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直击】击落印战机?中巴联手造假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09日讯】 观众朋友好,欢迎收看《新闻直击》。今天是美东时间5月8日,星期四。首先带您看到

今日焦点:习误判川普,惹出大风波;美英历史性贸易协议,将成模板;新教宗出炉,他是谁?普京与习会谈,面和心不和;被抓包!中巴联手散播假消息

川普宣布美英达成突破性贸易协议】

我们首先来看一项重磅贸易突破。

今天(5月8日),美国总统川普宣布,美英已达成一项“历史性”双边贸易协议。这是他推动“解放日”关税战略后,达成的首个重大成果。

根据协议,美国将把英国汽车的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0%,每年还开放10万辆免税配额。英国产的钢铁和铝产品也将免征关税。

在农产品方面,英国农民将获得1.3万吨的免关税配额。此外,英国同意扩大对美国牛肉和乙醇的市场准入。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这份协议将为美国带来50亿美元出口机会,同时靠保留10%的关税还能增加60亿美元收入。

协议还包括飞机零部件、劳斯莱斯发动机的免税,以及设立钢铁和铝产品贸易合作区的计划。

白宫表示,这项协议不仅利好经济,也能增强美国国家安全。

川普当天在白宫强调,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双方已就此谈判四周,未来几周将敲定最终细节。

英国驻美大使曼德尔森(Peter Mandelson)也表示,这份协议代表英美贸易“重新平衡”,是双赢结果。他说:“我们携手合作,比各自为政更好。”

协议公布后,川普在“真相社交”发文说:“只要你尊重美国,并提出认真方案,美国就对商贸持开放态度。”他还透露,更多协议已在路上。

目前,这份美英协议还属于草案阶段,但已成为川普贸易战略的关键模板。未来与欧盟、日本乃至中共的谈判,预计也会参考这项协议的结构。

受川普关税政策影响,英国央行在最新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上,将关键利率从4.5%下调至4.25%。

我们将持续关注协议的最终签署,以及它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的影响。

【西斯廷教堂飘白烟 选出首任美国籍教宗】

美国69岁枢机主教罗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美国籍的教宗。普雷沃斯特随后出现在阳台上,向广场上的信众们示意。

周四(5月8日)下午6点10分左右,梵蒂冈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烟囱冒出白烟,这标志着在教堂内举行的秘密会议上,红衣主教们选出了新教宗

看到白烟后,梵蒂冈聚集的人群开始欢呼庆祝。人们互相拥抱。圣彼得大教堂的钟声响起,欢迎新教宗当选的消息。

新教宗的身份在俯瞰圣彼得广场的圣彼得大教堂的主阳台上宣布。罗伯特‧普雷沃斯特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教宗。他随后出现在阳台上,向广场上的信众们示意。

教宗方济各于4月21日去世后,第267任教宗的选举于本周三(5月7日)下午开始,当天未能产生新教宗,西斯廷教堂飘出黑烟。红衣主教们于是在周四继续投票。

教宗选举由未满80岁的枢机主教投票选出,当选人须达到2/3票数;此次选举有133位枢机参加投票,因此当选门槛至少要获得89票。

【内幕:习误判惨遭重击 想打入川普核心圈屡碰壁】

我们再来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新动向。

《华尔街日报》披露,中共早前误判川普的强硬立场。在川普回归白宫后,宣布对中共商品加征20%关税,中共当时拒绝谈判,反指美国施压。结果,川普再出重拳,将关税拉高至145%。

面对打击,中共试图绕开正式管道,私下接触川普核心圈,却屡屡碰壁。直到4月底,北京才转口风,借“打击芬太尼”为议题,试探恢复谈判。

报导称,中共向美国递交一份问题清单,询问如何配合打击芬太尼制造原料的非法流通。川普政府则明确要求中共必须警告相关企业和个人,否则将面临重罚。这些化学品大多来自中国,经墨西哥转运入美。

双方初步达成共识,决定本周末在瑞士举行高层经贸会谈。美国由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贸易代表葛里尔(Jamieson Greer)出席,中共则派出副总理何立峰。这是川普第二任期以来,美中首次正式开启谈判。

