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川普揭秘中共新动作 低能量老鼠人惊现中国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18日讯】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新闻直击。今天是美东时间4月17日,星期四。

今日焦点:川普怒催美联储降息,暗示要解雇鲍威尔芯片大战美国发“最明确信号”,川普透露:北京私下求见;中共推“银发列车”,让老年人为关税战买单;误导人“吃苦熬赢美国”,中国学者批当局:把老百姓当炮灰;颓废又焦虑,中国年轻人自称“低能量老鼠人”。

川普怒催美联储降息 考虑解雇鲍威尔?】

首先来关注,美国金融政策的最新动态。

川普总统今天(4月17日)在社交平台发文,再次呼吁美联储立刻降息。他罕见点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直言:“他的解雇来得太晚了。”

川普表示,现在油价下跌,鸡蛋价格也便宜了,美国靠关税赚钱,正是降息的好时机。他还批评鲍威尔“总是太迟,总是错误”,并称美联储昨天(16日)发布的报告是“一团糟”。

这番话,是鲍威尔在芝加哥发表讲话后不到24小时发出的。鲍威尔在讲话中提到,关税政策让美联储面临两难:一方面要控制通胀,一方面要维持经济增长。

他说,美联储将评估经济距离目标还有多远,以及这种差距多久能弥合。但市场对这番话反应消极,美股当天大幅下挫。

其实,川普早在4月初就说过,现在是“降息的完美时机”。但这次,是他首次公开暗示应考虑解除鲍威尔的职务。

不过,鲍威尔也回应过,总统无权罢免美联储主席,这在法律上不被允许。他的任期将持续到2026年5月。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今天宣布,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2.25%。这是两年多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自去年6月以来的第七次降息。

欧洲央行这一举动,是为应对全球关税带来的经济冲击。川普对此表示,欧洲央行的快速应对“值得效仿”,而鲍威尔却“什么都不做”。

目前欧元区通胀降至2.2%,经济增长预期已连续第六次下调。分析认为,国际油价下跌、欧元走强,以及中国商品可能大量涌入,都是欧元区通胀下降的原因,而这些因素也与川普的贸易政策有关。

芯片战美发“最明确信号” 川普:中共私下求见】

再来关注,中美科技战的最新动向。

川普政府周三(4月16日)宣布,进一步限制AI芯片出口到中国,这是迄今最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共发展人工智慧,将不能再依赖美国芯片。

新规主要针对英伟达(Nvidia)和超微(AMD)。其中,英伟达的H20芯片和超微的MI308产品,被列入出口禁令。

此前,部分企业用“降级版”芯片绕过管制。新规将彻底堵上这个漏洞。白宫官员透露,中国AI公司DeepSeek用较小算力开发出强大模型,是促成这次出手的关键原因之一。

受到消息影响,英伟达和超微股价昨天双双下跌约7%。美股整体也受波及。

其实,早在4月9日,美国政府就通知英伟达将启动新一轮限制。本周一,英伟达宣布将在德州建AI超级计算机

《华尔街日报》报导,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最近与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会面,讨论芯片供应链问题。政府预计5月前将决定,是否允许先进AI芯片在全球销售,这项决策将影响整个产业的未来布局。

川普今天也在“真相社交”发文,说“每个国家,包括中国,都想见我!”他说,已经同墨西哥总统进行了非常富有成效的通话,还会见了日本最高级别贸易代表,今天还要接待意大利总理。

英伟达曾公开表示,对中国的销售收入,是保持AI领先的关键。数据显示,截至1月的财年里,英伟达H20芯片销售额约120亿美元,其中70%销往中国。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早在1月听证会上就强调,英伟达芯片推动了DeepSeek模型,“这种援助必须停止”。他说:“要竞争可以,但不能用我们的工具来对抗我们。”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的“对中共特别委员会”也发布新报告,建议收紧出口,并增加监管预算。

如果美国不给任何豁免,禁令将切断中共AI企业和研究机构所需的核心算力来源。目前,中国客户已抢在禁令前大量采购。今年前三个月,英伟达接到约180亿美元订单,客户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字节跳动。

花旗集团分析认为,这些云服务商原本打算2025年用H20满足一半AI加速需求,如今可能改投华为或寒武纪。

您怎么看这场“芯片封杀战”?中共的AI命脉,真被掐住了吗?

