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16日讯】在中国深耕了25年的星巴克,恐怕也撑不住了。据彭博社报导,星巴克正在考虑出售中国业务。中国是星巴克第二大市场,却连续三季度营收大幅下滑,难敌本土品牌瑞幸咖啡的挑战。专家直言,在中国搞竞争,就是一个字—卷!如今,这杯洋咖啡的未来,苦中带酸。
彭博社周三报导,星巴克已经开始征询买家,多家私募基金公司、科技公司和投资大户都是潜在目标之一。
中国是星巴克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拥有近 7600 家门店,占全球总数的 19%。然而近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并不好。
截至3月第一季度,星巴克在中国的净营收约7.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 7%,这已经是星巴克中国连续 3 个季度营收下滑。而大陆本土品牌“瑞幸咖啡”同期的净收入是12亿美元。
星巴克新任执行长尼科尔坦言,中国市场“极度竞争”,公司将重新检视在中国的营运策略。
西方企业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再次引发外界关注,一些学者并不看不好星巴克出售中国股权,这可能会为品牌带来风险,品牌形象稀释以及核心价值弱化。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 谢田博士:“整个经营环境实际上一直很困难,对星巴克来说的话,我认为它可能最好的办法要保持品牌,那就是关店、关掉,或者它应该是卖给其它公司,换个中国当地的名字、换个名字经营,有谁会在这个时候去购买这样一个品牌,如果价格降得很低的话,对它们也不合适,也会伤害这个品牌的利益,所以星巴克这个决定确实是比较令人费解,”
近年来,中国经济大幅下滑,以及本土咖啡品牌的崛起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致使星巴克在中国的运营,面临困境。
而本土品牌瑞幸咖啡,靠打价格战已超越星巴克。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内卷式竞争蔓延各行各业,不计成本、不惜品质为代价,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谢田博士:“显然是一个是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下滑,经济不好 消费能力下滑,它的客流量减少。第二,也面临着中国同行业竞争,或者虚假竞争。整个商品环境的恶化,才是导致星巴克做出这种决定的原因。”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中国最爱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卷,卷就是价格战,现在的星巴克在中国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这个瑞幸,打价格战,比星巴克少30%左右的价格,就是中国现在普遍的在服务行业,餐饮行业,普遍的这个竞争的办法,降价把对方压死。”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日益恶化,也是面临的困境之一。
李恒青:“实际上中国(共)现在一直在想做文化自信,这是习近平上台以后一直在强调的,那怎么能让你天天都在喝洋人的饮料,过洋节,从这些角度来说对于西方的公司,西方的生意就会有压力。”
西方品牌在中国陷入困境,星巴克并非首例。麦当劳和肯德基就将中国业务的股份出售给了本土投资机构。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陈悦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