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24日讯】氢能是新能源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如何避免氢气在储藏时攻击储能罐,就成急需解决的难题。这次,台湾一所大学成功研发可抵抗氢气穿隧攻击的不銹钢材料,若该材料能进入正式运用,将成为氢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市面上氢气多数以水电解和其它化学制备而成,其污染程度要低于石化燃料,但仍有易爆炸、压缩率低和储藏性差等挑战需要克服。目前氢气的主要储能罐材料有金属、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但这些材料各有优缺点。
金属储能罐,易受活性高、粒子小的氢气侵蚀,并产生氢穿隧作用。该现象会置换金属原子,导致整个金属储能罐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脆裂现象“氢脆”。此现象不利于氢气储藏,且容易引发安全性问题。
玻璃纤维储能罐,内含大量直径25到500微米的玻璃微球。这些玻璃微球能有效锁住氢气并防止氢穿隧现象。不过,缺点是难以制造大量高强度的空心微球,且此储能罐还具有硬度低、不耐冲击的特性。另外,这些拥有倒勾的微小玻璃球若进入人体肺部,不仅无法正常排出,还有致癌的风险。
碳纤维储能罐,是利用物理吸附理论来储氢,可以将大量的氢气吸附在碳奈米纤维表面上,但氢气却容易与碳反应和逃逸,导致储存的氢气大量损失。上述问题使氢气储藏面临挑战,也让外界对氢能发展存有疑虑。
这次,台湾成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特聘教授洪飞义带领几名研究生,成功研发一款能抵抗抗氢气穿隧的“416B不锈钢”材料,同时还研发出用于焊接416B不锈钢的材料“420L不锈钢”。
目前该团队正在申请专利,多家材料相关企业与新闻媒体已相继报导,成功大学也曾于2月发表新闻。
研究中,他们发现军工领域使用的416不銹钢,具备与309、316不锈钢相同的抗酸碱腐蚀、不生锈特性,且强度和硬度更佳。因此,他们选择对416不銹钢进行改良,过程中在416不銹钢里面添加微量的钽(Ta)、钼(Mo)金属,再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变成具韧针状组织(交错纠结晶体)结构的416B不锈钢。
该团队对416B不锈钢进行耐氢穿隧测试。他们先将其做成类似“哑铃”的形状,置于水进行电解,让氢气侵蚀材料的中间区域,随后让材料至于拉伸疲劳测验机上进行氢脆试验,以此检验耐氢性质。测试原理为,若材料出现“氢脆”,就容易在短时间的拉伸过程中出现金属疲劳与断裂。
结果显示,416B不锈钢抗氢气穿隧能力,是其它业级不锈钢的2倍以上,强度和硬度都优于传统不锈钢。另外,他们透过电子显微镜观看416B不锈钢,发现416B不锈钢存在大量交错纠结晶体,使其能够抵抗氢气长时间的攻击和置换问题。
此外,由于氢气储存的阀门和管线处需要焊接,而经过焊接的地方特别容易遭受到氢气的攻击。为此,团队把原本普通焊接材料“420不锈钢”进行完整的除氢工作,变成有效抵御氢气侵蚀的“420L不锈钢”。
这次的实验成果,让该团队认为416B不锈钢、420L不锈钢材料,有望应用于氢能源汽车及氢气燃料输送管线,防止储存槽、管线及车辆因“氢脆”问题,导致氢气外泄或引发爆炸等安全问题。
洪飞义教授表示,“416B不锈钢的特性,使它未来能够应用在储存氢气相关的设备,如耐氢阀门、扣件和管件,且也能用于氢能源汽车上。”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