【中共推“银发列车” 让老年人为关税战买单?】

接下来关注,中共在美中贸易战下的最新社会动向。

据BBC报导,面对川普政府加征145%新关税,北京虽然持续放出“保持强硬”的信号,但中共官员本周首次承认,这场不断升级的贸易战,可能确实会带来经济层面的痛苦。

在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中共试图推动“国内消费”作为补救手段,其中一个主要目标群体,是拥有一定储蓄的退休族群。

目据中共官媒的报导,近期中国多地上线“银发列车”项目,已有“京铁乐游号”“熊猫专列”等多条线路开行,覆盖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多处景点。

相关部门规划称,未来三年将开通100条银发列车线路,年运行规模预计超过2500列。

与此同时,商务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专项行动计划显示,银发列车项目还被嵌入更大范围的“银发经济”工程,包括景区适老化设施改造、专属旅游险、医疗联动服务等配套措施。

这些密集上线的银发项目,被认为是中共政策制定者在关税背景下推出的应对措施。这类列车号称专为退休人群设计,安排他们前往中国西南、内陆等经济相对低迷的乡镇地区。旅客下车后,会被安排参观乡镇集市、购买地方特产。

但BBC指出,现实中许多中国家庭并未大幅增加支出。房地产市场的剧烈下滑,已导致家庭资产缩水,房产本是许多老年人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同时,就业市场疲软,也令家庭对未来缺乏信心。

此外,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据中共官方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BBC指出,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社会保障以及经济增长面临更大压力。

此外,在房地产危机、低生育率与高龄人口结构持续恶化的现实下,仅靠此类旅游方式能否真正带动国内消费复苏,外界仍持观望态度。

【吃苦熬赢美国?中国学者批当局把百姓当炮灰】

我们再来关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内部传出的不同声音。

《中产必须死》一书作者高天祐今天在《信报》撰文指出,随着美中关税冲突升级,中国年轻人本已严峻的就业压力正被进一步放大。他引用专家观点提醒,当局不能美化“吃苦精神”,更不能把普通百姓当成“炮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聂辉华,近日接受自媒体“真故研究室”采访时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买主国”,其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影响难以避免。他强调,“去美国化”或“彻底脱钩”不现实,更呼吁政策层面避免情绪化操作。

他特别点出一种流行说法——“中国人能吃苦,就能熬赢美国”,其实站不住脚。他反问:“你熬不住,不代表别人熬不住。你的目标是熬死别人,还是让自己过得好?”他警告,不能用“苦难者”框架,把百姓变成战略代价。他认为,就业和青年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就业稳,国家才稳;青年稳,就业才稳”。

高天祐在文中还指出,中国去年对美出口高达524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考虑转口因素,对美出口可能超过两成。外贸行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超过两亿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就业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8000多万农民工。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最新一轮关税下,已有不少工厂传出减产、裁员消息。在抖音、脉脉等社交平台上,不少工人反映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订单锐减,岗位被削减,部分人已失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已攀升至16.9%。教育部预估,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下1222万新高,“毕业即失业”的担忧正在扩散。

针对当前局势,聂辉华给年轻人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生存优先”,别只盯着短期利润;

二是要有“备胎方案”,避免孤注一掷;

三是“适时撤退”,降低预期、保守应对;

四是“少借债,多储蓄”,以防未来风险。

聂辉华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个人命运难免被大势裹挟。他鼓励年轻人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他说,只有整体经济回稳,青年面临的“压力山大”才可能真正缓解。

你怎么看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年轻人的困境?

【又焦虑 中国年轻人躺平新高度——老鼠人】

最后,我们来关注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的一股新潮流。

据彭博社报导,一种名为“老鼠人”(rat people)的生活方式,近期在中国社交平台迅速走红。许多年轻人在视频中分享他们几乎不出门、不工作、整天躺床的生活状态。微博上“老鼠人”相关话题,点击率已突破千万。

在一段流传广泛的视频中,一位年轻女子分享了她的“老鼠人日常”:上午11点20醒来,下午1点20吃外卖,2点继续小睡,傍晚点奶茶,喂猫后继续回床上,晚上吃饭、看剧,凌晨2点半再入睡。她在视频结尾说:“人怎么能这么快乐呢?”

这种生活态度被认为是“躺平”文化的延续,是对高强度工作和社会竞争压力的逃避。在中国经济放缓、青年失业率高企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退出“卷王”战场,进入“摆烂”模式。

网上一篇评论文章指出,“低能量老鼠人”的视频博客已经取代了早年流行的“高能量精致生活”视频,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流量密码。包括“嘉文四柿”“幸福鼠录”等抖音、小红书博主,用“老鼠人”标签吸引大量关注。其中一位博主单条视频的点赞就超过40万,评论区也充满网友留言:“这才是真实生活。”

这种现象也催生出商机。由画师“砂糖仙贝”创作的“大鼠”卡通形象成为老鼠人表情包代表,并带动相关周边产品销售火爆。有品牌与他联名推出玩偶、挂件、抱枕等产品,销售额破百万,部分商品已经断货。

“老鼠人”通常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夜间活跃,白天无精打采,晚上精神抖擞;二是生活范围局限于房间一角,但面对突发事件反应敏锐;三是社交“节能”,倾向线上互动,害怕面对人群。

而“老鼠人”这个标签,其实也包含了当代年轻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力感与心理焦虑。许多人用“半开玩笑”的方式,表达出“既摆烂又想改变”的矛盾心情。

那您怎么看“老鼠人”这一新潮现象?

好了,感谢您收看这期的新闻直击,我们下期再会。

《新唐人快报》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