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鹏直播】上海封城代价高昂 习推统一大市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4月14日讯】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美东时间4月13日,京港台时间4月14日,我是秦鹏,欢迎收看《秦鹏政经观察》时事天天聊。

今天焦点:上海回到“文革2.0”,封城代价一天100亿;习近平“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想做什么?美国通胀创新高,拜登甩锅普京,媒体反驳。

今天我们来谈一下经济:上海封城的经济代价到底有多高?习近平推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美国通涨率达到40年创纪录的8.5%,拜登甩锅,美媒反驳:这不是普京通货膨胀

还是先提醒一下大家,我们节目正在做调整,很多新内容将转到YouTube个人频道【秦鹏观察】上,只在那边直播或播放。请大家点赞、订阅和转发【秦鹏观察】,还有记住打开小铃铛。直播时间依然是美东时间晚上6:30(京港台时间早上6:30)。

上海封城代价多高?世行行长:减少依赖中国是好事

目前全世界有两大因素影响着经济,一个是乌克兰战争,一个是中国的封城措施。乌克兰战争直接主要影响的是能源,但是西方主要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影响巨大。周一的时候,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了一个报告称,由此带来的长期风险,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解体,各经济体成为独立的集团。

报告称,制裁可能导致世界主要经济体,从地缘政治考虑,会和外界走向脱钩,在生产和贸易方面实现更大程度的自给自足。这可能使今年的世界贸易增长几乎减半,也会拖累全球GDP增长。

它说:“利用一个全球经济模拟模型,(WT0)秘书处预测危机可能会降低全球GDP增长0.7至1.3个百分点,使2022年的增长达到3.1%~3.7%。”

不过,这场战争主要影响的是能源和粮食。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在2019年提供了世界约25%的小麦、15%的大麦和45%的葵花籽产品出口。同时,作为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成员,俄罗斯占了世界燃料贸易的9.4%,包括天然气出口的20%份额。

对经济影响有多大

那么,中共坚持动态清零的极端措施,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今天也来谈一下。

目前,上海距离解封遥遥无期,很可能会持续到五月份。而上周五,在对外宣布仅发现三例阳性病例后,广州立即下令对其1,800万居民进行检测。至今,中国有23个中国城市、近2亿人受到部分或全部封锁。

日本野村证券估计,这些城市贡献了价值23万亿元人民币(3.6万亿美元)的GDP——占中国经济的22%。其中,2021年上海GDP达到43,214.85亿元,同比增长8.1%,成为中国GDP排名的、名副其实的第一城。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团队日前估计,按照实施封城的城市占中国大陆GDP两成为基础,这会导致中国每月损失至少460亿美元(约3,000亿人民币),也就是相当于中国GDP3.1%的经济产值。折合每一天的代价,是100亿元人民币。而这只是保守估计,如果算进对全国通胀的影响和供应链的溢出效应,影响会更严重。

周二(4月12日),世界银行大幅下调了对中国2022年的增长预测,估计将达到5%,而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5.5%。高盛周一(4月11日)则维持对中国2022年增长的预测为4.5%,比官方增长目标低整整一个百分点。

我个人认为,封城对中国经济实际和长远的影响,可能比这个估算要大很多。因为,解封之后,很多企业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失业率继续升高,股市继续暴跌,房价下跌,通货膨胀变得更严重,结婚率和出生人口也持续下跌。

而同时,试图卖掉资产逃离中国的人,也必然会大大增加。目前,在网上搜索移民的人暴涨,3月28日到4月3日搜索新加坡投资移民的人数暴涨了378%,搜索移居加拿大条件的人数增长2,846%。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戴亦一日前在网上发布的消息,更是让外界感到震惊:“刚刚接到的新加坡金管局消息:4月18日起投资移民门槛由300万新币(1,500万人民币)直接提高到2,000万新币(1亿人民币)。”

同时,上海不仅是上海人的上海,还是中国的航运中心、科创中心、金融中心。上海周边的几大工业基地,如苏州的昆山等,则是上海对外的供应基地。封城导致从苹果公司到特斯拉,也都受到了工厂无人上班、生产停顿的影响。卡车司机被禁止将货物运往上海的主要航运港口,这可能会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

