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商“洗产地”成产业链 各国加强监管围堵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03日讯】近期以来,不少中国电商通过“洗产地”来规避美国的出口限制。这条日益成型的“灰色出口链”,已经引起了不少国家的警觉。近日有大陆业者坦言,“洗产地”如今已经越来越难了。

根据大纪元报导,在高关税压力下,许多中国电商与制造商选择先将商品转运至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或韩国等第三国,再以当地产地名义出口至美国,业内俗称“洗产地”。

一家提供“无缝转换产地”出口方案的跨境运输公司负责人表示,这类操作在业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也有商家坦言,这条途径在过去几个月比较可行,最近却不太顺利。

随着类似操作激增,多国政府相继强化监管。韩国海关总署5月通报,今年第一季度查获约295亿韩元,涉嫌伪造原产地标识的进口商品,其中多数来自中国,几乎全部计划出口至美国。

越南工商部于4月呼吁贸易协会、出口商与制造商加强对原材料与中间产品的产地审查,避免伪造证明;泰国外贸局也在上月宣布,将强化针对出口美国商品的原产地验证,防堵逃避关税行为。

美国司法部(DOJ)则同步加大执法力度,将小型机械、电子产品与玩具等类别的虚假申报与产地造假列为重点查缉对象。

北京独立学者张匡指出,早期贸易战曾引发一定的反美情绪,但如今这股情绪已大幅降温。而中国经济下行正加剧电商企业的生存压力,社会对中美谈判的期待趋于僵化,民众对高层决策的不满正在不断累积。

新唐人电视台记者刘佳佳美国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