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文作协座谈“眷村文化”

【新唐人】“眷村” 是1949年到1960年代,迁到台湾的国民政府为安排军人及其眷属而建的房舍,在台湾各地有800多处。近日,纽约华文作家协会与美东空小同学会在法拉盛举办“竹篱笆内的文化”座谈会,纪念当年在台湾的这个特殊生活圈子,引起许多在场观众的共鸣, 纷纷讲述自己的眷村故事。

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秘书长魏碧洲先生说,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沙刀”,从中体验到忠和诚的精神。眷村的男孩都会持家。但是,除了物质上的艰苦,父母的期待和邻居之间的相互比较,使孩子们压力很大。

《文荟》主编石语年女士觉得,眷村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环境,就像一个大家庭,邻居之间几乎没有秘密。在那个没有电视的时代,眷村有着独特的悠闲生活。

参加过抗战的国民党老将军许历农的女儿许幼梅住过很多眷村,军人家庭多是女主人当家,她说小孩子从母亲身上学到了能干、独立,从父亲那里学到正直和奉献。

在海军家庭长大的王幼波,当年穿着妈妈的鞋子,背着面粉口袋做的书包上学,家里的饭桌上难得见到肉。 但是母亲的严格管教,使兄弟姐妹都很有出息。

纽约作家协会会长赵俊迈表示, 本次活动就是为了纪念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活圈子。

嘉宾的演讲引起现场观众的共鸣,一位观众还用当时眷村内流行的四川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曾经穿过9年军服的作家王鼎钧先生认为,设立眷村既保护了军人形像又保护了台湾百姓,眷村文化是台湾永远的精神财富。

新唐人记者杨莉纽约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