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4月06日讯】在刚刚过去的3月,中共的三座“金库”:香港、深圳和上海,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封城”,结果是,吓得各地资金纷纷从中港两地夺路而逃。现在,上海刚一封城,中共副总理胡春华就开会讲,中国外贸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刚刚解除“禁飞令”的香港,第一季全球IPO的排名,也跌到第六位。
那么,正在封城的上海,会不会也会和香港一样呢?另外,对于美国监管机构对中概股的审计要求,中共竟然罕见表现出了妥协,这是为什么呢?与此同时,一些中企也正在计划着赴欧洲上市,那么,到欧洲上市,中概股能迎来又一春吗?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封了上海 后院起火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口岸城市,而且,上海交易所还在今年首季录得了全球IPO市场的最高排名。可现在,中共封了上海,如同自废武功。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看到,在上海全面封城的第四天,4月2日,中共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就主持召开了一个外贸形势座谈会。他特别提到,中国外贸所处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复杂,要“千方百计完成稳外贸目标任务。”。他还说,市场一线的外贸企业对形势变化最敏感,要积极应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这一番讲话中,可以看出,进入第二季,中国的外贸出了问题、出了状况,也就是和1月、2月时,中共官方宣称的“开局良好”的外贸局势大不相同了。
根据中共官方公布的数据,3月新订单指数是48.8%,按月环比下降了1.9个百分点,略微下降。当然,中共的数据经常都是掺了水分的,而且,胡春华也强调了,要“千方百计”地完成稳外贸目标任务,或许,这当中面就包括在数据上的千方百计,很可能中共看到的真实订单的情况,还不是一个“略为下降”的程度。
香港首季IPO市场惨淡 跌至全球第六
那么,外贸风险已经显露,金融市场又是什么情况呢?在国家队护盘的情况下,股市的影响未必会那么明显,我们可以先看看被锁住的香港。
从1月8日开始,香港政府对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法国等九个国家的航班实施了“禁飞令”,4月1日时,禁飞令刚刚被解除。也就是说,一开年,香港就被“锁”了,还锁了整整一个季度。
这个季度,不仅港股恒指表现不佳,新股市场,也一样是毫无生气。
德勤(Deloitte)在4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不计算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香港首季只有15支新股上市,按年减少了17支,集资金额大约是136亿港元,锐挫了九成。
德勤还说,投资者对新股认购也失去了热情。今年,头十大在港上市新股的合计冻资额,只有58亿港元,和去年同期的3.8万亿港元相差甚远。
刚才我们提到,上海交易所,在今年首季的新股集资排在了全球第一,而港交所和全球其它交易所相比,首季IPO只排到全球第六位。
那么,香港的资本市场为何如此萧条呢?3月31日,美国发布了一个关于香港问题的报告,我们从中也能了解些端倪,报告提到,2021年时,香港有大约8.5万名美国公民,但现在已经下降到大约7万人,主要是因为香港的疫情措施,此外,自“港版国安法”实施后,让公开批评中共的美国公民也面临了更大的法律风险。
也就是说,疫情封锁,再加上政治风险,冲击了在港的美国公民,而这种冲击,除了美国公民外,也影响到了其他外籍人口,包括香港本地人口,以及整个香港的资本环境。
中共在中概股的罕见妥协是拖延战?
中共这种“说封就封”的清零措施,自然是吓退了很多投资人的热情。同时,中共对待俄乌战争的态度,也在让国际资本迅速逃离,这一点,从一路惨跌的中概股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中概股显然是不愿意离开美国这个融资大环境。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监管政策的坚持下,中共在中概股问题上,罕见地妥协了。
4月2日,中共证监会网站发布新闻稿,提到对2009年发布的,关于“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修订意见,要为包括联合检查在内的跨境监管合作提供便利。
大家知道,美国在2020年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规定在美上市外国公司,如果连续3年没有让美国监管机构审查审计底稿,可能遭遇退市,而中国是唯一一个不允许本国公司向美方机构提供相关材料的国家。
但是现在,随着中概股的跌跌不休,以及美国陆续公布出的“预摘牌公司”名单,中共证监会第一次表现出了妥协。
这之前,彭博社曾在4月1日引述消息说,中共可能最早在今年年中,就会给予美国审计监管机构权限,检视大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审计底稿,但对于掌握敏感数据的国企和民企,则难逃从美国除牌的结果。
对于中共的妥协是否能解决赴美中概股除牌的问题,有分析认为,中概股除牌是早晚的事儿,主动权还是在美国;也有观点认为,中概股回流也回不去,因为中国大陆没有池子装得下这么大的资金量。
我们也比较认同这些观点。这之外,我们认为,中共罕见的妥协是在换取中概股除牌的时间。另一方面,即使中共在中概股审计问题上作出规则上的让步,中概股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是否真能过关,却是更现实的问题。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说中共妥协是在换取时间。
