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盘点2022十大事件 中国经济大倒退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2月30日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一转眼,我们就要进入2023,告别2022了,2022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国际上,从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危机,再到大幅加息可能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等等。而中国,更是多事之秋,从上海封城衍生次生灾害、经济严重受创、断贷潮、中共二十大、白纸革命,再到现在的疫情大爆发等等。

2022年是极特殊的一年,也是很不平静的一年,无疑,这个2022年,给我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记。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2022年中国发生的十大经济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2023年经济的影响。

一、上海封城

3月27日,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宣布“封控”,这打开了中国经济加速下滑的阀门。

大家知道,上海对中国经济而言太重要了。2021年,上海贡献了中国3.8%的GDP,位于各城市的首位。此外,上海的金融业增加值,占全中国的比重达到8.6%。而2021年,上海的零售业增长13.5%,高于全中国1个百分点,在规模上,也稳居中国各城市首位。

但是,经过两个多月的封城后,中国2022年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仅有0.4%,环比萎缩2.6%。而上海,二季度GDP同比下降13.7%,在全国的排名是倒数第一。

据《纽约时报》的数据,中国有近1/3的人口被封控,经济产值超过GDP的40%。多家机构预估,中国2022年全年的GDP增长率,恐怕会在2.8%~3.2%左右,远低于当局设定的5.5%目标。

二、富士康员工大逃亡

10月份,先是封控政策造成了郑州富士康上万工人大逃亡,随后,又因为薪酬等原因,富士康员工再爆发大规模抗议,遭到暴力镇压。

事件不仅损害了富士康的产能,也影响了苹果公司的利润,因此两家公司加速调整全球布局。苹果公司已经在越南和印度建立了新的生产线,而富士康,计划未来两年将印度工厂的员工增加3倍。

事实上,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全球产业链就加快重组,但2022年,全球见证了中共“动态清零”的失败,富士康事件这把火,又促使外资撤离加快了脚步。

三、资金外逃,产业链外迁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IIF)的估计,外国投资者,10月份从中国金融市场撤资88亿美元。其中大多数是从中国股市中逃出,规模达到76亿美元,其余12亿,则是从中国债券市场流出的。

自从今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债券投资组合,每个月都有资金流出,9个月的时间,一共流出1,051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研究报告中推测,由于政策和经济增长方面的疑虑,中国今年可能出现二十多年来首次外国证券投资资金外流,并且流出规模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在经过上海封城后,中国的美国商会调查发现,超过75%的美国企业,认为中国的投资吸引力下降,23%正考虑暂停在华投资。欧盟商会则表示,中国的清零措施,将“一个稳定和相对可预测的商业环境”也清零了。

四、房地产烂尾楼

我们知道,房地产是中国的经济支柱,它贡献了大约20%的GDP,40%的财政收入,20%的社会融资,构成大约60%的家庭资产。

但是,中国今年的房地产业更加低迷,众多房企陷入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造成许多工程无法完成。有几百个烂尾楼盘的业主发布声明,强制停止偿还按揭,直到相关项目完全复工为止,这一波停贷潮,已经波及到100多个城市的300多个项目。

烂尾楼打击了市场信心,民众买楼意愿持续下滑。2022年1月~11月,新房开工面积下滑38.9%,竣工面积下滑19%,销售面积下滑23.3%,住宅销售面积下滑28.4%,住宅待售面积上升18%。各种数据都表明,2022年房地产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11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16条,被认为是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进入政策宽松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但是房子卖不出去,一切都是白搭。

五、银行无法提款

随着大量烂尾楼引发的断供潮,银行的流动性也出现问题,多个城市,都出现“断卡”现象。

4月18日,河南、安徽的6家村镇银行,先后暂停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服务,存户发现自己无法取款。这宗案件涉及40多万存户,400多亿元的存款。随后,这些想要维权的存户,健康码突然就变红了,哪儿都去不了。

虽然最后,安徽和河南的地方金融监管局声称,会对这些存户先行垫付,但是,400亿元存款的去向仍然成谜。

随后,北京、山东、海南等多个省份,也出现了银行卡只能存款不能取款的情况,甚至有部分存户的银行卡被冻结。有分析认为,不少银行面临银根紧缩,于是就用“断卡”作为限制提款的手段,以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六、地方财政危机

