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黄娇郑梅玉师生蔺草编织展传艺中心举行

【新唐人】(中央社记者沈如峰宜兰县七日电)现年七十七岁的台东蔺草编织艺师林黄娇,五十二岁才开始接触草编,无师自通的她过去在这项领域上发挥创意及天分,创造许多优异作品。配合目前在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举行的台湾编织大展,她与学生郑梅玉共带来十多件作品,今明两天也将在展场驻馆示范。  传艺中心表示,台湾蔺草编织传统技艺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住在苗栗苑里的平埔族原住民妇女,已懂得利用野生蔺草晒干压平后,编成草席、笼头等日常用品。到民国30年代,蔺草编织品已成为苗栗通霄、苑里地区妇女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并已逐渐成为一项地方特产。

  住在台东现年七十七岁的林黄娇,是个不识字的素人艺术家,年轻时嫁到台中后为了家计,曾学编大甲帽。1954年,她与丈夫举家移居到台东县丰里,这是一个排湾族与阿美族聚集的村落,林黄娇之后随着阿美族人学习稻米耕作,务农维生,五十二岁才开始接触到蔺草编织,属于无师自通派的创作者。 林黄娇说,可能是天分因素,任何图案、造型,只要她看过就能编织出来。当初,她以动物、昆虫为主题,如螳螂、龙虾都成为她创作的素材,后来开始在作品中呈现农耕生活点滴,不论是以农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为主题的“农村四部曲”,还是驾着载满稻谷牛车返家的“老ㄟ,我回来了!”,都如实呈现农村的生活韵致,多件作品曾在一些工艺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次在传艺中心台湾编织大展中,特别带来“农村四部曲”、“老ㄟ,我回来了!”、“龙”及“乾隆君游江南”四件得意的作品参展。

  脸上总是堆满笑容的林黄娇,不失赤子之心,曾将电动玩具狗、电动音乐娃娃,用蔺草为它们编织新衣,每次旋紧发条,草编娃娃边走边唱歌,总让观者哈哈大笑,直呼“卡哇咿”。  乐天知命的林黄娇,至今仍认真从事教学与编织,与她一起打拼大半辈子的丈夫,为了让她取材方便,还远从台中大甲带回蔺草的种苗,在台东自家水稻田里种植,夫妻情深让羡慕。

  受她启蒙的草编工艺师郑梅玉,十二年前一段因缘巧合,在台东跟随林黄娇学习草编技术后,也栽入了这个世界。她选定以原住民文化为创作题材,编织出达悟族的拼板舟、大船下水祭典、马车、竹筏等作品,曾获得台南县南瀛美展、传统工艺奖、国家工艺奖,也有相当亮眼的成绩。这次她带来七件得意作品,与林黄娇一起展出。  宜兰传艺中心台湾编织大展已于今年元月登场,主办单位搜罗全台六十多位顶尖编织工艺师、共两百七十多件的编织作品,种类包括传统编织及现代纤维艺术创作等,活动到三月底止。970307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