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对于许多钢琴家来讲, 用钢琴演绎俄国近代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彼得契卡》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然而2月22日,钢琴家陈瑞斌先生在美国纽泽西州的表演却似行如流水。在他心中的愿望是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古典音乐。
尽管在2月22日表演之前, 许多美国纽泽西州的观众还是第一次听到陈瑞斌这个名字。 有些甚至只是经朋友介绍来听一场"钢琴天才"的音乐会。
观众张先生表示他喜欢陈瑞斌表演的肖邦的诙谐曲, 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听陈先生表演。”
陈瑞斌以巴哈-古诺的《圣母颂》开场, 把现场观众带入静谧的世界。随后, 《肖邦的降b小调,第一号诙谐曲》在观众中产生共鸣, 有些人甚至为止摆动。不过,肖邦在1831到1835年创作这首诙谐曲时, 却怀着对现实愤怒及失望的情绪。而这样复杂的情绪也使得弹奏这首曲目存在相当难度。
观众陈女士的儿子曾经也演奏过这首曲目, “这首曲目非常难, 不仅仅是在技巧上,感情表达方面也很难。”
陈女士则建议她的朋友来观赏陈瑞斌的表演,“这首曲目需要很大的能量, 肖邦在临终前两天还在英国表演过这个曲目。 这就是它特殊的地方。”
由史特拉汶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彼得契卡》改编的钢琴曲 则是当晚陈瑞斌与观众分享钢琴演奏体会的曲目。 表演这首曲目也使陈瑞斌获得了在场近800名观众的长时间热烈故掌。
纽泽西州立德大学的音乐系教授丽莲在表演结束后迫不急待的向陈瑞斌引见了自己的学生。她表示只有一个超凡的艺术家才可以表演《彼得契卡》, 而它也需要十年时间才可以练成。 “他的技艺毫无问题非常超凡, 他的表演就是完完全全的音乐。”
陈瑞斌曾经获得过18项国际钢琴比赛大奖, 被欧洲乐界评为“21年才出现的一个天才” 。 当晚选择表演《彼得契卡》, 对陈瑞斌来讲也是一种挑战, 他也希望听众能够认识这首曲目。“我觉得满成功的, 我看到出观众高兴的表情, 我希望观众不仅仅是喜欢我的音乐, 而且能够培养出更多能够听古典音乐的族群。”
同样是从台湾台南来美的两名音乐系学生在获得陈瑞斌的签名之后表示希望能够拜陈瑞斌为师。
新唐人袁科纽泽西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