中概股上市的高峰期,是在2010年到2019年期间,这期间大约有180家左右的中概股赴美上市,而这些中概股的上市,也让中美双方都有利可图。因为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之后,美国要让华尔街的银行有钱赚,这时大批的中概股企业来到美国上市,中国的企业从中圈到了钱,而华尔街的银行也咸鱼翻身。
中共呢,也很清楚中国公司去美国上市会面临什么问题,所以也早就准备好了对策。在2009年10月20日,中共证监会、中共国家保密局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发布了一个《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
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一次中共证监会要修改的这个规定。这个规定要求,和境外发行上市相关的工作底稿,必须要存放在中国境内,其中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的,未经中共的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传递给境外机构或是个人。
所以,中共这一次的罕见让步和妥协,其实,也只是补交过去十几年欠的作业,而中共,是希望这种态度下,美国可以再给一些时间。
要知道,中共觉得自己经济好的时候,那真是铁板一块,一直是拒不合作的架势,就在美国已经立法《外国公司问责法》,并且开始问责之后,在中概股审计问题上,中共的做法也一直是不提自己的各种不合作,一直在指责美国把经济问题政治化。
在之前的多期节目中,我们都谈到过中共资本扩容的话题。中共原本是计划打造资本市场扩容,建好国内“储水池”,等中概股回来,同时也趁势把外资引进来,如果短期做不到,就利用香港市场吸收一部分中概股。
本来,中共是计划好了这一出戏,就等着怎么把各路资金吸收进来,谁料想,大幕刚拉开一半,一个“动态清零”措施,就把一台戏的节奏给搅乱了,香港、上海,都相继上演了封城戏码。
然而,资金是不会停止流动的,一个失去活力的、甚至陷入停滞的经济环境,又如何能吸引住昼夜不停歇的资本呢?那么,各路资金就肯定是要更换场地了。
所以,中共现在需要时间,一方面,要让经济和两大资本“储水池”,有时间恢复元气,另一方面,是需要时间寻找出应对的办法。
中企动脑筋赴欧上市
我们看到,中共一方面和美国表示,中概股除牌市好商量,另一方面,无处上市的中企们,也在大动脑筋找能上市的地儿。
3月29日,《日经中文网》报导说,由于中美对立,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困难,中资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打算赴瑞士进行二次上市。而且,不只是三一重工,车载电池厂商“国轩高科”,还有药品与医疗器械企业“乐普医疗器械”,也都在3月份,宣布了赴瑞士上市的计划。
现在,中企要去欧洲上市了,而且还选择了瑞士,那真是动了一番脑筋。因为目前来看,中企要去美国上市,前景颇不明朗,中港市场也是不安全,怎么办呢,到瑞士上市,中企既能圈钱、避险,还能继续做生意,的确算是中企的好去处,并且也符合中共的利益。
根据中共海关的统计,2021年中国与欧盟进出口总值是8,281.1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了27.5%。中国继续成为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也是中共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虽然,在几天前的欧中峰会上,习近平想拉拢欧盟,没什么结果,但是习近平一定还会继续拉拢欧盟,给欧洲生意做。中企去欧洲上市,不排除也有这个目的。
中美藉中概股角力 焦点还在香港
刚才我们说了中共妥协是为了拖延时间,寻找应对措施。那么,中共接下来就要面对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那就是,中共妥协了,允许这些企业向美国监管机构交作业了,但是,这些中资企业交得上作业吗?
记得在2020年初的时候,有几支中概股相继爆出了丑闻,让美国投资者吃了一惊,比如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爱奇艺被揭出了虚报财务,好未来教育也曝出夸大业绩。随后,警惕的美国政府,也开始对《外国公司问责法》立法。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中概股交上了审计底稿,会不会暴露出更多的瑞幸、爱奇艺和好未来呢?
而且,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香港和美国的证监会已经开始查上市公司的把关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所以,中企要想在审计资料上动脑筋,恐怕是越来越难了。
我们也知道,对中概股审计的事儿,之前,美国在利益之下,也是忍了十年了,现在,中概股这个事儿,目前还在发展中,虽然美国在中概股的问题上还是很坚持,绝不让步,但是美国在香港的利益也很大。
还有一点,我们也看到,中共目前在经济的问题上,很多时候用的都是“拖字诀”,像前一段,在美联储加息之前,而中共降息,用的就是拖延法,打时间差,但现在看,经济上也没什么好转,反而更糟。现在,在中概股退市上,中共还要用“拖字诀”,但是光靠“拖”,能挽救得了颓败的经济吗?
我们从中概股和港股涨跌的连动情况,就可以看出,香港市场,也就像是纽交所的亚洲分部一样。所以,中美角力的主战场一定是在香港,而到底中概股能否走出一劫,所谓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我们也用时间来检验吧。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李松筠
订阅财商天下:http://bit.ly/3hvUfr7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