我看到一个数据,过去苏州到上海一辆卡车一个月可以运送30次,每次成本3,000~5,000元,但是现在因为得来回核酸检测、隔离,所以只能一个月2个来回,因此一卡车的运费涨到了近5万元。这是令人非常恐怖的数字。

此外,上海还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现在整个城市可以在一夜之间被强行关闭,就会让人怀疑,中国是否把要改革开放的决心也给关闭掉了。美国时间昨天,4月12日,美国国务院以保护美国公民“安全和福祉”之名,下令领馆非紧急员工撤离上海。而中共外交部没有表示幸灾乐祸,反而批评华盛顿对中国防疫政策“无端指责”,称已经向美国提出了“严正抗议”,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害怕这会对中国的形象造成冲击,进而对中国的投资和融资、贸易等造成打击。

但是,中共当局的抗议或安抚,都已经无法阻挡很多外资企业萌生退意。目前,很多日本商人计划离开中国,诸多欧美企业也非常不满。截至2021年底,已有800多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地区或国家总部。其中,121家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包括苹果(AAPL)、高通(QCOM)、通用汽车(GM)、百事可乐(PEP)和泰森食品(TSN)。

4月8日,欧盟商会写信给中共国务院和主管副总理胡春华,强调说超过1/3的驻华欧企的成品交付环节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完全中断,33%的企业出口欧洲的产品也受到相同影响。他们建议中方加强老年人疫苗接种、尽快引入mRNA疫苗、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

但是,从目前看,中共当局对这个意见和建议,并没有听进去,依然在强调“绝对清零”不可动摇。显然,中南海现在把这种极端防疫模式看作是一个政治红线,不肯让步。

这样是有巨大的代价的,那就是,一方面,当局会继续把这个大号感冒——上海感染超20万人,只有一个重症,无一人死亡,当作一个巨大风车防范,会制造更多的次生灾害,大量丧失民心,认为这是令人无法忍受的“文革2.0”;另一方面,会丧失掉越来越的外国企业和它们的订单。

今天路透社报导说,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周二(4月12日)在华沙经济学院的座谈上表示,世界各国正在努力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他说“这可能对大家都有好处”。

习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到底什么目的?

本周,一个中国经济方面的重大新闻吸引了外界注意,那就是中国政府推出了一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这个被很多人视为要搞计划经济,也被认为是要继续闭关锁国。由于我在自由亚洲电台谈过这个话题,我之前就没有在自己的频道【秦鹏观察】来说。

不过,这个对中国接下去的影响会比较大,所以我们今天还是来讲一讲。

这个《意见》的表面说得很好,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还要实现六个统一,包括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等等。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那么害怕它,认为这是一种倒退呢?这是因为大家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有习近平的原因,这几年习近平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以倒退著称,特别是加速国进民退、一个政策消灭一个行业,还在向文革2.0进发,现在又强调以国内市场为主……,这些当然让大家感到很紧张,认为更像一个政治运动,而不像经济决策。当然也有历史的原因,中共一直喜欢折腾,计划经济是它加强集权的一种方式。

那么我怎么看这个所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呢?一、这是没有抓住当前最应该解决的问题,二,我认为这种改革并非计划经济,但是在现行制度下举步维艰,很难完成;三,我担心民企和中小企业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更受伤。

我认为,中国当前经济方面面临的有五大方面的问题,前三个是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说的经济三重压力,包括需求收缩、攻击冲击、预期转弱,这些背后实际上是消费者没钱、民营企业家没有信心。第四大问题,就是当前疫情的处置模式,就像我们刚刚谈到的,会严重冲击物流、物价、就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服务业生存,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投融资。第五大问题,是中国的国际关持续恶化、国际订单萎缩,造成的原因包括中美贸易战、战狼式对外扩张不断、乌克兰战争和疫情防控。

这五个方面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不解决,却想着要通过规划全国统一市场来解决经济问题,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所以,我很怀疑,现在习近平身边的参谋班子们没有一个敢跟他说真话,可能还在顺着他的想法,大力鼓吹他敢于和外界作斗争,防疫措施是符合科学的必须坚持呢。

