场预期。
而且,还有多家中国房地产公司,因为无法按时公布年报,导致它们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从4月1日起被迫停牌。据澎湃新闻披露,不完全统计的停牌房企,已经是名单一大串,包括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世茂集团、花样年控股、佳兆业等等。
对于延迟发布业绩的原因,有一些房企表示,是因为疫情相关问题,但也有不少公司,是因为最近刚和之前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分道扬镳。
据“澎湃新闻”报导,自2022年1月以来,仅仅是“罗兵咸永道”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辞任了至少6家在港上市内地房企的核数师。罗兵咸永道,就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PwC)在香港的公司。
但是,延迟发布经过审计的业绩,或是变更审计师,更会增加企业的融资困难,一些开发商的评级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而且,更换审计机构的开发商,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失去了信誉,即使它们设法在更换审计机构之后公布了年度业绩,但是,市场仍会质疑其财务数据的可信度。
这对已经在惨淡经营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房地产好日子过去了 去年销售是峰顶
虽然自2022年以来,中国多个地方,已经推出了刺激购房需求的救市措施,比如松绑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率、进行购房补贴等等,然而,房地产市场仍然表现低迷。
根据克而瑞地产研究的最新数据,3月份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降了52.7%,降幅比2月份扩大了5.5个百分点。累计业绩来看,1-3月百强房企的整体业绩规模,同比大幅降低了47%,也低于2020年的同期水平。
另外,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7%;销售额超过千亿的房企,仅仅剩下了2家,比去年同期减少3家;超百亿房企46家,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0家。
中国房地产企业,要想回到前些年的高光时刻,已经很难了。几天前,大陆房企巨头万科的董事长郁亮还提到,2021年,全中国房地产的销售额达到了人民币18万亿元,这或许是中国房地产开发行业的天花板了。
而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易宪容,也在受访时提到,下调房贷利率已经无法刺激楼市,老百姓根本没兴趣买房了。
易宪容提到,有三个数据显示,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一是,1-2月的数据显示,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了13.8%,但住宅销售额下降了22.1%,这意味着房价出现了全面普遍的下跌,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第一次。二是,在70个城市的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中,有40个城市的新建住宅价格下降,57个城市的二手房价格下跌。三是,2月中长期贷款数据,也罕见出现了同比减少的情况。
这三个数据,代表房价开始出现全面下跌,居民不愿意购房。
易宪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第一,人口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极为缓慢。第二,疫情对中国经济、居民收入水平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第三,购房主力有了变化,因为数字经济企业的市值已经减少了10万亿,而且面临全面裁员,而这些企业的员工收入比较高,是早几年购房的主力。
他还认为,房地产开发商,现在只有把房产卖出去,才能摆脱风险。但是,如果各地政府禁止房地产企业下调房价,导致房子卖不出去,就会引发很大的问题。
另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院长姚洋也提到,中国房价狂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口在2025年之后肯定是一直负增长,也许在疫情过去之后会反弹一点,但是,总体人口已经无法支撑。他还建议,年轻人不能再认为买房子是资产增值保值的方法,有存款不如找一个好的投资机构理财,进行长期投资,肯定比买房子要好。
其实,这些专家学者的看法,跟央行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
3月30日,中共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这份对中国50个城市2万户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未来三个月,居民打算购房的比例是17.9%,和去年四季度的调查一致,仍然是2016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
另外,央行的调查还显示,倾向储蓄的居民增多,而倾向消费和投资的居民,却在减少。
房地产风险加大 或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然而,房地产业所带来的风险,还不只是影响房地产业。从主要中资银行陆续披露出的2021年财报来看,去年以来的房地产企业的“爆雷潮”,已经导致主要大中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上升。
据路透社报导,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去年年末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同比上升了0.37~2.47个百分点。其中,工商银行的房地产不良率上升最快,从2020年末的2.32%,翻倍到去年年末的4.79%;房地产不良率最高的,则是中国银行,去年底是5.05%,上升了0.37个百分点。
事实上,标普全球评级,在去年底就曾经指出过,中资银行面临房地产不良贷款倍增问题,据标普的估算,有三分之一的中国开发商可能陷入财务困境。而路透社的报导也显示,房企债务风险,已经让不少中小银行的资产恶化,处在破产的边缘。而且,地方政府由于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其隐形债务危机也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
3月25日,中共国务院要求央行等机构,要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筹集。这是中国首次设立这一类型的基金,这也说明,中国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大。而房地产债务危机,很可能就是这个诱发因素。
我们看到,现在中国经济可以说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一不小心就会“踩雷”,而中共当局,除了高喊“稳增长”之外,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化解房地产的风险上,似乎也拿不出什么有效的措施。同时,中共当下内外交困的环境,也都是自己一手促成的,如今中共想要解决困局,看来只有先解决自己这一个办法了。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