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拒绝国际施援 考验联合国人道保护原则

(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十四日专电)缅甸军政府拒绝国际社会赈济风灾灾民的行动,在联合国引起法国代表严重关切,法国希望其他安全理事会的会员国能支持其基于“人道保护责任”的论点,不论缅甸政府态度如何,尽速施予国际救援。

法国驻联合国大使希培赫上周即向媒体表示,如果国际社会坐视不管,缅甸会有更多人民死亡。联合国在卢安达种族屠杀悲剧之后,针对国际驰援不力的问题在二零零五年建立新的法理上论点–保护的责任。法国希望能援引此一论点来解决缅甸的难题。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联合国向来对于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危机,反应都过慢,而且也缺乏执行的机制。缅甸的问题特别棘手,因为涉及干预内政,许多主张“主权至上”的国家及政治上与缅甸有特别渊源的国家并不愿意多事。

报导指出,一位资深的法国外交官就表示,法国推动国际救援的努力遭到中国、南非、利比亚、越南及印尼的杯葛,俄罗斯则是反应冷淡。

南非、利比亚与越南表示是基于程序问题的理由而反对,认为这应该是交由安理会讨论的问题。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不愿评论是否反对法国的论点。

报导指出,虽然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在卢安达种族屠杀悲剧之后都通过支持国际社会有“保护的责任”论点,“国家主权至上”的旧思维仍牢不可破。

“干预及国家主权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研究主任怀斯(Thomas Weiss)表示,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就会基于战略利益的考量而动用否决权来阻挡一些针对非洲国家的国际干预行动,例如中国对苏丹及其邻国问题的立场,以及俄罗斯对于涉及东欧国家问题的态度。

由于当年联合国对于“保护的责任”达成的共识是基于卢安达悲剧的反省,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于天灾造成的人命威胁是否也适于国际干预表示怀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虽然对缅甸军政府不能有效执行救援行动深感挫折,也认为促使缅甸政府接受外援是属于安理会的事务。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