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习到访越南惊心 中国顶尖专家离奇亡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15日讯】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新闻直击。今天是美东时间4月14日,星期一。

今日焦点:北京威胁又拉拢,越南步步惊心;李鸿忠三名心腹接连落马,习失势再露端倪;中国顶尖科学家纷纷离奇死亡,什么信号?萨尔瓦多总统川普,拒将MS-13成员送返美国。

川普会晤萨尔瓦多总统 聚焦移民关税争议】

首先,来看川普总统的一场重要会晤。

今天(4月14日),川普在白宫接待了萨尔瓦多总统布克尔(Nayib Bukele)。这场会谈涉及非法移民关税和社会政策,备受关注。

川普在椭圆形办公室表示,萨尔瓦多在美国遣返非法移民过程中提供了不少帮助。他说:“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

川普表示,在他执政下,美墨边境已经恢复秩序,现在的重点是将罪犯、杀人犯和强奸犯驱逐出境。

两国元首还谈到了跨性别运动员参赛问题。川普问布克尔:“你们允许男性参加女子比赛吗?”布克尔答:“那是暴力。”

川普说,美国有些人“誓死捍卫”跨性别者的参赛权。但他表示,目前不打算多谈,会等下一次选举临近再说。

当天,两人还谈到了“MS-13”成员加西亚(Kilmar Abrego Garcia)的问题。

川普提到其非法入境、已被遣返萨尔瓦多。布克尔则明确表示,这人不会被送回美国。他说:“你这是在暗示我把一名恐怖分子偷运回美国。我不会这么做,这个问题本身就是荒谬的。”

加西亚3月12日在马里兰州被美国移民局逮捕。据称是MS-13成员,目前已在萨尔瓦多的“恐怖分子收押中心”被关押一个多月。

加西亚的律师则否认其为帮派分子,提出异议。美国最高法院10日晚裁定,川普政府须协助把加西亚送回美国。

当天,美国劳工部公布3月通胀数据。年增率为2.4%。川普在会中表示:“我们已经解决了通胀问题。”

不过,有经济学家提醒,仅凭一个月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趋势,仍需观察。

谈到关税问题,川普透露,已与苹果CEO库克(Tim Cook)通话。他表示,考虑到与中国关税战可能持续,美国已为部分汽车和电子产品提供暂时性豁免。

川普说:“他们需要点时间。我不想伤害任何人,但结果是,我们国家会变得更强大。”

此外,川普也谈到伊朗核问题。他表示对谈判进展“非常担忧”。他说:“他们是激进思想驱动的人,绝不能让他们拥有核武。”

下一轮伊核谈判预计将在本周末登场。

【习借访问之机拉拢 越南步步惊心】

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新闻直击。今天是美东时间4月14日,星期一。

我们再来关注,中共党魁习近平的东南亚之行。

周一(4月14日),习近平抵达越南,展开为期两天的国事访问。这是他东南亚三国之行的第一站,之后还将前往马来西亚和柬埔寨。

习这次出访,正值中美贸易战加剧之际。川普总统刚宣布,对多数国家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但中国不在豁免名单内。与此同时,中共则把对美关税拉高到125%。

出访前夕,央视旗下“玉渊谭天”发出有威胁意味的文章称,中共不允许其它国家拿它的利益“去给美国当投名状”。

据CNN引述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Wen-ti Sung)分析,习近平此次高调访问有两重目的:在经济上,是为了推动中国的全球经济布局多元化;在外交层面,则意在趁美国关税政策反复之际,拉拢邻国靠近中国​。

路透社报导,习在越南期间,中越签署数十项合作协议,内容涉及铁路建设、供应链合作、5G、人工智慧等新兴科技。越南计划兴建一条83亿美元的铁路,中共将提供贷款资金。

越南据称还考虑采购中国国产飞机,但相关财政承诺尚未披露。

虽然越南为习近平的访问铺上红毯,但CNN指出,越南其实十分谨慎。既希望吸引中资,又怕引起美国反感。

在这次国事访问前,4月10日,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10个成员国经济部长在视像会议后宣布,东盟已达成共识,不会对美国祭出的单边关税措施采取报复行动。

此外,越南政府也在加强监管,防止中国商品借道转口美国,并控制对中国的敏感出口,以避免触犯美方关税规定。

这波合作热潮背后,越南社会也保持警觉。越南是中国产业外迁的重要目的地,大量中国工厂借机设厂避税。但越南政府担忧,廉价中国产品大量流入,会冲击本地制造业。

在战略合作之外,两国也长期存在严重分歧。尤其在南海问题上,矛盾不断。今年2月,中共军舰在中越之间的北部湾,举行实弹演习,此举被认为是在回应越南先前所公布的北部湾海域主权地图。

中国2024年3月也曾公布自己的北部湾基线。越南当时表示,必须尊重国际法和其他国家的权利,并重申中国应遵守两国签署的北部湾划界协议。

【专家:对华不转向 英国恐失美特殊关系】

我们再来看一份引发英国政坛热议的报告。

据《福克斯新闻》报导,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Henry Jackson Society)近日发布报告,警告英国若不调整对中共政策,可能会在川普政府期间失去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这份报告由研究员达伦.斯平克(Darren Spinck)撰写,指出川普政府正推动新的外交路线,英国必须适应“交易导向型”策略,不能再把传统盟友关系视为理所当然。