白宫表示,这是“降温”关税战的重要起点。但川普强调,不会为谈判先降关税。他昨天(5月7日)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说,将在谈判中提出被囚港媒人黎智英案。他表示,北京很想达成协议,但美国不会让步。

中共则继续摆出“对话大门敞开”的姿态,商务部发言人却反咬美方“缺乏诚意”,要求美方先撤销关税,还声称“不能一边谈一边施压”。

但美国学者提醒,不要对中美经贸会谈抱太大希望。自由亚洲电台报导,前贸易副代表科特勒(Wendy Cutler)说,这只是“复杂过程的第一步”。中国学者张立也坦言,中美缺乏互信,未来谈判将旷日持久。

有分析指出,中共此举不只想打破中美僵局,还想借机修复对欧关系。何立峰将从瑞士转赴法国,出席中法经济对话。中共试图在全球经济秩序中重新找位置。

不过,学者王冀认为,中共党内斗争剧烈,外交路线混乱,在内部没统一之前,外部谈判难有成果。当前局势显示,中共正面临内外交困,难以突围。

此次瑞士谈判能否破局,仍有待观察。我们会继续追踪后续发展。

【普习会谈 专家:相互利用 胜利日被政治操控】

我们继续关注,中俄领导人在莫斯科的会晤。

今天(5月8日),中共党魁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谈,签署声明,宣称要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当天,习近平出席了俄国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活动。普京借机宣称,俄中正在“共同抵制新纳粹主义”。而这一活动也引发外界质疑,被批评为政治操弄历史。

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所长苏紫云对大纪元表示,习近平此行主要是对内宣传反美姿态,对外则想借机施压美国。他批评中共“扭曲二战历史”,把当年抵抗法西斯与今天的美中对抗混为一谈。

苏紫云还提到,中共刻意忽略中华民国在二战中的真实贡献。比如外交官何凤山发放“生命签证”营救犹太人、中华民国军官参与诺曼第登陆等史实,都被刻意抹去。

资深评论人唐靖远指出,普京现在非常依赖中共支持,尤其在经济和武器零部件方面。而习近平此行,则是借普京造势,对川普政府施压。他说,中共深陷贸易战、经济下行,急需靠“联俄抗美”制造话题。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最新报告也指出,中俄虽然军事经贸互动频繁,但本质是“同床异梦”。研究指出,中共以折扣价收购俄国能源,并借机扩大影响力;而俄罗斯则严重依赖中国出口维持经济。虽然两国曾宣称“无上限合作”,但中共在联合国多次投票中刻意与俄保持距离。

唐靖远也强调,中俄“互取筹码”,并非真正结盟。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是例子,虽然俄方力推,中共却迟迟不表态,说明中共不愿在能源上被俄罗斯卡脖子。

乌克兰方面,昨天(5月7日)继续无人机袭击莫斯科,目标为俄国防工厂,机场一度关闭。乌总统泽连斯基警告,胜利日当天难确保外国领导人安全。

川普总统表示,他对俄乌战局“不满意”,希望尽快恢复谈判。副总统万斯批评俄方“要价太高”,敦促双方展开直接对话。德国总理梅尔茨也表态,将与美欧合作推动乌克兰和平进程。

唐靖远分析,全球格局已分化明显:中俄伊朝一边,美欧日澳一边,已经从军事对抗延伸到经济与外交领域。苏紫云则比喻为“围棋博弈”,认为川普政府正调整战略,集中力量对付中共。

更多后续,我们会持续关注。

【重磅调查:中共如何在斯坦福部署间谍网】

我们再来关注一项震惊学界的安全调查。

美国《斯坦福评论》昨天(5月7日)发布深度报导,揭露中共在斯坦福大学长期运作间谍网路,透过冒名顶替、社交渗透等手段,锁定从事中国议题研究的学生,收集敏感科研信息,引发关注。