除了银行出现现金流问题外,中共地方财政也陷入危机。从1月到11月,中共财政赤字达到7.8万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3.7万亿人民币的两倍多。

房地产低迷是导致赤字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前11个月,地方政府通过出售土地获得的收入,比前一年下降将近1/4。

另一方面,中共财政支出却大幅上升。今年前11个月,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比上年同期猛增超过15%。这是因为当局为执行“清零”,在核酸测试和集中隔离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此外,中共的债务如山。在第三季度,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上升到49.4%,比两年前增加了近5%。同时,根据汇丰银行的估计,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工具,至少又积累了58.6%的预算外支出债务。12月9日,中共再次发行特别国债7,500亿元人民币。

七、出口骤降

大家知道,除了房地产外,出口也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2020年中国出口增长4%,2021年增长21.2%。

但2022年却发生了变化。前两季度的出口增长是13.2%,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实际增长只有2%,不过仍然是增长,但是从10月起,进出口都开始萎缩。10月,进出口总值下降0.4%,其中,出口下降0.3%,进口下降0.7%。

11月,下降幅度骤然大增,进出口总值下降9.5%,出口下降8.7%,其中对美出口锐减25%,进口则下降10.6%,是两年多来最大同比降幅。

与此相印证的是,11月,中国制造订单下降40%,亚洲运往美国西海岸的货物,海运费率同比下降90%,海运合同市场的价格,在11月份也创下了创纪录的月度跌幅。

八、失业率居高不下

随着产业链外迁、中小企业倒闭、房地产危机,再加上科技、教培等最具活力的企业被清零,中国的失业状况也越发严重。

据中共统计局的数据,1~7月,16~24岁年轻人失业率,达到19.9%,10月降到17.9%,11月再降到17.1%,但这个数字颇受质疑,就算如此,这仍然是11月整体失业率5.7%的3倍多。

2月份时,中共官媒称,中国灵活就业的人员已经达到2亿,相信按中共的定义,这个灵活就业人数还要更多。我们可以看到,博士应聘北京城管,几百名硕士、博士、“双一流”本科争抢小县城职位的新闻屡见不鲜。同时,虽然科技业是年轻人最向往的求职产业,但在2022年,龙头企业腾讯的裁员超过7,000人,阿里巴巴今年第二季度裁员了近万人。

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不仅躺平,还要摆烂。

九、内需持续疲弱

清零导致民怨高涨,引爆了白纸运动,随后中共在12月初宣布解封。但是毫无预警,也毫无准备的180度急转弯,导致疫情大爆发、举国全阳,医疗系统崩溃、药物急缺、殡仪馆大排长龙。

我们知道,目前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减弱,让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投资和出口毫无动能,因此,仅剩的一架马车——消费,就成了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虽然中共取消了清零,但是商业活动仍在萎缩,购物中心空荡荡,配送服务也停滞,忧心忡忡的消费者也更加不敢消费。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城镇存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只有22.8%,比前一季降低了1个百分点。

十、芯片危机

最后一个,就是芯片危机。今年,美国陆续祭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阻止中共获得建立芯片主导地位所需的大部分资源。

这些措施,堪称是堵住了中共芯片发展的所有路。不仅禁止中共购买美国半导体技术,还禁止任何使用美国半导体技术的外国公司出售技术给中共,甚至禁止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继续在中国芯片业工作。

对于生产光刻机的重要供应商,荷兰目前已同意配合美国,设立新的出口控制措施,禁止向中共出口先进的芯片生产设备,日本政府,最近也同意采取类似的限制措施。

此外,美国还将长江存储在内的36家中国芯片制造商,列入贸易黑名单,这些措施可能会让中共芯片产业倒退10年。

刚才所说的,就是中国今年的十大经济事件,总之,2022年的中国经济是风雨飘摇,在12月15日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经济当前处境艰难,并释放出2023年要全力拼经济的信号。

不过,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都已经熄火,股市、债市、汇市动荡,楼市持续下行,经济大盘已经动摇,再加上疫情大爆发,民怨沸腾等等,中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停摆的状态,所以,我们看,明年的中国经济无疑会更糟糕。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我们知道,目前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黑暗总会过去,而曙光即将到来。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陈思雨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振宇
监制:李松筠
关注“财商天下”:https://bit.ly/GJEconUND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