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20日讯】“路怒症”并非医学正式定义的疾病,却于生活常见。医师提醒,情绪上来难以冷静时,转移注意力方法包括回想心情好的一面、深呼吸等,让内生性刹车系统活跃,有助情绪缓和。
台北荣民总医院精神部主治医师李正达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路怒症不是目前精神科上的标准诊断。”但确实是常见现象,大致是开车过程中,看到不满意、不舒服情况,把愤怒施加于其他驾驶人或看到的事件上。
常见的路怒症表现,李正达指出,包括口出恶言、逼车、按喇叭,严重甚至曾在新闻中看到拦车打人等情况。
李正达表示,路怒症通常跟人的状态有关,比方说长期处在压力大环境、赶时间,原本情绪压力就高,若又加上情绪掌控问题,这时候就比较容易冲动,这也跟大脑中掌控情绪、压力的脑区前额叶相关。
当人在压力大情况下,李正达表示,脑内决策系统就容易出问题,导致抑制能力减弱,老化等其他因素同样会影响抑制能力;情绪上来其实是因为边缘系统的“杏仁核”过度活跃,种种压力综合影响下,造成前额叶无法有效抑制。
他建议,如果本身就很急、容易心浮气躁者,务必要提醒自己“冷静”、“这是常态”,不要过度反应;其次是可以考虑用社会上能接受的方式处理,例如检举严重违规驾驶等,避免使用暴力方法。对时间压力敏感的人,则建议提早出门。
不过,“情绪整个上来,叫自己冷静也没办法。”李正达坦言,此时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包括回想心情好的一面、深呼吸等去应对紧急状况,都有机会让过度活跃的杏仁核稍微稳定下来。主要是启动副交感神经、活化多巴胺,让内生性刹车系统活跃,有助于心跳减速、肌肉放松、呼吸柔和等情绪逐渐缓和。
(转自中央社/责任编辑:卢勇信)
本文网址: https://cn.ntdtv.com/gb/2025/05/20/a10398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