报导披露,今年夏天,一名自称“查尔斯.陈”(Charles Chen)的男子以假身份接近学生,自称是斯坦福人,主动提出支付旅费邀请他们访华。调查发现,他掌握了部分学生的私人信息,并强制使用微信联系。经报警查证,此人根本不是斯坦福学生。

有中国问题专家协助调查,指出这人极可能是中共国安部派出的情报人员,其目标明确:寻找不排斥中共的研究者,套取信息,特别针对女性。

《斯坦福评论》指出,这类事件并不罕见。多名匿名受访者称,中共在校内建立了一套“众包式”情报系统,利用普通学生收集人工智慧、机器人等研究领域的核心技巧,包括研究方法和软体使用等“诀窍”。

美前国家安全官员马修.特平(Matthew Turpin)和前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曾指出,中共对美国高校的学术窃取,已构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之一”。

调查还提到,部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因受到《国家情报法》约束,被要求配合情报工作,甚至定期向驻美使馆汇报研究进展。有学生透露,一旦拒绝,家人可能会在中国遭到财政与政治打压。

目前斯坦福在校中国学生超过1100人,其中不少人接受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面临被监控与操控的风险。

报导也回顾了2020年的陈松(Chen Song)案。这名中共军方背景的访问学者在斯坦福从事研究,被FBI指控隐瞒真实身份,并向中共汇报研究成果,是中共渗透美国高校的典型案例。

多位教职员和学生告诉《斯坦福评论》,由于担心遭到报复或被贴上“种族歧视”标签,很多类似事件从未公开。斯坦福校方通常低调处理,仅在极端情况下才报案。

这项调查历时九个月,采访了超过12名教职员、现任与前任学生,以及专研中共间谍策略的独立专家。

《斯坦福评论》呼吁,不应因种族问题而放弃对学术安全的调查。文章警示,如果美国想保住科技领先地位,就必须正视中共对大学研究系统的渗透,保护学术自由与机构完整性。

【印度多架战机被击落?中巴被揭联手散播假消息

我们再来关注一场现实冲突背后的“信息战”。

近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军事冲突。随之而来的是社交平台上的假消息大爆发,炒作“印度多架战机被击落”。

BBC报导,X平台上疯传多段所谓“交火现场”视频,浏览量破百万。但经查证,多数是旧视频甚至是游戏画面。例如一段爆炸影像,其实是2020年贝鲁特港口事故,另一段所谓“印度空军基地被炸”的画面,竟然出自游戏《战地风云3》。

印度新闻局的事实查核部门紧急辟谣,澄清所谓“6架印度战机被击落”纯属虚构。许多照片实为印度过去的坠机旧照,被有心人移花接木。像一张米格-29战机的坠毁照,其实是去年印度拉吉斯坦邦(Rajasthan)的空难画面。

更令人关注的是,中共官媒也卷入其中。《环球时报》引用“巴基斯坦军方消息”,声称巴军在夜袭中击落印度战机,还称这是所谓“辛多尔行动”(Operation Sindoor)一部分。对此,印度驻华大使馆火速发声明,驳斥该报“散播未经证实的假讯息”,要求其查证后再发布。

CNN与《今日印度》也揭露,亲巴社群账号与政客联合推动这波信息操作,借社交媒体带风向。印度政府警告,这类炒作不仅误导公众,也可能为恐袭掩护。

这场冲突起于4月22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重大恐袭,造成26人死亡。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拉什卡雷.太巴”策划袭击,随即发动代号“辛多尔行动”的打击行动。

巴基斯坦则反咬称“击落5架印军战机”“大量士兵投降”,甚至宣称“印军升白旗”。但这些说法都未获独立证实,印度政府也未正面回应,只强调其军事行动为“精准打击”。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玛蒂哈.阿夫扎尔(Madiha Afzal)指出,信息战如今已成印巴冲突的主战场。她说,社交媒体时代虽让信息更难掌控,但只要主流媒体配合,政府依然可以主导舆论。

目前,印巴边境冲突还在继续,网上的舆论战也没有停歇。

我们会继续为您追踪后续发展。

《新闻直击》制作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