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20日讯】中国大陆经济持续下滑,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加之中美关税战,进一步加剧了经济通缩,5月19日,中共统计局称“促进价格回升”,意图缓解通缩压力,但早有分析指出,效果不大,中国经济状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5月19日,在中共国务院新闻举办的“2025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共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称“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这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因此,下阶段要“推动价格合理回升”。
此言论招来网友一片批评声,“之前还是不承认通缩吗?”“怎么不促进工资合理增长?”“直接拿不更好。”“直接明抢不就行了。”“这已经不是吃相难看了,摊牌明抢底层。”“又要抢劫嘛。”“涨价促消费?”
“奇了怪了,为什么不提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人民医疗保障呢?”
据中共官方5月10日公布的数据,今年4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创下6个月来的最大同比跌幅,大跌2.7%,跌幅大于3月的2.5%,4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也显示连续3个月同比下跌。
专家分析认为,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深层通缩螺旋”中。
前一段时间,台湾财经专家黄世聪对大纪元记者表示,PPI下跌有两个可能原因,一个是中国的原物料价格在下跌,另一个是下游需求也在减缓他说,这两方面都暗示着“中国目前工厂的环境不佳,工厂的营运不好”。
黄世聪进一步解释说,中国工厂前一阵子生产的产品没有卖出去而变成库存,可是生产物价一直在往下跌,导致现在生产出的东西比之前的价格更便宜,那么之前的库存又没有消化掉,这样工厂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中国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徐真告诉大纪元说,美中关税战对中共经济造成重创,中国企业“出口受阻,又导致企业内卷加剧,反映出来就是PPI同比和环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徐真也表示,中共自己有办法改善CPI和PPI指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中国经济状况会越来越糟糕,“从通缩螺旋的规律看,还在不断加深、加大的过程中”。
有中国国内家电企业人员王先生对新唐人记者表示,美国关税战对于中国经济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出口为主的企业,也对非外贸企业构成了挑战,加剧了国内企业间的内卷。
王先生介绍,自己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国内市场为主,现在美国关税战导致一些大牌的出口为主的电器企业,如美的、海信等,转回国内销售,争抢国内市场份额。
王先生说,“我们已经开始裁员了。”
而有大陆代理涉外公司业务的律师对新唐人透露,目前,中国有一半外贸企业关门了,业务量大减。
5月5日,《亚洲时报》刊发题为《中国经济正处于通货紧缩死亡螺旋的边缘》的文章提到,将出口产品以大幅折扣转至国内平台,短期内或许看似明智,但长期看,会削弱各行业的定价权,削弱盈利能力,并为新一轮的企业削减成本埋下伏笔。
(记者李郦采访报导/责任编辑:徐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