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型正义 吕东熹:台湾主体论述居劣势

(中央社记者陈蓉台北十五日电)公共电视台新闻制作人吕东熹今天在回顾“自立晚报”崛起与消失的报告中提到,台湾媒体在解严后,以整体媒介生态而言,报禁期间经由国民党政策保障,所建立的庞大媒体托拉斯及由中国文化所建立的各种媒介优势人口,仍凌驾于台湾主体性的本土论述。 吴三连奖基金会与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今天上午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战后台湾媒体与转型正义”研讨会。吕东熹提出“自立晚报的崛起与消失─谈台湾报业转型正义”报告。

吕东熹指出,报禁解除及电子媒体的开放,由经济力量主导的媒体生杀大权,替代了类似如吴三连等文人办报的文化特质和坚持,使台湾主体论述言论主导权仍屈居于劣势。 吕东熹整理回顾,自立晚报从二二八事件后由当时“台南帮”精神领袖吴三连于1947年十月十日创立,是台湾第一份中文晚报,经过四次改组,经历台湾政治发展重要阶段,最后因吴三连过世,及台南帮结束对自立晚报的投资,最后没落走入历史。

评论人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系助理教授林照真认为,分析“自立晚报”走入历史,主要是吴三连过世后,台南帮的投资主力不在报纸,且1991年台湾面临主流和非主流之争,而当时各媒体开始选边站,“自由时报”支持前总统李登辉,在李当选后,台湾本土市场被自由时报夺过去。 但她强调,“自立晚报”标榜无党无派的精神,至今仍很珍贵,无奈的是,这种意识型态区隔一直到今天仍存在,媒体应以超越意识型态角度面对。970315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