当然,《意见》所谈到的那些问题是不是存在呢?我认为是存在的,而且中国也确实需要政治经济制度深度改变,所以我倒不认为提出的那些方向是要搞计划经济。虽然说,控制能源、交通、物流和产业链,以及未来扩大上海模式的统购统销肯定也是中共当局的改革方向之一,这是应该归为计划经济之类的范畴。其它方面,很多工作还是需要做的。

但是,问题在于,我不认为现行体制下,中共能够很好地完成那些方向性的改革。因为,中共的省市差异、各自为政、乃至“政令不出中南海”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而这个体制又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GDP决定官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所以要打破现有的很多做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些年习近平在经济方面的做法,也让官员们看到了功成不必在我、我在必不成功。所以,配合的意愿肯定很低,各种消极抵抗。

这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划中,要实现政策统一、一张清单,其实也是必然要做的,因为我们看到美国和欧洲,也是各国成员州或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但是他们成功的关键是法治。这个缺乏的恰恰是法治,司法独立,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而这些在中国是不存在,这个体制内也不可能改变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在那些地方是容易自由流动的,但是在中国,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也是必然会不断干预市场,特别是在当前国进民退日益严重、官员们和资本的利益本身捆绑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所谓司法独立和打破地方保护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还担心,在这个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规划过程中,会更多考虑国企和大型民企的利益,而诸多的中小企业会成为牺牲的对象。

所以,我对当局要搞的这个所谓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很不看好,不务正业,而且出力不讨好,还会南辕北辙。更多的,像是那些习近平的智囊,忽悠他搞国内大市场、扩大内需的一步闲棋,最终可能会变成中央集权的工具,同时搞得四不像,怨声载道。

美通胀率创40年新高 拜登甩锅普京 美媒反驳

对生活在美国的人来说,昨天的一个重大新闻,是美国政府宣布,受食品、能源、房租价格上涨推动,美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8.5%,创下1981年12月以来最高,季调后月率录得1.2%,同样创2005年10月以来新高。

就在这个时候,拜登前往爱荷华州,发表了有关降低工薪家庭成本的演讲。他反复将美国物价上涨的现象归咎于俄罗斯,还提到了他发明出的新词,“普京的涨价”。

美国三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8.5%,能源、食品、房租价格继续飙升。

不过,《华尔街日报》发布了一篇编辑部文章,批评了拜登的这个说法,称这不是普京的通货膨胀,因为价格上涨早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就开始了,而且很难停止。

文章比较了过去一年多的通胀数据,发现拜登就职当月,只有1.4%,而随后在过去12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加速。“那是在普京先生决定入侵之前很久。时机反映了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商品,这主要是由于庞大的联邦支出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

《华尔街日报》批评说,过度的联邦政府开支是造成这个通胀的罪魁祸首。它认为,川普(特朗普)总统在2020年12月签署的一项9,000亿美元的COVID救助法案是不必要的,而民主党人在2021年3月又投入了令人恐怖的数字,1.9万亿美元,这是对通货膨胀火上浇油。它说,这种通货膨胀是在华盛顿特区制造的。

通货膨胀的结果,是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3月份的通涨8.5%,意味着仅在3月份,实际平均每周收入就下降了惊人的4.26美元,而在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美国人的平均每周收入已经下降了近18美元。与此同时,日常用品和服务的价格却在快速上涨。

文章给出的政策建议,是拜登政府和国会冻结除国防以外的一切开支,削减关税,以及暂停实施会增加企业成本的新法规。而现在拜登政府提出的,允许在汽油中添加更多的乙醇燃料,以及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对通胀反应都是徒劳的。

这样的结果,也会影响美国的中期选举。路透/益普索民调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本周降至41%,这对民主党在11月选举中保住国会控制权的希望造成极大压力。

《华尔街日报》社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因为它无法解释。几乎每个选民每天都能感受到。如果11月的选举是对生活成本的公投,选民不会责怪克里姆林宫。他们会责怪华盛顿的执政党。”

所以,经济就是政治,政治也是经济,接下去,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和政治,会如何演变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关注和解读。谢谢大家。

秦鹏直播》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