报告建议,英国应主动对中共采取更强硬立场,并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比如考虑加入“美墨加协定”(USMCA),扩大经贸联系。

目前,川普政府已对所有外国产品征收统一10%关税,对中共则维持更高税率。

斯平克警告,如果英国持续与北京靠近,可能影响与华盛顿的战略互信。他指出,英国近期重新启动了与中共在工业、贸易、能源等领域的合作,还为中国资本进入西方市场开了新通道。

同时,英国发展融资机构对其他地区的支持较少,却积极拓展与中共的经济联动,令人质疑伦敦的战略方向。

在安全方面,报告提到,英国在北约承诺、印太战略和对中政策上,与美国存在偏差,可能影响“五眼联盟”之间的情报共享。

报告建议,英美应就数字隐私、加密技术、数据访问等问题达成新协议,确保关键供应链安全。

在伊朗问题上,斯平克也呼吁英国展现更强硬立场。他指出,美国早已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制裁,而英国仍是缔约国之一,尚未采取反制行动。

报告建议,英国应考虑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与美国立场保持一致,释放政治信号。

斯平克还表示,如果工党政府希望在川普任内维持对美合作,就必须克服在气候、移民、数字隐私等议题上的理念分歧,转向更务实、互利的合作路径。

观众朋友们,您觉得英国会跟上川普的对华战略吗?欢迎留言聊聊您的看法。

李鸿忠三名心腹接连落马 习失势再露端倪】

我们再来关注,中共政坛的清洗动向。

在中共两会结束仅一个月内,天津政坛已有三名高官接连落马,引发外界关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前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任时提拔的亲信。

4月12日,中共中纪委通报山西省长金湘军落马。当天上午他还照常主持会议,晚上就被带走调查。金湘军曾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是李鸿忠一手提拔的得力干将。

就在前一天,天津市委原副秘书长孙建华也被查。孙建华长期在天津政法系统任职,曾担任市信访办主任,被认为是李鸿忠在政法系统的核心人选。

而早在3月13日,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德睿也已经落马。周德睿在李鸿忠主政期间两年内连升三级,最终掌管干部任命大权,可谓李的“人事总管”。

大纪元时政评论员李燕铭分析,李鸿忠被认为是“忠习模范”,2016年就率先喊出“习核心”口号,后来一路升迁,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如今他的亲信相继落马,释放出一个信号,习近平在中共高层的主导地位正在动摇。

此外,李鸿忠的旧部接连出事,是否会牵出李本人,成为观察中共高层权斗的关键指标。

旅澳法学家袁红冰也表示,中共当前高层斗争激烈,习近平正同时面对三大政治危机。

一是各地大量“灰色组织”悄然出现,如退伍军人会、农民工互助会等,对现实表达不满,引起高层紧张。

二是党内左右两派罕见联手,试图阻止习近平在二十一大连任,甚至已拟好政治文件。

三是军中“习家军”体系被全面整肃。苗华落马后供出1300多名军中人员,其中包括上百名将领,多为习近平信任之人。何卫东、钟绍军也相继出事,习在军中的“铁三角”体系已被彻底瓦解。

【习时代特色:顶尖科学家现离奇死亡潮】

再来关注,中国科研界接连传出的离奇死亡事件。

中国多家媒体报导,中国奈米及光电材料专家、宁夏大学教授李海波,于4月8日突然去世,终年41岁。校方确认死讯,但未公布死因,也未发布讣告或举行追悼会。

李海波是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博士,曾在澳洲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入选宁夏“海外引才百人计划”,研究方向包括纳米材料、电化学与光电材料。

他发表论文百余篇,拥有中美专利17项。去年,还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据校方介绍,李海波工作压力极大。白天要教学开会,科研申请只能在深夜完成,长期严重睡眠不足。

“极目新闻”报导,李海波死因为“突发疾病”,但细节不明。

近年来,中国科研界频传类似事件,引发外界忧虑。

知名作家颜择雅在脸书发文称,这是习近平治国的时代特色,一是军方高层频频落马,二是顶尖科学家接连离奇死亡。

她指出,科研项目需大量经费,资金往往来自军工系统,容易滋生贪腐。而掌握关键资料的科研人员,可能因此成为灭口对象。

除官场清洗与贪腐猜测外,也有网民回顾类似案例。

据《南华早报》此前报导,近几年已有8名从事无人机、AI、国防、半导体、航天等领域的专家,在壮年时“意外”或“自然死亡”。大多涉国家安全或尖端技术领域。

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这些事件之间存在联系,但频率之高,引发外界关注。

关于李海波猝死的另一个猜测,则聚焦在健康因素上。

中国多地疫情仍未完全平息,医院和殡仪馆人满为患。部分网民怀疑,李海波之死是否与新冠后遗症或疫苗副作用有关。但官方未发布任何说明。

近期,因突发疾病死亡的年轻专业人士不只李海波一人。

41岁的司法局长丁锐、35岁的骨科医生陈喆等人也先后猝死。官方通报多以“突发疾病”结尾,但具体细节语焉不详,民间议论不断。

相关真相是否会浮出水面,外界都在持续关注。

感谢您收看这期的新闻直击,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新唐人快报》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